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财会考试 > 会计从业资格 > 考试动态 >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改变

2024-01-28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在技术变迁、经济变革的背景下,劳动力市场正面临剧烈变迁,劳动技能与劳动需求的匹配性转换速率较快,一些职业技能和工作需求出现亦快,消失亦快。

#

2023年应届院校结业生规模达1158千人。在全球经济低迷、我国经济结构变革复苏的不确定背景下,就业形势将愈发严峻。近些年来,院校中学生出现“考研热”“考证热”“考编热”“慢就业”等教育和就业热点现象。 #

以大专举例,对她们而言,“考研/保研”成为大多数结业生的第一选择。据统计,2023年列入统计的127所“双一流”高校平均深造率为43.5%,其中41所院校的专科结业生深造率超过了50%。

#

2023年全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大概为474千人(2023年大专生招生数为431千人,2023届专科结业生恐怕不超过450千人)。约八成的大专生在为读研做打算,考研被戏称为“二次中考”,而大量落榜的大专生似乎没有为就业做好充足的打算,很难有高水平的就业能力。 #

透过上述教育和就业热点现象,反映出的是院校结业生的就业观念。就业观念是就业领域重要的影响诱因。就业观念会影响学习行为、学习内容、学习习惯,从而影响中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以及就业能力。院校结业生就业观念的改变,值得关注和研究。 #

上海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教育大学岳昌君院长及其团队基于2003—2023年间的10次全省院校结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对学院生就业观念进行统计描述剖析,并分学历层次、院校类型、学科门类、性别维度进行了差别性比较。研究论文《高校结业生就业观念:特征、变化与差别研究》发表于《中国青年研究》2023年第五期。

#

课题组通过统计发觉:第一,结业生就业观念最突出的特征是偏好经济价值和个人价值,而社会价值仍然未得到注重。第二,2003—2023年,结业生就业观念呈现显著的变化,对经济价值的注重程度超过个人价值。第三,就业观念存在异质性。相对而言,博士生更看重个人价值,硕士生更看重经济价值,大专生较看重个人价值,本科生更看重工作性质;“双一流”高校结业生更看重经济价值,高职高专、民办院校和独立学院结业生更看重个人价值;人文学科结业生更看重个人价值,社会学科结业生更看重单位性质,理工学科结业生更看重经济价值,其他学科结业生更看重社会价值;女性结业生更看重工作性质和个人价值。

#

澎湃研究所摘编了论文的部份内容,以飨读者。 #

【趋势呈现】

#

就业观念的总特征:追求常年经济回报

#

总体而言,结业生就业观念最突出的特征是偏好经济价值和个人价值,而社会价值仍然未得到注重,表现出鲜明的“向前看”和“向钱看”特点。

#

这种年,院校结业生更加看重经济诱因,2003—2023年,结业生就业观念呈现显著的变化,对经济价值的注重程度超过个人价值。非常是自2011年开始,高收入成为越来越多结业生就业的核心吸引力之一。相反的是,个人才干和兴趣爱好对学院生就业的吸引力日渐减少,说明院校结业生在就业时对个人价值的注重程度日渐增加,让坐落经济价值。

#

除此之外,院校结业生还非常看重外在的工作稳定性和工作单位的名声。

#

结业生不太看重户籍问题、社会资本、政治资本等,对工作单位的规模、工作单位所在的城市级别也不太在意。

#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专业对口反映的是学院生学用结合程度、职业匹配效率和就业质量,遗憾的是院校结业生对此并不看重。

#

同时就业观念存在异质性。相对而言,博士生更看重个人价值,硕士生更看重经济价值,大专生较看重个人价值,本科生更看重工作性质;“双一流”高校结业生更看重经济价值,高职高专、民办院校和独立大学结业生更看重个人价值;人文学科结业生更看重个人价值,社会学科结业生更看重单位性质,理工学科结业生更看重经济价值,其他学科结业生更看重社会价值。 #

就业观念:按不同学历层次比较 #

博士生更看重个人价值,看重就业发展的前景、职业能够施展个人的才干及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偏好大城市就业、偏好专业对口的职业,更看重其职业的名声。相较于其他学历结业生,博士生群体更侧重学术追求,就业单位相对以教育和科研为主。

#

硕士生是所有学历结业生中最看重经济价值和福利待遇的,该人员群体更在意较高经济收入而不是社会价值;硕士生也对工作单位有更好的追求,更注重工作单位的规模和名声。 #

大专生的就业观念没有某一突出的特征,但就业观念同时兼顾个人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她们同时看重职位的发展前景、工资福利待遇和对社会持续发展的活力,其就业观念的整体性较为均衡。 #

本科生相对而言更看重工作性质,喜好稳定、自由、舒适的工作,钟爱劳动硬度较低的工作;其就业去向更偏向中小企业和灵活就业,而相对不在意单位性质、规模或名声。

#

就业观念:按不同高校类型比较

#

各高校类型的院校结业生就业观念一致看重的是经济价值和个人价值,对于社会价值,则都略有忽视。 #

双一流院校结业生的就业观念高度一致,均把福利待遇排在第一位,表现出对经济价值的偏好;其次看重发展前景,彰显出其对未来发展的高度规划性。相对而言,这部份结业生更看重单位性质和社会价值诱因。一些双一流院校结业生还更偏爱抵达大城市,步入较大规模和较高名声的工作单位。

#

高职高专、民办院校和独立大学结业生就业时高考落榜生找大学,对工作自由、舒适程度、劳动硬度和稳定性等工作性质追求更高。她们还对职业带给其的社会资本(如获得的权利和社会资源)有较强的追求。 #

就业观念:按不同事科比较 #

人文学科结业生思想活跃,看重工作自由,在就业时常常偏好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工作硬度与舒适性、较低劳动硬度等,彰显出对个人价值、经济价值和工作性质的偏好。社会学科结业生在个人发展与追求之外,更看重工作性质,追求大城市就业、进入大规模和高名声就业单位,职业的稳定性追求更高。

#

理工学科结业生对于当下的福利待遇更为看重。同时因为行业特点,她们常常愈发追求施展个人才干。与其他学科类似,理工学科结业生也同样注重工作性质和工作单位等特点。她们也希望步入规模更大、声誉更好、经济收入更高的工作单位。

#

院校结业生的就业观念之所以越来越偏好经济价值,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回报率的学历差别大。我国专科、硕士、博士结业生的平均收入分别是本科结业生的1.49倍、2.59倍和3.79倍;日本全省学院与雇主商会(NACE)的数据显示,2023年日本专科、硕士、博士结业生的平均收入分别是本科结业生的1.22倍、1.49倍和1.73倍,德国院校结业生平均收入的学历差别比我国小好多。因而,我国院校出现的“考研热”和“专升本热”是中学生理智的选择,是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中收入酬劳结构变化的回应。 #

我国院校结业生就业中存在“考编热”“考公热”“慢就业”等热点现象,是由于我国劳动力市场除了不同学历层次的收入差别明显,但是同一学历内部的收入差别也很大。我国本科、本科、硕士、博士结业生月薪水的变异系数(标准差乘以平均值)分别为0.48、0.50、0.54和0.46。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促使“就业”相比“就学”一样重要高考落榜生找大学,甚至更重要。

#

【政策建议】 #

建议加大院校中学生价值观引导,树立平衡的就业价值,注重社会价值 #

院校扩招以来,我国院校结业生一直不够注重社会价值。提升社会价值就能愈发有效地提升她们等社交和情感技能。院校结业生的就业观念最偏好经济价值,尽管与劳动力市场的收入差别大有关系,因人力资本有很高的经济回报率,并且作为结业生个体而言,人与企业不同,人生应当追求的是效用最大化而不是收入最大化。 #

建议院校更系统地举办就业课程并介绍一系列就业新政 #

院校要明晰职业就业规划教育不只针对结业年级,而应贯串于其在学的每一年,因而应系统地布局职业规划课程。在讲课内容上,要降低就业观念和就业技能内容的具体课时数目,而不是进行虚无的说教,力争促使院校中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注重性。同时,要全方位介绍国家、不同地区和中学的一系列就业新政,使中学生明晰其就业参与过程中可以获得的一系列保障。 #

建议院校要更加重视对中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

透过教育和就业热点现象看本质,无论是本科生、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表现出个人理智但集体非理智的现象。对于院校结业生个人而言,更高的学历、更多的证书、体制内就业确实就能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就业质量、更稳定的工作性质。并且,对于院校而言,假若中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积累知识、增强能力、提高素质、培养就业胜任力,这么高等教育都会丧失正确的办学方向,院校都会沦落为文凭讯号的发送基站。院校结业生就业难尚且有市场需求的诱因,但更要注重高等教育供给端的教育问题,要不断提升全体中学生未来生活和工作中的核心技能。 #

建议院校结业生积极面对社会环境,主动融入就业市场

#

我国院校中学生应当积极面对就业市场无法预测的不断变化,根据就业市场的动态需求培养个人适应性更强、更容易迁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并才能拥有持续不断旺盛的学习力、好奇心和热情,以应对未来就业市场中新技术、新职业、新业态的各类挑战。

#

(本文基于2023年5月发布于清华核心刊物《中国青年研究》的《高校结业生就业观念:特征、变化与差别研究》一文进行改写与转化。原文作者岳昌君系广州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教育大学院士。改写作者郭天襄系华北师范学院社会发展大学硕士研究生)

#

责编:admin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