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安全预防原则与措施

施工安全管理的原则和举措 #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行业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建筑工程总数的不断降低,也提高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下面小编打算了相关的原则和举措,提供给你们参考!
1 安全施工原则
#
危险因素防治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整个建设施工过程。在控制过程中,要求对危险因素防治控制突出重点,针对重大危险因素和具备重要影响的关键诱因,进行重点控制。 #
1.1 危险因素防治控制的通常原则 #
1.1.1 立足清除和增加危险预防安全事故具体措施最新变化,构建系统安全,落实个人防护; #
1.1.2 预防为主,防控结合,预案与应急举措联动制度; #
1.1.3 动态跟踪,重点控制,应变策略。对极不可承受的危险要严禁作业,对重大危险要立刻整改,对轻度危险要责令整改预防安全事故具体措施最新变化,对重度危险要强化监控和保护,对尚可忽视的危险,按照常规进行管理。
危险因素防治控制的通常原则告诉我们,危险因素控制举措依次包括去除危险诱因、降低和限制危险、使用个体防护装置等。在选择危险控制举措时,优先采用图中底层的举措,只有下一层的举措不能使用,或遭到技术、经济和管理等实际诱因阻碍时,才采用上一层举措。
#
1.2 危险因素防治控制的车祸防治原则 #
事故防治可以分为车祸发生前的防治及车祸发生时的避免和降低车祸损失的防治。这是一种发觉、识别各类危险因素及其危险性并对其进行清除、控制的方式和举措。其基本目标是采取举措约束、限制危险因素的形成、发展和作用。一般根据以下优先顺序进行选择:根除危险因素;限制和削减危险因素;隔离、屏蔽避免危险因素形成连锁作用;采用故障安全举措;减少故障及失误;安全细则;矫正行动。
#
1.3 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举措
#
当车祸发生时,必须及时采取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举措,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员死伤和车祸损失,选择安全技术和管理举措的原则通常根据以下优先顺序进行选择:隔离危险因素;薄弱环节防范;个体防护举措;避难和救生行为;救援行动。 #
1.4 建筑施工危险因素防治控制举措的通常办法。 #
制定安全目标、指标、组建机构、落实人员职责;制定管理方案,包括管理举措和技术举措等;制定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作业规范、管理体制等;加强监督、检查、测量及检测;对危险作业、危险设备、危险场所,加强运行控制。
#
2 施工安全控制举措
#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管理对象是整个施工过程的详细危险因素,施工过程的危险因素包括技术工艺诱因、材料诱因、机械设备诱因、环境诱因、管理诱因等五大类诱因,每种诱因都包含一定数目的详细危险因素。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危险因素防治控制工作可分为:施工打算阶段的安全方案起草和初始评审及相关打算工作;工程实体施工全过程(基础施工阶段、主体施工阶段、装饰安装阶段)的危险因素辨识剖析、预报和定期评价剖析、根据评价剖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举措;发生车祸后的应急管理和紧急搜救等不同阶段的'内容。
2.1 材料诱因控制举措 #
2.1.1 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招投标机制; #
2.1.2 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入场复查机制,确保使用的材料符合国家相关品质安全标准。
2.2 机械设备诱因控制举措
#
2.2.1 选用安全性能较高的机械设备;
2.2.2 指定专人操作危险性较大的机械设备,特殊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
2.2.3 定期检修保养机械设备、及时更换零部件,确保机械设备安全正常运转。 #
2.3 技术工艺诱因控制举措
2.3.1 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进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采用成熟的施工工艺标准和安全技术标准等。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包括内容有:临时用电安全方案、基坑边坡支护安全方案、脚手架搭拆安全方案、模板支撑机制安全设计方案、高处作业临边石台安全防护方案、建筑构配件起吊安全方案。
2.3.2 使岗位安全化、操作标准化,根据各个工种所牵涉的危险因素和技术工艺特点,编制科学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作业指导书,通过专门的轮训教育或岗前的技术交底,使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真正落到实处。施工企业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要按照施工进度和实际情况进行定期检测和修正。
2.4 环境诱因控制举措 #
2.4.1 根据安装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地质、地形、气象条件、周围环境,科学合理地布置施工现场,保证施工现场安全、整洁、有序; #
2.4.2 指定专人接收天气预报,及时把握天气变化趋势,以便采取对策; #
2.4.3 根据安装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的平面布置要求,指定专人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性管理。
2.5 管理诱因控制举措 #
2.5.1 加强教育轮训,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各级领导及相关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把握程度,对牵涉危险因素管理的相关领导和人员进行定期专门的安全教育和轮训。培训内容包括:危险因素管理的目标和意义;施工项目危险因素的识别和评价;危险因素触发条件及控制举措;危险因素管理的日常操作要求和车祸应急处理举措等。 #
2.5.2 建立完善各项危险因素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对危险因素进剖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构建完善各项危险管理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重大危险因素控制施行条例、安全操作规程、培训机制、交替班体制、检查机制、信息反馈机制、危险作业审批机制、异常状况紧急举措和安全考评赏罚机制等各项管理体制。 #
2.5.3 明确安全责任,定期安全检查。对施工中的各个系统层面的危险因素管理确定各级负责人,并明晰它们各自应负的详细责任,特别要明晰各级单位对归属区域的危险因素定期检测的责任。包括作业人员的一天自查、职能部门定期检测、企业领导的不定期巡查等。 #
2.6 应急管理举措
虽然我们对施工过程各阶段的危险因素进行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具体到每位安装工程的实际状况,危险因素的状态和形成的作用是有巨大不同的,这就决定了施工危险因素的复杂性。由于种种成因,不或许完全避开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当车祸发生时,应急救援是必不可少的。编制安全事故的应急抢险预案是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的前提。建筑施工的应急管理工作通常应按如下方法展开进行:①根据建筑工程施工常见的六类安全事故结合安装工程详细状况编制应急预案;②落实应急人员,建立应急组织;③储备应急物质,布置应急设备;④组织职工进行应急轮训和应急演习。 #
【施工安全管理的原则和举措】相关文章:
#
危机管理的举措和原则12-17 #
加强施工安全管理的难点和举措01-17 #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存在问题和规避举措01-17
加强施工安全管理的举措01-17 #
桥梁施工安全管理的举措01-17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举措01-18 #
隧洞施工安全管理举措01-16
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举措01-17 #
施工项目安全管理举措(精选)0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