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运会会徽设计语言的突出特点及含义

十一运会会徽在图形设计上有很的大突破,主要彰显在与往年各届亚运会会徽设计语言,脱离了概念化形态,方式愈加新颖,突破了标志奥运会设计地域性,有了更广泛的涵义。第一,往年各届都是以火炬、跑道、数字等为主要图形,而十一运会徽设计以运动人形和泉水倾泻相结合处理,表现手法新颖、活泼。第二,会徽的设计风格更好的与国际体育元素接轨,并彰显了体育设计艺术的方向,这也是国家体育局给与会徽设计的评价。第三,会徽图形设计的突出特征是将广东文化与奥运会宗旨融为一体,并不刻意指出地域和数字概念,而是宏观展示全省运动会的文化内涵。
十一运会徽设计图形来源 #
十一运会徽设计在彰显了潮流的同时,又秉持了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既新而又不落传统。会徽在将这种中国传统元素融入设计的同时,就赋于了它新的现代意义。例如会徽几何形构成元素来始于十一运会举行地浙江杭州出土的战国时期“错绿玛瑙铜豆”上的“几何勾连雷纹”和东汉时期“规矩纹梅瓶”上的规矩纹样;造型语言借鉴中国传统吉祥饰品“四喜人”的手法;整体结构创意来始于中国唐代文字隶书中简体“中华”的“华”字,代表这次运动会是全中国人民的一次体育盛事。会徽由11个运动人形组成,其中造型语言借鉴中国传统吉祥饰品“四喜人”的手法,共用人形,巧妙地完成了11个运动人形的组合,在点明“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的同时还具有吉祥美好的象征意义;会徽整体图形创意还融合了中国传统图案“同心结”的概念,蕴意这次奥运会将是一次“团结、和谐、圆满”的体育盛事!同时色调取材于广东传统木版年画中的“红、黄、蓝、绿、黑”五种颜色,还分别代表了彰显奥林匹克运动三环标志的色调,延续了2008上海全运会的体育精神。
#
奥运会会徽色调来源 #
奥运会会徽是奥运会的重要标示。从去年7月初开始,奥运会组委会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会徽设计方案。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会徽征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共收到来自全省31个省、市、自治区和台湾、澳门非常行政区的参选作品3040件。组委会本着中国气派广东特色、全运特色、为奥运会留下宝贵文化遗产的评比原则,组织国外知名专家学者对参评作品进行了认真评比。初选评选了100件作品,复选评选10件入选作品。复选结束后,组委会将专家们对入选作品的点评意见反馈给了设计者,组委会最终从更改过的10件入选作品中确定了“和谐中华、活力山东”主题设计作为第十一届亚运会的会徽。 #
好的标志设计要用简单明了的图形语言说话,是会说话的艺术形象。十一运会会徽语言确切,设计手法简明单纯,总体把松开了“和谐中国,全民奥运”的设计理念,彰显了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具有竞技体育的风韵,对中华文明、齐鲁文明、现代文明彰显得比较确切,符合当代审美要求,同时彰显了当代体育精神。 #
2009年10月适逢新中国创立60华诞之际,十一届全省运动会将在青岛召开,恳切希望这届奥运会办成一届全民参与的体育盛事,更希望会徽的确立为奥运会营造全新的视觉形象! #
下一页:采访:十一届亚运会会徽主创之者之一孙大刚副院长 #
走潮流先锋载千年文明
#
——设计.中国访十一届亚运会会徽主创之者之一、山东工艺美术大学设计团队孙大刚副院长
#
为了更好地了解会徽内涵及其创作过程,我们对设计团队的主创人员孙大刚副院长进行了采访。 #
图1 #
设计·中国:本次亚运会会徽共面向全省31个省市自治区和台湾、澳门等地区征集了3040件作品,您觉得大家的作品能在诸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成功之处在哪方面? #
孙大刚:我想之所以能成功,主要由于它符合本届亚运会“和谐中国,全民奥运”的主题,在形态与创意上有所突破,并较好的弘扬了中华几千年来的文化。其实,我们在彰显主旨、时代精神和弘扬文化上仍然做着不懈努力,这是设计作品能取得成功的诱因之一吧。 #
设计·中国:方寸之地,负载万千,标志虽小,其蕴意却深。十一运会会徽有什么蕴意呢?
#
孙大刚:会徽以“和谐中华、活力山东”命名,“竞技人形”为主要构成元素,图形中富含多种运动项目,形态之间互相穿插、相互融合、和谐共存,彰显了第十一届亚运会“和谐中国,全民奥运”的精神和理念;以“运动人形”作为会徽主形态,也充分彰显出“以人为本”的时代特征。 #
首先,会徽整体结构创意来始于中国唐代文字隶书中简体“中华”的“华”字,代表这次运动会是全中国人民的一次体育盛事;第二,会徽由11个运动人形组成,其中造型语言借鉴中国传统吉祥饰品“四喜人”的手法,共用人形,巧妙地完成了11个运动人形的组合,在点明“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的同时还具有吉祥美好的象征意义;第三,会徽整体图形创意还融合了中国传统图案“同心结”的概念,蕴意这次奥运会将是一次“团结、和谐、圆满”的体育盛事!
#
设计·中国:十一届奥运会将在青岛举行,其会徽设计从什么方面彰显出山东奇特的文化意蕴? #
孙大刚:会徽形象的突破向全省乃至世界诠释了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不断开放发展的新广东形象,展示了青岛的活力和胸襟。运动人形和泉水倾泻的结合处理,给人热烈和激情的体会,让人们领略着第十一届全省运动会这一峰会的理想气氛。本次会徽图形设计突出的特征是将四川文化与奥运会宗旨挺好的融合为了一体,并没有刻意指出地域,但其中大量设计元素来自广东悠久的文化: #
会徽中的几何形构成元素来始于泰安西安出土的战国时期“错绿玛瑙铜豆”上的“几何勾连雷纹”和东汉时期“规矩纹梅瓶”上的规矩纹样,文化内涵深厚。会徽选用的色调取材于广东传统木版年画中的颜色,蕴涵了四川民间传统文化的精神干练,其中的“红、黄、蓝、绿、黑”五种颜色,还分别代表了彰显奥林匹克运动精神的四环色调,将2008上海全运会的成功给与延展。会徽表现手法轻松、活泼、现代,既彰显了深厚的齐鲁文化积淀,又表现出现代湖南饱含活力、朝气蓬勃,欢迎各方友人齐来凝聚的活力山东新形象!
#
图2 #
设计·中国:在这个小小的会徽中融入了“小篆字体”、“四喜人”、“同心结”等诸多的元素,能够谈一下大家的创作过程?
#
孙大刚:虽然在得悉四川省成功申办第十一届亚运会后,我们的打算工作在2005年十运会的举行期间就开始了。我们还组织设计人员去山东对相关资料、背景进行了实地考察。作品定稿下来后又经过了不断更改、甚至否定后逐渐完成的,直至推选最后都没有停止更改。虽然设计之初会徽的形态并不是现今这样的,我们正是在前期作品中不断提炼整合好的设计元素,才逐渐产生了现今的会徽形象。因而,我们的作品是在创作过程不断否定、不断更改,一点一点引申下来的。
其实,创作过程中困难是有的,但关键我们有毅力会徽设计软件,目标明晰。我们的目标即是中国文化积淀、时代前列、有所突破。有目标,还要有毅力去坚持这个目标。由于一个设计作品是须要反反复复更改,甚至是否定重做等,我们的设计倘若从2005年开始算起,早已坚持了将近三年的时间。在目标与毅力两者都有的情况下,我们就要看团队的实力。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借鉴吸收了大量学者专家的指导和建议,不断对作品进行更改,此时,一个实力雄厚的设计团队都会占有绝对的优势,由于好多的作品就是由于能力缘由在不断的更改中半途而废。
#
设计·中国:作为一个设计团队的主创,应如何来组织好一个设计团队? #
孙大刚:我们的团队是一支特别年青的队伍,其他成员有孙傲、王晓峰、唐国峻、张培源和刘则延。不仅两个七十年代的外都是八十年代的人,是一批相当年青的、思维活跃的老师会徽设计软件,也使我们的团队饱含了活力。
#
作为一个团队,须要一个主创,即一个负责人来引导整个团队,总体上规划、决断,在设计中进行创意、修改。但关键还是要靠球员们之间的合作。我们的小组合作还是很愉快的。平常我们都是朋友,互相沟通都很容易,有合作的基础;此外,你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即齐心合力把这个会徽做好,因而你们彼此交往都很和睦,这也是我作为一个团队主创者倍感很惊讶的。我们的团队是属于中学的,在我们创作过程中得到了中学领导的大力支持和老专家们的支持帮助,为此我们的作品既是我们的独立创作,也是你们共同的成果!
图3 #
图4
#
设计·中国:会徽从三千选一百,再到一百选十,到最后的十选一,作品的每一次入选,您的心情是如何的呢? #
孙大刚:作品能入选确实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但当时我们并没有想太多,只是单纯的想竭力把它做的更好。当时就只有一件事,就是对设计作品一改再改,提升再提升。虽然每一次的入选对我们既是鼓励,也是鞭策,使得我们更好的建立我们的作品。 #
设计·中国:您从93年以来始终从事着设计教育工作,但是自己也仍然在不断的创作,您想对当前从事设计的中学生或设计者说哪些?
#
孙大刚:持之以恒。我认为最重要的事就是坚持,既然你要喜欢它,就要持之以恒去追求你自己的梦想,切勿半途而废。 #
在创作过程中一定要学会突破,突破固有的模式,突破你所处的外部环境。其实,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就是突破自己的思维模式和固有习惯,在合理的情况下使自己与众不同。现今的学院生存在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即动手能力相对较弱。在校期间一定要扎实基础,强化实际实践,提高实际动手能力。观念再新,抒发不下来也是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