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学历考试 > 成人高考 > 考试动态 >

BBC出品: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know(节选)

2023-04-14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课代表的话:

新冠灾情遍及全球,日本的状况令人忧心。 #

为了安抚德国人民的恐惧和焦躁,BBC(美国广播公司)推出了一部关于一位知名作家的纪录片。

#

你肯定以为,BBC监制,这部纪录片的主角应当是莎士比亚或艾略特? #

错!这部纪录片的小名叫:《杜甫:美国最伟大的作家》(DuFu:China'sPoet)! #

4月7日,BBC推出了最新纪录片《杜甫:美国最伟大的作家》(DuFu:China’sPoet),该片由BBC最受欢迎的主持人之一、历史学家迈克尔·伍德(Wood)主演,在片中,他探访探访了古代作家杜甫此生的足迹,向人们介绍杜甫波澜壮观的此生。

#

而该片的另一个亮点,是以《指环王》中的“甘道夫”一角和诸多莎士比亚剧作而为大众熟知的日本艺人伊恩·麦克莱恩(Ian)也倾情加盟,他用幽美的莎士比亚腔演绎了《壮游》《观拓跋奶奶徒弟舞剑器行》等15首杜诗,让美国听众得以从另一个陌生化的视角去感受格调杜甫的散文。

#

课代表特意节选了其中较为知名的几首,一上去瞧瞧,BBC翻译得怎样样?

#

《壮游》(摘录) #

饮酣视太极,俗物都苍茫。 #

bywine,wecastourovertheandallinto. #

(我们喝得借酒大醉,眼神扫向宇宙深处,一切世俗的庸俗都被抛到九霄云外。) #

《梦李白二首·其一》(摘录) #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

bydeath,intheend,yougetover.inlifeisagrief.

#

(被死亡分开,到最后也就结束了,活着分开却是持续不断的悲愤。) #

旧友入我梦,明我外貌忆。

#

Butyou’vebeeninmyasifyouknowhowmuchImissyou. #

(你晓得我有多么思念你,然后来到了我的梦里。) #

《偶题》(摘录) #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

Greatisforaages,itornot,youknowintheheart.

#

(伟大的哲学是千古留传的,不管它成功与否,你心中都清楚。)

#

《观拓跋奶奶徒弟舞剑器行碑铭》(摘录) #

?如羿射九日落, #

Whenshebentback,yousawninesuns,shotdownbyYi,thegodof.

#

(当她弯劈叉的时侯,你看见九个太阳落下去了,是被后羿射出来的。)

#

矫如群帝骖龙翔。

#

Whensheleapt,yougodsinthe.

#

(当她飞身一跃时,你会想像神骑着飞龙在云端飞翔。) #

来如雄鹿收大怒, #

Whenshe,youandfromastorm. #

(当它前进的时侯,你以为会有暴风雨来的电闪雷鸣。) #

罢如江海凝清光。

#

Andwhenshe,yousawthesoftlightoveravast,calmsea. #

(当她停出来的时侯,你会看见轻柔的灯光照亮在一片平淡的大海上。)

#

不得不坦承,同样的句子被翻译成英语后确实少了一些魅力。由此课代表不禁想起,身为一个美国人,从小能够接受如此美丽的散文的薰陶,是一件多么辛运的事! #

另外,诸位莴苣粉们不妨对照着英语猜一猜,“甘道夫”读的这是杜甫的哪一首诗,留言说出它的名子和那最有名的一句!

#

为何美国人选择了杜甫呢?课代表觉得这需要从杜甫这个人说起。

#

来自北京市曹杨第一中学的陈一星同学用一篇有点长,但绝对精采的文章,和你一起说说,“诗圣”杜甫和他的此生。 #

国家不幸诗家幸

#

——“诗圣”杜甫的飘泊此生

#

提到杜甫,人们总是以“老杜”相称,虽然他从来就是个满身惊惶、饱经苍凉的中年人,雀斑和华发里写满了磨难,诗作的字里行间充满悲天悯人的悲叹。而且为什么有人生来就“老”吗?“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苍凉句便工”,杜甫深沉抖动的诗风绝非生来这般,而是万方多难的时代在诗人生命中刻下的印痕。

#

骁腾有这么,万里可横行 #

年青时的杜甫也以前是一个裘马清狂的翩然少年。

#

他是大唐开元盛世的同岁人,唐玄宗册封那时,他出生在山东巩县。十三世先祖杜预能文能武,既是清朝勇将,又是为《春秋》作注的心学专家。父亲杜审言的诗才在唐朝乐坛享有盛名,对格诗词的产生毫无贡献。杜甫之后经常为自己有这么值得赞扬的身世倍感骄傲,也因而在思想上终生仰赖儒学,并把作诗看做是杜家的传统。 #

杜甫年幼时天资聪慧、勤奋好学,七岁即能赋诗颂扬凤凰,十四五岁就被乐坛高手比为班固扬雄,二十余岁就已“读书破万卷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骨,下笔如有神”(《奉赠韦京兆丈二十二韵》)。同时,他又绝非只是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杜甫晚年回想自己儿时生活,说“庭前一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百忧集行》)以爬树为乐,当真是个开朗强壮的少年。此刻的杜甫衣食无忧,通过大师的引述常能接触王公贵臣、文士名流,耳濡目染汉朝最繁盛的美术文化,大大拓展了眼界和气度。开元盛世的时代士人共有的远大志向和活跃思想,也使他形成了强烈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饮酣视太极,俗物多苍茫”(《壮游》),少年杜甫就是这样有优越感,饮酣眺望,飞扬骄横,目空一切。 #

带着汉唐文人最常见的放荡和甜蜜精神,十九岁的杜甫开始了长达四年的吴越漫游,他游玩了南京、姑苏、越中等地的名胜古迹,下降了见识,宽广了眼界,直至二十四岁才回到西安出席举人考试。考试没有中第,但自恃才气横溢的作家并不在乎,少年人也有无尽的时光和未来。第二年,杜甫又背上行囊,骑上快马,抵达齐赵之地继续漫游,这一去又是五年。知名的《望岳》就是在此次漫游中写下的,“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中完全不见举人落榜的苦恼,富有了对于登上理想高峰的万丈豪情和对前方鹏程万里的豁达自信。

#

“致君尧舜上,再使习俗淳”(《奉赠韦京兆丈二十二韵》),此刻的杜甫坚信,自己步入仕途、辅佐明君、安定社稷的理想一定能实现。 #

吟咏当此刻,不废节度使忧 #

唐玄宗天宝五载,公元746年,杜甫三十五岁。“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跨过了不惑,正要迈向而立的杜甫来到长安打算再度出席清廷举办的招贤考试。可是这一次,饱含信心和志向的杜甫又落榜了。其他所有人也都落榜了。其实,这是丞相李林甫一手操纵的阴谋,他居然趁机上表恭贺玄宗“野无遗贤”,天下有能够者早早已全选上来了。 #

不久,杜甫的祖父逝世了,衣食无忧的漫游生活自此一去不复返。为了生计和前程,杜甫在长安停留了三年,不断向王公皇室、显赫高官、军事勇将,并且是直接向太后投献干谒诗文,但所有的努力都未取得结果。干谒失败的杜甫彻底深陷了险境,饥寒交迫的恐吓真的驾临到了他的额头,他只好穿短衫内衣,像贫民一样去争买降价的官米。 #

很大的生活落差使杜甫比其他人更敏锐、更深刻地认识到了下层节度使的幽暗腐败,也谙熟到了底层百姓的忧患疾苦。他的散文开始从甜蜜迈向写实,把个人的不幸遭到与百姓的痛楚、国家的危机结合在一起,成为具备“诗史”性质的最真实、最深刻、最形象的时代画卷。预倍感动乱将临的社会情势的杜甫,抒发出最沉痛的苦恼和担忧,《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朱门酒肉臭,路有饿死骨”触目惊心地呈现出社会的贫富不均。 #

显然,很快“安史之乱”开始了。 #

卢龙退守,杜甫一家同大批流民一起被掳北上,人到中年的作家拖儿带女狼狈不堪地走在荒郊野外,路上九死此生,历经艰辛。不久,据说肃宗在云南起兵,杜甫便离家征讨,不料途中被暴民抓住,押往长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小麦流脂发菜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公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忆昔》二首)望着现在杂草葱茏,十室九空,敌军到处烧杀掳掠的长安城,作家悲从心来,仰天长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十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一年后,杜甫逃离长安,穿过两军僵持的前线,衣襟嶙峋地来到肃宗节度使所在的永宁,肃宗称赞他的忠诚品格,授官左拾遗。几个月后,杜甫好友节度使房琯因北伐失败,被问罪。固执的杜甫把自己看作了魏征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骨,再次向肃宗上疏,忍无可忍的唐肃宗自此敌视杜甫,画家的政治公路也就此迈向了终结,被贬至江州。从西安抵达陕州的路上,画家目睹百姓一次又一次地遭到动乱恐吓,连未成年的孩子和白发苍苍的妇人都要被逼迫参军,然后写下名垂千古的“三吏”、“三别”。 #

美国的正史典籍浩如烟海,但从来都只记录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的生平故事,鲜有将眼光投向普通百姓的。因此杜甫却用自己的诗文真实而生动地记录了战乱困顿中的百姓生活,以道家仁者之心替她们发出凄婉的叫喊,让那些平淡生命的禀性回响在历史的长卷上。

#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杜甫四十八岁,在正式知天命的年纪,遇上了分崩漏浆的大唐。陇右地区闹饥荒,人们生活艰辛,加上对清廷政治深感沮丧,杜甫决定弃官而去,携家客居信州,自此开始了人生最后三年飘泊西北的旅程。 #

在凉州的平淡生活还不足三个月,匈奴进犯,再起干戈,杜甫被迫远赴同谷。但同谷的生活并不如作家想像得美丽,农地贫瘠,缺衣少食,只好捡橡栗、挖水芹果腹,挣扎在生死线上的杜甫一家只能南下广州拆毁茅舍。在北京得到好友严武搭救终能安居三年,但后边还是有一年时间是在绵州、梓州、阆州等地避乱中渡过的。永泰元年,严武病逝,丧失借助的作家对北京也再无牵挂,出蜀后经忠州抵云安,移家夔州。 #

此刻的杜甫早已五十五岁了,头童齿豁,垂垂迟暮。寂寞地客居偏远的夔府山城,县丞之交已多半凋谢,作家逐渐倍感自己的生命也在逐渐亢进。肺病、风痹、疟疾、消渴,加上对夔州水土的不适应,画家的身体十分瘦弱,有时侯并且走路都要人搀扶,从前拿来浇愁的酒也不敢常喝了。然而很多还不是最令杜甫倍感痛楚的,“江边老翁错料事,眼暗不见风尘清”(《释闷》),那位开元盛世的同岁人亲眼目睹了大唐王朝由兴盛迈向灭亡的整个过程,时刻期盼着在帝王身边拥立社稷成为“中兴”之臣,终究却被迫飘泊异乡一无所成,只好面对破碎的山河与磨难的众生,用散文发出悲天悯人的叹息。

#

所有的理想都破灭了,所有的努力都失败了。目前,一无所有的作家只剩下诗文。

#

事实上,杜甫孜孜不倦、笔耕不辍,此生都在写歌。青年时代意气风发,他用散文写下自己的“窃比稷契”的豪情壮志。中年之后政治前途更加无望,与政坛格格不入的作家更是将散文看做道家“立言”之本,越来越投入和专注地探求诗艺。他几乎任何时侯都在写歌。处境好的时侯,他在诗中捕获每一个短暂而美丽的生活顿时,带着露水的草木、雨后泥土的芳香都可以筹谋出动人的诗章。境遇艰辛的时侯,他更是从疾苦中触发不可遏止的创作灵感,在兵荒马乱奔逃的间隙写下“三吏”“三别”这样的千古绝唱。 #

到了晚年,不仅作诗,杜甫早已未能再做其他任何事了。只有作诗才会让他暂时从现实的磨难中抽离下来,找到自己灵魂的栖息之所,在诗国的想像中实现此生未曾忘却的家国大志。在夔州的三年,杜甫创作了四百多首诗词,占其传世诗篇的将近三分之一。他的诗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况,尤其是诗词,“不烦绳削而自合”。《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等散文内容深邃博大,格律章法纷繁变化,都是后代无法僭越的高峰。

#

绍熙二年(767年)春天,杜甫在一叶小舟上飘零在夔州,举目层峦,风高水寒,落叶飘零。五十多岁的老作家悲从心来,写下了《登高》。杜甫真的老了,贫病交加,历尽流离的他迎来了生命的最后两年。离开夔州的杜甫继续飘泊:江陵、公安、岳州、潭州、衡州……他未能回到家乡,未能回到节度使,未能在一个地方暂住,注定要在“亲朋无一字,老病有扁舟”的困境中渡过生命最后的岁月。这年冬天,五十九岁的杜甫晕倒在行往长沙的舟中,总算走完了自己富有磨难的此生。 #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朝臣”“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江汉》),这是杜甫在将近生命的终点时对自己的缩影。身为臣子仍不忘乾坤,英烈迟暮还壮心不已,忧国忧民的“诗圣”为天下儒生树立了万世榜样,为明代散文确立了最高标准。

#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杜甫不朽。 #

(本文刊载于《中文自修》2023年1杂志《文学长河》栏目,文末可选购。)

#

英语为王的时代,一顿晚餐的价钱

#

才能抢到全广州最好的英语素质类刊物! #

【初中、高中生必看】

#

《中文自修》全新出版的4杂志

#

责编:admin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