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系列科普介绍:如何选科?系统性解读

读
面对新的高考,很多学生和家长对于如何选科存在很多疑问。 为此,我们专门推出了新高考科普介绍系列,向大家系统地介绍新高考常见问题。 请同学们和家长继续关注! #
新高考实行新的招生机制,以全国统考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成绩和三项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抽查成绩为依据,并参照普通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 #
高考总成绩是如何组成的? 全国统一高考和选拔考试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下面我们就来梳理一下吧!
#
1、国家统一考试的科目有哪些? #
高考考试科目包括3个全国统考科目和3个选拔考试科目。
全国统一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中选一),不再分文理科。 外语科目考试包括听力和笔试两部分; 它是可选的。 考试科目由考生从物理、历史两科中选择,考生可以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科中任意选择两科,即“3+1+2”模式。 报考体育、艺术等专业的考生还须按要求参加相应的专业考试。 #
2、高考出题由谁负责? #
全国统一考试科目语文、数学、外语均由教育部统一。 物理、历史、思想政治学、地理、化学、生物6个选考科目由各省自主设置。 #
三、高考考试时间如何安排?
#
全国统一考试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按照教育部规定的统一时间组织。 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年的6月份。 抽查考试与全国统一考试同时进行。 条件成熟时,每年提供两次外语科目考试机会。 #
四、高考考试形式如何安排?
#
语文、数学、外语三个国家统一考试科目及选考科目的考试形式为笔试。 外语科目考试由听力和笔试两部分组成。
#
5、高考总成绩是如何组成的?
高考总成绩由3个全国统一考试科目和3个选修考试科目的成绩组成,满分为750分。 其中建议高考选择性考试,全国统考各科目满分150分,选考各科目满分100分。 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历史科目按考生原成绩计入总成绩; 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科目按年级折算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6、高考统考和选拔考试有什么区别?
首先,考试科目不同。 全国统一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不分文理科。 可选择的科目有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地理。 #
其次,命题的主题不同。 全国统一考试科目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 考试科目的选拔由各省组织实施。 #
第三,考试时间不同。 全国统考数学、外语科目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语文科目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每门选修考试的时长为 90 分钟。
第四,考试成绩不同。 全国统一考试每科满分150分。 您选择参加考试的每个科目都值 100 分。
7、“3+1+2”模式与传统文理科划分有何区别?
#
“3+1+2”模式与传统的文理科划分有着本质的区别。 #
首先,目标定位不同。 “3+1+2”模式不仅体现了物理、历史学科的基础性作用,凸显了高校不同学科人才选拔的要求,而且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才培养。综合素质提高。
二是选择不同的科目组合。 在“3+1+2”模式中,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爱好、兴趣、特长以及拟报考学校和专业的招生要求以及高中的办学条件,在12种组合中进行选择,这增加了候选人的选择。 。 传统的文科和理科科目,只有两种固定的组合可供考生选择。 其中,文科考生只能选择思政、历史、地理中的一种固定组合,理科考生只能选择物理、化学、生物中的一种固定组合。
#
第三,考试内容不同。 “3+1+2”模式中建议高考选择性考试,学生不分文理科,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语文、数学、外语三科考试。 所有考生的试卷都是完全相同的。 对于传统的文科和理科数学考试科目,试卷的内容和难度是不同的。 #
新高考改革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都非常重要。 今后我们将持续更新有关新高考的科普。 请继续关注!
未来我们将继续推动新高考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