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财会考试 > 注册会计师 > 考试动态 >

黑瞎子沟里的传说,你知道吗?(二)

2023-02-08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1

第 3 期

黑瞎子沟的传说

刘井云

#

在东北有一个边陲小城,名叫集安,在集安辖区有一个叫黑瞎子沟的地方,东北老百姓管黑熊叫“黑瞎子”。为什么叫“黑瞎子”?据说,东北的熊都是黑色,“黑瞎子”视力不好,与它相遇,不要照直跑,要拐弯跑,这样“黑瞎子”就追不上你。实际上“黑瞎子”视力一点也不差,假如把它激怒,无论拐弯跑还是照直跑,你都在劫难逃。别看黑瞎子沟地方不大,风景却很美,两边是一望无际的大山,沟中一条清澈蜿蜒流淌的小河,就在这条沟中,还流传着一段人与熊的传奇故事。

#

民国时期,这条沟不叫“黑瞎子沟”,叫“山城屯”。屯子不大,只有十几户人家,山坡上住着一户林姓人家,老头名叫林山,老伴崔氏,老两口无儿无女,靠种地打猎为生。老林头有一把猎枪,其实也不叫猎枪,当地人管这种枪叫“土炮”,每逢要打猎时就要往枪管里装黑火药,再装铁砂子,然后再用铁丝类的工具往枪膛里怼,夯实诚后用木塞或蜡封好,才可出去打猎。别看就这“土炮”,学问还真不少,就拿装火药和铁砂来说吧,火药装多了枪管容易炸裂,行话叫炸膛,铁砂装多了,药装少了,打不远,威射力不够。每次都必须要做到比例得当,对于常打猎的人来说,炸膛的事故不易发生。老林头这杆土炮,是他祖上传下来的,老得不能再老了。听说老林头的爷爷当年在京城闹义和团,就用这杆土炮与洋鬼子斗,后来,义和团被清政府镇压了,他爷爷才举家逃难来到这里,隐姓埋名安顿下来,开了几亩荒地维持生活。爷爷死了,这杆土炮又传给了他父亲,他父亲就用这杆枪打猎。老林头从小就跟着父亲上山打猎,学会了不少打猎的技巧,练就了一手好枪法,天上飞的野鸡,只要一扣扳机野鸡就被打下来,地上跑的野兔逃不过他的神枪。有一年腊月,快过小年了,他上山打猎,顺着上山的羊肠小道向大山深处走去,翻过两座山来到一片原始森林,他走着走着停住了,听着有唰啦唰啦的声音,猎人的直觉告诉他,前面一定有猎物。 #

他端着枪猫着腰又向前走了十几米隐蔽在一棵大树后面,向前面观察,发现一只足有三四百斤的大黑熊,正在摇晃一棵碗口粗的树,树上的冻果子噼里啪啦直往下掉。老林头当时就吓出了一身冷汗,转身想跑,可转念一想,快过年了,家里啥年货也没有,若能打死这只黑熊,不仅年货不愁了,熊胆、熊掌还能换一些零用钱。于是,老林头又把枪端了起来,开始瞄准,恰巧“黑熊”似乎也发现了老林头,停止了摇树,站在原地正对着他,“黑熊”胸口的那撮白毛非常清楚。他一看机会来了,立即瞄准了那撮白毛,因为熊的那撮白毛是他的致命点,心脏就在白毛处,老林头正要扣动扳机的一刹那,手停住了。他发现大熊的身边还有一头小熊,小熊似乎不知道危险,还在地上捡野果吃,他慢慢放下枪向后退了十几步,转身离开了,黑熊也没有追他,这天他什么也没打到就回家了。老伴一看老头空手回来。心情非常沮丧地说:“哎!今天白跑一趟!”吃完晚饭后,老林头把在山里遇到“黑瞎子”的事跟老伴说了一遍。老伴说:“老头子你做得对,那是积德,你若把‘黑瞎子’打死了,‘黑瞎崽子’没有妈妈的保护,不饿死也得让其它动物吃掉。”老林头说:“我也是这么想的。”老林头在家呆不住,没过两天,又备足火药铁砂扛起土炮上山了。

#

这次,他怕遇到黑熊,没走以前的路,而是拐了另一个方向走去。刚到第一座山顶,一只大公野鸡,忽啦一下飞了起来,说时迟,那时快,只见老林头端起枪“砰”地一声,野鸡像断线的风筝一样栽了下来。他上前捡起一看,野鸡挺肥,足有5斤多重,他将野鸡攥在裤腰带上,继续往前走。这时,他又发现一串野兔的脚印,凭着打猎多年的丰富经验,他码着野兔脚印向树林深处走去,走出一百多米,在一处山砬子边发现野兔的行踪。野兔正在用前爪刨开积雪,吃草根,他屏住呼吸端起枪,扣动扳机,一枪就把野兔掀翻在地,野兔在雪地上瞪了几下腿,头一歪死了。他捡起后,挺高兴,继续往前走。大概走了一里多地,进入一片原始森林,因为树太茂密,里面阴森森的,这时又刮起了西北风,风刮着雪粒直往脸上打,睁不开眼睛。他顶风往深处走了二百多米远,忽然听到“嗷嗷”的叫声,里面夹杂着鬼哭狼嚎的声音,老林头一听头皮有些发炸,心都要跳到嗓子眼,他壮着胆子又往前走了50多米,发现十几只狼正在围攻一只“大黑熊”。一只“小熊”爬到一棵小树上吓得浑身发抖,只见一只狼从正面扑向“黑熊”,被熊一掌打翻在地,疼得直叫,另几只狼从后面进攻,熊又调过头来与狼激战,打得天昏地暗,时间一长,熊就有些体力不支,可是群狼是越战越勇。 #

俗话说,好虎架不住一群狼。何况是熊,这时熊已多处受伤,几处血口子正滴着血,“黑熊”双脚直立愤怒地吼着,这样并没有吓退狼群,反而刺激着狼的凶性,狼群是绝不会放过机会,一只头狼猛地窜了上去,熊立即直立身子用力一掌把头狼拍了出去,头狼重重摔在地上。就在熊站起来一刹那,老林头认出了那只熊就是前几天遇到的那只,胸口上的白毛清晰可见,眼看黑熊就要招架不住。老林头抬手朝头狼砰地打了一枪,只见头狼身子一歪,带着狼群一瘸一拐地逃走了。黑熊见狼群被赶跑,冲着老林头嗷嗷叫了两声,那叫声似乎带着感激,带着小熊向森林另一个方向走去,雪地上留下了一片猩红血迹。老林头回到家,又把看到黑熊与狼打架,他又如何救了黑熊的事与老伴说了,老伴说:“你这死老头子,这辈子就跟‘黑瞎子’有缘。”没过几天,老两口晚上刚把煤油灯吹灭准备睡觉,就听外面咕咚一声,老伴说:“老头子快去看看什么东西在外面”。老林头拿起煤油灯在院子里找了一圈什么也没有,后来打开院门一看,门口躺着一只狍子。老林头喊老伴一同来看,老伴说:“是谁深更半夜把一只大狍子放在咱家门口”,老林头说:“说不定是谁套的先放在咱家门口,一会肯定能来取,咱先别动了。”说完,老两口回去睡觉了。

#

第二天一大早,老林头起来上厕所,打开院门一看,狍子还在,老伴又说:“是不是谁给咱家送的?”老林头说:“不太可能呀,不管怎样,把狍子拿回去先放着,有人来找咱就给他。”俩人说着,将狍子抬进院子。吃过早饭,老林婆子到屯子里到处打听是谁把狍子送到他家门口的,问谁谁摇头,整个屯子人本来不多,小半天的时间就问了个遍,可谁都不知道。没过两天,门口又发现一只獾子,这下给老两口整懵圈了,整天寻思东西是谁送的,理不出头绪。腊月二十九那天晚上,天下起了小雪,早上天没亮,老林头起来扫雪,打开院门一看一头大野猪又躺在门口了。老林头仔细查看了一下,发现野猪脖子有一道被撕裂的大口子,再往前一瞅山道上有明显拖东西的痕迹,并且雪地上留下了一大一小人脚掌形的脚印。老林头似乎明白了什么,放下扫帚直喊:“黑瞎子,是黑瞎子!”老伴一听以为是“黑瞎子”来了,冲着老头说:“一大早你咋呼什么,‘黑瞎子’在哪了?”老林头说:“东西都是‘黑瞎子’送的”。说得老伴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以为老头有病了说胡话,上去摸了摸老头前额,没发烧,怎么净说胡话。老头见老伴不信,就领老伴到院外看“黑瞎子”的脚印和野猪脖子的伤口,但老伴还是有些半信半疑。

#

从那以后,老林头家隔三差五门口就能收到野味,老婆子说:“老头子,以后别再打猎了,人和动物是一样的,它们有生命有思维,也知道知恩图报。”那天晚上,老林头翻来覆去睡不着,闭上眼睛黑熊母子总是浮现在眼前,折腾到后半夜2点多,迷迷糊糊睡着了,梦见黑熊全身是血来到他家冲他嗷嗷直叫,老林头一激冷被吓醒了。早晨起来,老林头把梦见黑熊的事跟老伴学了一遍,说:“黑瞎子是不是有难了?”老伴说:“你没事一天就能瞎寻思。”从那以后,老林头真的不再打猎了,只上山砍柴,但每次上山还是带着他那爱不释手的“土炮”。转眼冬去春来。一天晌午,老林头种地回来吃饭,正吃着就听见外面低沉嗷嗷的叫声,老林头说:“黑瞎子来了”。因为这声音已熟悉了,他与老伴出去一看,果然是那只大黑熊领着小熊在门外叫,老伴说:“别靠近让它咬着。”老头说:“没事它不能咬咱。”老头将门打开,看到黑熊坐在地上,眼睛看着他,小熊依偎在妈妈身边,老两口不会熊语,老头对着熊说:“你饿了吗,还是有事要帮忙吗?”熊朝天叫了两声,似乎有点听懂了,冲着老两口又嗷嗷叫了两声,转回身向山里蹒跚走去黑瞎子为什么不老,小熊看见妈妈走了就在后面跟着。这时,大熊一反常态回过身,龇牙咧嘴对着小熊咆哮,小熊站住了,熊妈妈又踉跄向前走。

#

小熊又跟在大熊后面,大熊调过头来对小熊继续咆哮,小熊又站住了,就这样反复了几次。这时,老两口看出了门道,老伴说:“黑瞎子妈妈有病,知道自己快不行了,是想把孩子托付给咱们,咱快过去把崽子抱回来”。老两口来到大熊跟前将熊宝宝抱起,对着大熊说:“你放心吧,我们一定会照顾好你的孩子。”大熊这时看了看老两口,又看了看孩子,一行眼泪流了下来,一转身又蹒跚地向山上走去。这边的小熊一看妈妈走了,急得嗷嗷直叫,大熊一步三回头走到山梁上,冲着小熊连续叫了几声,这声音听起来十分忧伤,是母亲与孩子生死离别绝望的呼喊,是母爱心灵的呼唤。大熊边走边叫,很快就消失了,但大熊的凄惨的叫声还在山谷中回荡,越来越远…… #

从这以后,老林头曾几次上山去找大熊,能找的地方都找遍了,也没见到大熊的身影。自从小熊来到老林头家,给老两口增添了不少快乐,老两口无儿无女,就将小熊当孩子养。他们特别呵护小熊,就连睡觉都搂着小熊睡,时间一长,小熊也将老两口当成自己的亲人,老两口给小熊起了个名叫“黑子”。 #

“小黑子”也特别乖,整天围着老两口转,老林头去种地跟着,上山砍柴也跟着,几乎是形影不离,年复一年转眼间两年过去了,“小黑子”也变成了“大黑子”,个头跟它妈妈不差上下。一次,老林头准备翻修房子,要去山里砍红松树做檩子。这天,吃过早饭,他领着“黑子”背着“土炮”,带好砍伐工具黑瞎子为什么不老,直奔山上一片红松林,他选择了一棵笔直的红松木,抡起斧子砍了起来,“黑子”独子玩去了。正砍着,老林头觉得身后有什么东西,回头一看,有一只狼,眼睛红红地正瞪着自己。老林头吓得往后退了两步,只见狼冲天长啸了一声,这叫声拉了老长,犹如孩子的哭声,飘荡在山林间传播出很远,叫声刚过,立刻从树林中冲出五六只狼将老林头围了起来。老林头准备去取“土炮”,但已经来不及了,那只狼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老林头扑了过来,别看老林头年逾七旬,但整天在山里转悠,身手也不凡,他一闪身躲了过去,那只头狼扑空后,又一瘸一拐很快转过身来。老林头一看瘸狼,脑袋忽然想起来了,这只狼就是前年为救黑熊母子打伤的那只头狼,心想这是来报仇了。这时,又一只狼窜了上来,老林头抡起板斧对准狼抡了过去,只听噗呲一声,斧子砍进狼的身上,狼疼得使劲一窜,斧子脱手而出,狼一看老林头没了武器,更加肆无忌惮地发起攻击,头狼又一个虎跃式将老林头扑倒在地,开始撕咬。正在这时,只见一只大黑熊窜了过来,只听嗷嗷一声叫,扑在老林头身上的狼象离弦的箭一样飞了出去,老林头顺势站了起来一看,“黑子”站在他的面前,那一掌就是“黑子”把狼打飞的,这时“黑子”象疯了一样冲入狼群,与狼撕打起来。这时,老林头也腾出手来,上前拿起“土炮”对着头狼就是一枪,头狼应声倒地,其它狼一看头狼被打死了,四散逃去。老林头树也不砍了,带着伤扛着被打死的狼,领着“黑子”回家了。 #

老伴一看,老头扛了一只狼,满身是血,吓得双腿发软,急忙问老头是怎么回事,老头一边上药一边将遇到狼,“黑子”又怎么把自己给救了的事说了一遍,老伴说:“多亏了黑子,要不你小命就交待了”。老两口将狼皮剥了下来,把狼肉炖了一大锅,做好后,先给“黑子”盛了一大碗,“黑子”高兴地吃得津津有味。 #

平静祥和的日子不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相继沦陷,边陲小城集安也来了不少日本鬼子。据说有一个大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就连老林头住的小屯子隔三差五也有日本鬼子扫荡,说是搜捕抗联和大刀队,见粮食和鸡鸭鹅狗就抢,遇到值钱的东西就拿,稍不愿意,不是毒打就是刺刀见红。屯西住的老李头家养了一口大肥猪,老两口辛辛苦苦喂了一年,日本鬼子看到后非要牵走,老两口说啥也不让,鬼子用绳子将猪套住就要牵走,老李婆子拽住绳子不放,鬼子就用枪托猛击老李婆子头部,老李婆子当时就气绝身亡。老李头一看老伴被打死,拎着斧子与鬼子拼命,被鬼子用刺刀挑死。

#

老百姓见状敢怒不敢言,鬼子带队的小队长名叫山本太郎,长得五短身材,肥头大耳,凶狠异常,坏事做绝。此人不但好色,也非常好吃,老百姓恨得牙齿咬的咯咯响,暗地里给他起了个外号叫“肥猪”。 #

一次,“肥猪”也不知从哪里得到消息,知道了老林头家养了一只黑熊,“肥猪”知道熊的身上都是宝,并且熊肉、熊掌是上等的美味佳肴。他便带领十几个鬼子直奔老林头家,恰巧老林头领着“黑子”上山砍柴去了,“肥猪”问老林婆子“熊的哪去了”,老林婆子装聋卖傻,假装听不懂鬼子的话。 #

“肥猪”当时就火冒三丈,一耳光将老林婆子打了个趔趄,老林婆子只觉得眼冒金星,老林婆子哪里受得了这个,冲上去又撕又咬“肥猪”。鬼子兵见状上前将老林婆子按住,用绳子将她捆在门前一棵大柳树上。先是用枪托和棒子打,老林婆子也不示弱,破口大骂,鬼子一看老林婆子嘴太硬,干脆往老林婆子身上泼冷水,寒冬腊月,水泼在身上立刻就结冰,但老林婆子仍然破口大骂鬼子,不一会就冻成一个冰人,老林婆子拼着最后一口气喊道:“老头子,黑子,千万别回来。”喊完就断了气。

#

这时,在山上砍柴的老林头看到“黑子”有些反常,总冲着山下不停地叫。老林头感觉可能有事,领着“黑子”就往山下跑,刚跑到半山腰就看到家里不少鬼子,老伴被捆在树上。老林头和“黑子”疯了一样朝家跑去,刚跑到离家还有四五十米远时,看见一个鬼子正往老伴身上泼水,老林头端起“土炮”就是一枪,这个鬼子应声倒地。老林头正准备往“土炮”里装药,“肥猪”抬手一枪将老林头打倒。准备开第二枪时,觉得眼前一个黑影将他扑倒在地,手枪也飞了出去。只见这个黑影张开大嘴将“肥猪”脸上的肉撕下一大块,并将喉管咬断,日本鬼子一看闯入的是一只大黑熊,立刻乱了阵脚。“黑子”将“肥猪”咬死后,立即又将身边的一个鬼子扑倒在地,将半边脸的肉全给撕了下来,正准备去咬另一个鬼子,被一个胆大的鬼子用刺刀刺中后背,痛得“黑子”嗷地叫了一声,回身用掌将这个鬼子连人带枪拍出去一丈多远。 #

这时,老林头坐了起来,拼尽最后一口气喊:“黑子,快跑!”“黑子”一听转身向树林中跑去,等鬼子缓过神来,朝“黑子”开枪射击,“黑子”转眼就消失在树林中。折腾完后,鬼子一把火将老林头的房子给烧了,抬着“肥猪”的尸体和受伤的鬼子往县城走去。

#

鬼子走后,乡亲们在老林头的房子后面选了一块较平坦的地方安葬了老两口。可是,每天夜里,乡亲们都能听见在老林头坟前有熊的哀嚎声,那声音听着十分凄惨,让人揪心,那是思念亲人的哭声,那是在召唤亲人醒来的呼唤。从这以后,去山上砍柴采药的乡亲,总能在老林头两口子坟前看到他们爱吃的小动物,如野兔、獾子、獐子等,乡亲们说:“这是‘黑子’回来看望二老的……” #

后来,听说日本鬼子进山讨伐抗联,有好几个小鬼子被黑瞎子给舔了(让熊咬死),乡亲们猜测准是“黑子”干的,从这以后,乡亲们再也没看到“黑子”的身影和听到它的叫声,人们为了纪念“黑子”,将这条沟叫黑瞎子沟。 #

作者简介:刘井云,男,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通化市作家协会会员。在《民间故事》、《公安作家》、《北方法制报》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数十篇。编辑:宋月航

#

责编:admin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