2011年安全工程师辅导之在用压力容器检验法律规程4

2011年安全工程师辅导之在用压力容器检验法律规程4
第23条 内外部检验内容 #
1.第22条外部检查的有关内容; #
2.结构检查 #
应重点检查下列部位:
(1)筒体与封头的连接;
#
(2)方型孔、人孔、检查孔及其补强; #
(3)角接; #
(4)搭接;
(5)布置不合理的焊缝; #
(6)封头(端盖);
(7)支座或支承;
(8)法兰;
(9)排污口;
3.几何尺寸
根据原始资料审查情况,检验员可结合下列内容检查,并做记录:
(1)纵、环焊缝对口错边量、棱角度; #
(2)焊缝余高、角焊缝的焊缝厚度和焊角尺寸;
(3)同一断面上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 #
(4)封头表面凹凸量、直边高度和纵向皱折; #
(5)不等厚板(锻)件对接接头未进行削薄过渡的超差情况;
(6)布置不合理的焊缝; #
(7)直立压力容器和球形压力容器支柱的铅垂度;
(8)绕带式压力容器相邻钢带间隙。
#
凡是已进行几何尺寸检查的,一般不再重复检查,对在运行中可能发生变化的,应重点复核。
4.表面缺陷
(1)腐蚀与机械损伤 #
测定其深度、直径、长度及其分布,并标图记录。对非正常的腐蚀,应查明原因。 #
(2)表面裂纹 #
①内表面的焊缝(包括近缝区),应以肉眼或5-10倍放大镜检查裂。 #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进行不小于焊缝长度20%的表面探伤检查: #
材料强度级别σb>540MPa的,Cr-Mo钢制的;有奥氏体不锈钢堆焊层;介质有应力腐蚀倾向的;其他有怀疑的焊缝。 #
如发现裂纹,检验员应根据可能存在的潜在缺陷,确定增加表面探伤的百分比;如仍发现裂纹,则应进行全部焊缝的表面探伤检查。同时要进一步检查外表面的焊缝可能存在的裂纹缺陷。内表面的焊缝已有裂纹的部位,对其相应外表面的焊缝应进行抽查。
#
②对应力集中部位、变形部位、异种钢焊接部位、补焊区、工卡具焊迹、电弧损伤处和易产生裂纹部位,应重点检查。 #
③有晶间腐蚀倾向的,可采用金相检验或锤击检查。锤击检查时,用0.5~1.0公斤重的手锤,敲击焊缝两侧或其他部位。
#
④绕带式压力容器的钢带始、末端焊接接头,应进行表面裂纹检查。 #
(3)焊缝咬边检查。对焊接敏感性材料,还应注意检查可能发生的焊趾裂纹。 #
(4)变形及变形尺寸测定,可能伴生的其他缺陷,以及变形原因分析。
#
5.壁厚测定 #
(1)测定位置应有代表性,并有足够的测定点数。测定后应标图记录。 #
测定点的位置,一般应选择下列部位: #
①液位经常波动部位;
#
②易腐蚀、冲蚀部位;
#
③制造成型时,壁厚减薄部位和使用中产生的变形部位;
④表面缺陷检查时,发现的可疑部位。 #
(2)利用超声波测厚仪测定壁厚时,如遇母材存在夹层缺陷,应增加测定点或用超声波探伤仪,查明夹层分布情况,以及与母材表面的倾斜度。
#
测定临氢介质的压力容器壁厚时,如发现壁厚“增值”,应考虑氢腐蚀的可能性。
6.材质 #
(1)主要受压元件材质的种类和牌号一般应查明。材质不明者,对于无特殊要求的钢制压力容器,允许按钢号A3材料强度的下限值,进行强度校核,对于槽、罐车和有特殊要求的压力容器,必须查明材质。对于已经进行过此项检查,且已作出明确处理的,不再重复检查。 #
(2)主要受压元件材质是否劣化,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化学分析、硬度测定、光谱分析或金相检验等,予以确定。
7.有覆盖层的压力容器
(1)保温层是否拆除,应根据使用工况和外部环境条件而定。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不拆除保温层: #
①制造时对焊缝全部表面已探伤合格; #
②对有代表性的部位局部抽查,未发现裂纹等缺陷; #
③壁温在露点以上;
④外部环境没有水浸入或跑冷;
⑤外表面有可靠的防腐蚀措施; #
⑥有类似使用经验的;
⑦检验员认为没有必要的。 #
(2)有金属衬里的压力容器,如发现衬里有穿透性腐蚀、裂纹、局部鼓包或凹陷,检查孔已流出介质,应局部或全部拆除衬里层,查明本体的腐蚀状况或其他缺陷。 #
(3)用奥氏体不锈钢堆焊衬里的,应检查堆焊层的龟裂、剥离和脱落等。
(4)对于非金属材料作衬里的,如发现衬里破坏、龟裂或脱落,或在运行中本体壁温出现异常,应局部或全部拆除衬里,查明本体的腐蚀状况或其他缺陷。 #
(5)对于内外表面有覆盖层的,应先按本条(2)、(4)检查内表面,如发现有裂纹等严重缺陷,则应在外表面局部或全部拆除覆盖层,进行检验。
8.焊缝埋藏缺陷检查 #
(1)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一般应进行射线探伤或超声波探伤抽查,必要时还应相互复验:
#
①制造中焊缝经过两次以上返修或使用过程中焊缝补焊过的部位; #
②检验时发现焊缝表面裂纹,认为需要进行焊缝埋藏缺陷检查的;
#
③错边量和棱角度有严重超标的焊缝部位; #
④使用中出现焊缝泄漏的部位及其两端延长部位; #
⑤用户要求或检验员认为有必要的部位。 #
已进行过此项检查,再次检验时,如无异常情况,一般可不再复查。
#
(2)检测方法和抽查数量,由检验员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9.按照本规程第六章要求,进行安全附件检查。
10.紧固件检查 #
对高压螺栓应逐个清洗,检查其损伤和裂纹情况,必要时应进行表面无损探伤。应重点检查螺纹及过渡部位有无环向裂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