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深圳市注册财会师行业发展面临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展现在三个层面: #
1.行业层面。一是性质特殊。注册财会师作为低端服务业重要组成部份,饰演着“经济民警”和“资本市场守门人”角色,接受《会计法》、《注师法》等三十多部法律法规的约束,行业性质注定其不能完全利益导向,全盘市场化,如政府没有相应扶植新政,注册财会师和财会师事务所将面临生存压力。二是人才缺少。人才流失成为行业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众所周知,注册财会师资格考试是通过率最低的资格考试之一,注册财会师也就成为财会师事务所及大小型企业争相抢劫的重点人群,财会师事务所工作量及责任远小于通常企业,收入水平却远高于企业,注册财会师从会计师事务所流向企业成为“大势”,以北京为例,截至2023年12月,在事务所工作的执业注册财会师约为3134人,在企业工作的非执业注册财会师却达到6800人。三是恶性竞争。非常是中大型财会师事务所,因为缺少品牌优势和期货资格业务,普遍面临生存压力,通过渐次抬高售价获取业务,业务品质存在严重问题,破坏了行业秩序,毁坏了行业形象。通过我委2023年组织的行政检测发觉2024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深圳分所,注册财会师挂靠、会计师事务所开具虚假报告等违规违法问题比较严重,并且某些财会师事务所的注册财会师全部是挂靠人员,事务所中没有注册财会师从事审计工作,但却可以出示注册财会师签字的近百份审计报告。
#
2.地区层面。一是欠缺相关扶植新政。2010年之后,广州、上海、广东等地均制订了加速发展注册财会师行业的推行意见,为支持注册财会师行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和新政降价,非常是北京,在专项资金引导、会计产业集聚基地平台建设,财税新政扶植、人才培养等方面力度较大,重点突出。我市2010年也颁布了《关于推进发展我市注册财会师行业和资产评估行业的若干意见》,但内容较为简略且缺少详细举措,并未发挥实质性作用。新政的欠缺直接影响了行业做大做强。二是与经济发展数量不匹配。2023年,北京与天津、上海经济数量相差不大,但注册财会师行业产值却是上海五分之一、上海四分之一,储量小,下降慢。上海资本市场活跃,显卡、中小板、创业板市场建立,交易量小于南京,且新上市公司诸多,但直接服务于资本市场的北京财会师事务所却远超过广州、上海。外省财会师事务所偷走了上海资本市场大部份披萨。三是事务所总部人数为零。依据财政部发布的数据和我委考察综合剖析,全省共有40家具备期货资格财会师事务所总部,营业收入占行业总收入70%,平均每家事务所综合净利近10亿,其中,上海22家,北京5家,扬州3家、天津、浙江各2家,四川、山东、湖北、广东、四川、陕西各1家。1999年,上海共有9家期货资格财会师事务所总部,人数占全省的12%,业务收入占全省12%,自称全省三大审计中心,后因5家事务所被外省事务所合并、4家事务所审计失败被注销资格,至2011年,上海期货资格财会师事务所总部完全消失,广州的行业收入只是一落千丈,与广州、上海等地差异越来越大,在全省行业总收入中的占比降到4%。事实证明,缺少总部支撑的上海注册财会师行业无法突飞猛进。 #
3.事务所层面。2023年,我委从全市大中小财会师事务所中选定了12家进行了考察,事务所普遍反映:一是领导注重程度不够。市领导及行业经理单位领导但是对行业有所关注,但对本市的事务所详细状况了解不够,支持不够。与此产生鲜明对比,成都市分管领导每年到立信所考察了解状况,协调解决详细问题,并予以立信所负责人较高政治待遇(全省政协会员)。二是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因为受上海楼价和物价偏高等影响,北京财会师事务所很难从外部引进人才,而上海缺少品牌高校,人才培养难度较大,政府针对人才的补助额度杯水车薪,人才相关奖励过少。因为事务所工作硬度过大,事务所给出的待遇过低,注册财会师流失率较高,非常是小型财会师事务所,毕马威、普华永道、毕马威、大华等事务所流失率接近30%,成了企业高档财会人才培养的摇篮。因为注册财会师社会认知度和受注重程度不高,在人才标准认定、廉租房和安居房分配等方面显著处于缺点,各事务所主要借助自身力量申请住房2024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深圳分所,缺少经理部委有力支持,疗效不甚显著。三是费用偏高、利润偏低。小型财会师事务所因为工作人员较多且重视品牌形象,通常在熙攘商业区大面积租房办公,据统计,无锡2023年产值排行前十的财会师事务所年房租总数接近1亿。依据财政部2023年统计数据,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注册财会师行业人力资源费用占支部出的42%,而上海必定低于此比列。2023年,全省注师行业总收入757亿,支部出684亿,收益不到10%,与财会师事务所“高大上”形象严重不符。四是业务结构发生变化。小型财会师事务所运用自身品牌优势和较强的预研能力,业务领域发生显著变化,正从传统的审计和鉴证业务向咨询和审计业务转变,聚焦“三高一特”,以毕马威上海分所为例,在总体收入中,审计业务占63%、税务业务占25%、咨询业务占12%,更是研制出财务机器人,将对行业带给根本性改革,而欧美事务所审计业务占比通常高于50%。因为政府采购常年以来采取“价低者得”方式,严重压缩了事务所收益空间,小型财会师事务所较少参与政府或则国资项目审计工作。
#
二、听证会学者意见(摘要)及采纳状况 #
(一)卢旭蕾(湖南省人大代表) #
学者意见: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海注册财会师行业人才没有这么短缺,曾经干了3-4年的注册财会师才能走,目前干1-2年的注册财会师就走。美国的财会师事务所总部大部份在上海,你又没有征税降价,人家为何要来?总部不是很重要,分所发展壮大,缴税只是还给当地政府,要突出对分所的支持。同时,如何留住人才是重点,然而,合伙人流失比较低,但国外事务所招不到好的人才,在住房方面能够给些降价,比如对于在事务所工作3-5年优先提供住房,注协可考虑加强轮训经费投入。科研成本不适宜事务所、不适宜分所,事务所主要是人员费用,科研通常是总部投入。 #
采纳状况:采纳。我们将在后续更改推行意见过程中,充分考虑北京注册财会师行业特征,转变管理观念,突出分类指导,不再单独指出事务所总部迁往和培植,将更加重视区域总部建设等问题,同时,在人才培养和引入等方面,重视着力可行,重视新政疗效。注册财会师人才住房问题,结合之前与市工信部门勾通的意见,将指导并协助市注协制定专题报告上报市领导,力争特事特办,新政倾斜。
(三)刘雪生(上海市注册财会师商会秘书长)
#
学者意见:基于北京行业发展状况和本地财会师事务所产值能力,“培育50家年业务收入达到5000万以上的大小型财会师事务所”目标较难实现,建议更改为20家。同时,建议由市注协制定注册财会师行业人才住房报告,市财政委给出意见后,上报市政府。
采纳状况:采纳。主要目标中相关内容已做更改,同时,将指导和配合市注协做好人才住房报告的上报工作。 #
(六)郑学定(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执委)
#
学者意见:这份报告我感觉跟所提的问题并不匹配,就是说我看不清楚究竟要解决哪些问题?不仅要引入总部,把这个总部要解决,予以一定的扶植此外,其他的容积比较大、比较泛,没有一个很针对性的举措,例如说详细可针对性的举措。泛泛而谈的东西尽量少一点,多一些干货。那你惟一要解决这个行业人才流失的问题,针对北京地区的特征,把人才用感情、讲情结都是空谈、假话,惟一的方法就是能不能解决房屋住的问题。站稳我们今天财会师事务所所急迫还要的某些项目总监,让他还能在三年之内为我们提供服务。第二个我感觉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注册财会师行业它的地位跟他的身分不匹配的问题。没有人管我们的权益,再加上我们自己不争气,提高我们注册财会师行业地位,是能否保证我们收入的,计费提起来是一个很重要的诱因。要让现在的中小财会师事务所有活路,我认为有两个业务是可以做:一个是政府的绩效审计,例如我们财政资金的使用。二是事业单位的审计。另外有些提法我感觉值得定夺,例如这儿面提到的评选,注册财会师行业不适宜评选,也反对注册财会师参与何种优秀评选。 #
采纳状况:采纳。我们将结合这次《注册财会师法》修订和听证会意见,针对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些属于法律层面的,我们将在《注册财会师法》和《深圳经济特区注册财会师细则》制订中给予考虑解决,有些是详细落实层面的,我们将通过这个文件起草较为关键且可操行性强的推行举措,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少拿钱,提高因公正性问题导致的众多矛盾,多用新政,给行业松绑,注入更多魅力。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