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复班盛衰变迁:从二三十家到仅剩两所,新高考下将何去何从?
这几日,陈霖正着手做开学前的最终准备,八月底,他即将前往杭州的一所高复学校开启他的复读生涯。 #
今年高考成绩公布之后,陈霖做出了一个在其成长的18年里最为重大的决定,那就是成为一名复读生,并且开始着手去寻找一所高复学校进行报名。然而,在四处打听了一番之后,他发觉自己老家已然不存在高复学校了,所以他前往杭州,可是到了杭州却发现可供自己选择的高复学校仅仅只有两所。 #
回到2007年杭州高复学校,王峰与四个同学一道来到杭州进行复读,那时恰是高复班最为热火朝天的阶段,杭州存在二三十家高复学校,。 #
于王峰至陈霖阶段,能够瞧出近十年间高复机构的兴衰状况。近些年来,高复市场持续地萎缩,在2017年时浙江省又要施行新高考方案,针对高复市场,许多人秉持悲观看法。
#
那么,在中国已存在了几十年的高复班,会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吗? #
现状
高复市场连年萎缩 #
今年6月22日晚间时分,陈霖知晓了自身高考成绩,其文科成绩为630分 ,“考砸了!” 这个分数与他的预估存在严重不符情况 ,“比预计少了将近40分” ,的确,仅比一本线高出4分的考分 ,无法使他报上一个令自己满意的学校以及专业 。
陈霖在与父母进行商量之后,做出了一个选择,这个选择是不填报志愿了。那他打算明年重新参加考试,并且表示要“再为自己拼搏奋斗一年”。他还说,不管明年考试的结果是好还是差,自己都不会后悔了。 #
于是,陈霖开始寻找高复学校,他的爸爸妈妈也一同参与。于老家慈溪读高复,是他跟家人所认可的最佳选择,然而询问一番过后,他发现慈溪在几年前就不存在高复班了。此后,他只能来到杭州 ,最终在杭州仅存的两家高复学校里挑选了一所 。
这些年,高复市场的连续萎缩显而易见。
#
先是,2007年到2008年,此为高复市场最为火爆的阶段,2007年时,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1010万名,其中复读生将近300万人,该数字接近考生总数的30%,浙江省的高复学生有五六万人,占全省高考总人数的15%,到了2009年,因受高中新课改干扰,高复生人数首次出现降低,而在近几年,高复生数量大致是全省高考人数的5% 。 #
杭州,2007年时,杭州市区参加高考的总人数是18992人,这儿面高复生占比30.6%; 到了2008年,杭州市区参加高考的总人数变为19075人,此时高复生数量达到顶峰,超过了6000人,在高考人数里占34.6%;2009年,杭州市区参加高考总人数1.4万多人,高复生人数下降,大约占当年高考人数的20%。并且近几年,杭州每年的高复生都仅有两三千人 。 #
来自杭州市教育考试院的钱国良老师,见证了这几年高复班的变迁。其表示,从2005年起,杭州市区允许高复班集体报考,当年人数不足2000人。在随后的几年里,高复生数量持续增加,到2008年达到高峰,超过了6000人。他还说杭州高复学校,高复市场的萎缩始于2009年的高考改革,那次考试模式变化极大,所有考生的英语听力都要在平时考,专科生的通用技术、信息技术也需在平时考,这使得不少当年的考生对“再考一次”心生畏惧,望而却步 。 #
高复机构谋求转型 #
这几年,全省高复生比例是5%,且趋于稳定,然而,因为高考生总人数连年都在下降,所以高复生总人数实际上也一直处于下降状态。
#
市场就这么大,僧多粥少,高复机构也在不断转型谋求出路。
#
自打从上世纪90年代起始,东阳便始终是浙江颇具名气的高复“基地”,于鼎盛阶段,高复学校存在12所,在校学生有1.5万名,生源广泛散开于全国各地,可是自2009年开端,东阳有高复学校因招不到学生而陆续关门,直至去年,仅仅剩余5所 。
#
另一处省内高复学校的集聚之地是杭州,在最为火爆的时候,高复学校存在二三十家,然而现如今仅仅剩下两家。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制度大全,一些规模较小的机构,其中有的在市场竞争里被兼并,有的转变行业去做其他补习班,还有的直接就关闭了 。 #
现今,杭州仅余的两家高复学校,分别是求是高复以及建人高复,其办学规模,长久以来,向来都是相对较大的。
#
然而,不管是求是高复,还是建人高复,在好些年前就已开办别的机构,诸如民办中小学、成人教育之类。就像上世纪90年代创立的建人高复,如今已然发展成涵盖教育多个领域的文教集团,其中有建人高复、浙江建人专修学院、杭州仁和外国语学校,在发展进程里持续地转型。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