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延安医院“返家乡”社会实践大学生报名

回国大学生在医院医疗指导台做志愿者
身穿白大褂的昆明文理学院播音主持专业一年级学生齐佳成为昆明延安医院成功医院的一名志愿者。 和很多参加今年大学生“返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同学一样,她想在不同的岗位上有新的体验,亲自为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面对大批大学生回国,昆明市搭建了广阔的舞台,提供多种实践岗位供学生双向选择,旨在吸引他们回国创业,在昆明筑梦。 #
添加不同的体验 #
今年寒假期间,齐佳申请了“回乡”社会实践岗位,延安医院成功医院是第一个联系她的单位。
在陪医生查房的过程中,齐佳看到一位老人在捡破烂。 老人晕倒在路边,被好心人送往医院。 老人一清醒过来,就大惊小怪要出院。 经过多次询问,得知老人没有钱,担心住院治疗费用太高。
了解老人病情后,医院免除了老人的住院和治疗费用,还免费提供一日三餐。 听到这个消息,老人紧紧握住医护人员的手,眼里含着泪水。 在齐佳看来,这是电视剧里才会出现的场景,现实生活中她还是第一次遇到。 齐佳说:“这是我一生中难忘的经历。”
今年,除了医学专业外,延安医院成功医院还招收了一批“回乡”大学生进行医疗信息工程、行政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社会实践。 昆明延安医院成功医院团委书记王正银表示,医院需要信息化建设、文化建设,所以提供了不同的社会实践岗位,大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岗位。 #
到家乡当“服务员”
#
杨淑玉是昆明人。 在大学里2024年昆明幼儿师范学校官网,她学习了世界历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 为了更好地了解社会、了解家乡,她连续两年报名参加“回归家乡”社会实践活动。
#
今年,她选择去共青团盘龙区委员会历练。 编写方案、与救助青少年交流、与街道社区团体组织联系、外出参加志愿者活动等。在盘龙区双龙街道麦冲社区哈马哲村“四个下乡”系列活动中,杨树旭表示,他对团委的工作有了越来越全面的认识和认识。 #
一天,共青团盘龙区委员会接到求助信。 一名12岁女孩需要心理咨询和帮助。 杨淑玉主动请缨,配备心理咨询师上门服务。 #
到了家门口,杨淑轩和心理咨询师并没有立即联系女孩。 相反,他们要求家人征得女孩同意后才进屋与她聊天。 我们不谈家庭状况和情绪,只谈吃什么、玩什么。 聊到偶像的时候,女孩拿出手机里的照片,分享给杨淑萱。 渐渐地,女孩敞开了心扉,她和杨淑旭互相加了微信,约好了一起锻炼。
在昆明,像杨淑玉这样“回乡”的大学生还有很多。 共青团盘龙区委书记李思彦介绍,“回家乡”实践活动旨在引导青年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受教育、成才、建功” ,在实践中增长人生阅历,增强融入社会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
花开蝴蝶来
李庆英,19岁,安徽大学政治学与管理专业大一新生。 李庆英选择在盘龙区龙泉街道基层党建办公室实习,开始积累经验和信心,为毕业后返回昆明做准备。
“回乡”期间,昆明幼儿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杨林倩成了她工作中的一颗“螺丝钉”,把她钉在哪里。 #
为吸引更多大学生参与“回国”社会实践,昆明市提供多种实践岗位供大学生选择。 其中,共青团盘龙区委根据与各部门、街道社区组织的前期岗位调查,共安排134名学生到盘龙区19个单位的134个岗位实习; 共青团呈贡区委提供了200多个实践岗位,满足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大学生需求,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鲜”“甜”“原味”工作。 经过双向选拔,最终有150余名大学生就业。 #
共青团呈贡区委员会将把在“回乡”社会实践中表现优秀的大学生纳入“送学助学计划”。 共青团呈贡区委书记丁凯伦表示,纳入“送达援助计划”的大学生可以担任街道、社区团支部副书记。 在校期间,非全日制大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相关工作,外省就读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参与。 目前,呈贡区正在进一步搭建平台,扩大宣传,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展示智慧和才华的机会2024年昆明幼儿师范学校官网,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昆明日报记者 蔡晓蕾 杨艳萍 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