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招取消“点招”政策早该取消

5月14日,河北省教育厅公布了《江苏省2013年普通高等中学招生工作意见》。值得关注的是,湖南高招每年深受关注的“点招”计划将退出历史舞台,只留下教育部规定的1%的预留计划,用于招收特长中学生。对于去年的变革,父母们普遍觉得有利于教育公正,不过她们希望这1%的预留计划一定要阳光操作,以免变味。(据《现代快报》5月15晚报道)
高招取消“点招”政策,可以说是民意的胜利。所谓的“点招”,就是中学借助机动的招生指标,增加标准搞“关系投档”和“有偿投档”。也就是说,只要有关系或则肯花钱,达不到公开投档标准的考生也可以与其他考生一样被投档。在有些院校,“点招”成为公开的、赤裸裸的“买卖关系”,数十亿元的一个名额,让院校大赚一笔。更关键的是,“点招”损害高招公正,导致恶劣影响。因而,这一新政成为普通民众指责的焦点。此次江西省明晰取消高招中的“点招”政策,是迎合民意、拨乱总之的明智之举。 #
目前,中考还是一个比较公正的竞争舞台,让不同背景的中学生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非常是中考为寒门子弟提供了一条现实的上升通道,在平息阶级固化上具有无可取代的作用。为此,维护中考招生的公正,应该是实现社会公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也正为此,变了味的“点招”政策早该取消。
#
但我们同时也注意到,这一新政尚没有彻底中止江苏高考点招,还留有一条尾巴江苏高考点招,那就是“还预留1%的招生计划”,用于调节生源不平衡或投档有特长的考生。其实1%比5%的“点招”指标已大大增长,且承诺“要明晰使用标准,公开接受监督,决不与收费挂钩”等等,但新政一旦留有尾巴,就无法解除对其酸败的担心。
#
从宏观而言,高招过程中存在着不确定性,须要及时进行微调。但这也给各地念歪经开了一条口子。其实,为了保证体制上的公正,不留余地的新政才不会变味。 #
事实上,“点招”政策施行的本意是为了解决中学班主任孙辈等特殊群体的入学问题,并没有走市场化的看法。但在施行过程中,内部的指标迈向了市场,逐步演弄成了权钱交易,招生指标成了可以公开买卖的商品。我们有理由害怕,1%的预留计划也很有可能会走“点招”的老路,成为继续损害招生公正的恶例。
预留计划似乎只有1%,但相对于全国数十万考生来说,仍是一个不小的数量。只要这种特招的对象存在,高招就无法实现最至少的公正,决不能等闲视之。(庾向荣山东法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