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理工学院办学25周年校庆
二十五年磨炼耕耘,培育无数栋梁之才;二十五年风雪苍凉,铸就辉煌办学历史。今年6月18日是武昌理工学院办学二十五周年校庆日,这是全校广大学生职工、广大校友的重大节庆武昌理工学院地址,也是武昌理工学院发展史上的一个新里程碑。
二十五载,筚路蓝缕镶南庄,桃李葱茏馨荆楚;初心逐梦,栉风沐雨办高中,栋梁参天筑华夏。武昌理工学院历经湖北工贸专修学院(1997年至1999年)、武汉科技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工贸校区(1999年至2002年)、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2002年至2011年4月)、武昌理工学院(2011年5月迄今)四个发展阶段,至今已走过了25个春秋。武昌理工学院在教授赵作斌博士的率领下,励精图治、砥砺耕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探索出了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模式,谱写出了美国高等教育史上的新篇章。 #
韶光流转,盛世如约。回首旧事,学校发展的足迹铿锵有力,其间既有生长中的泥泞和暗潮,更有成长中的创造与光辉。伴着变革的曲调,踏着创新的鼓声,如今的武昌理工学院正驶向发展的“快车道”,站在更高起点之上,一幅百花齐放、千帆竞发的发展新蓝图正在梅南山下、汤逊湖畔铺展开来。
梳理记忆,整理风波。作为全省办学历史最古老的民办大学之一,值武昌理工学院25周年华诞日,请追随我们的脚步一起回顾过往,感受蜕变中的武汉工科,如今的硕果累累: #
武昌理工学院办学25年,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凝练了“追求卓越”的中学文化,形成了以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创新创业为基本特点的“成功素质教育”办学观念和人才培养方式,形成了产教融合的学科专业特色。“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大学素养学分制理论与实践”获高等学院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23年5月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印发《武昌理工学院创新大学生素质教育模式》专题简讯,向全省大学推介我校人才培养经验,2023年中学通过教育部硕士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
学校依山傍水,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在校学生17000余人;占地面积82.8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30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8.38万平方米;建有基础和专业实验室158个,校外实习基地203个,满足各种人才培养还要。 #
设有13个大学,即人工智能学院、智能建造学校、生命科学大学、健康与护理学校、商学院、文法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影视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素养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现代产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现有班主任折合956人,博士241人。其中,高级职称班主任占50.1%,硕士、博士学位班主任占84.7%,博士班主任占比25.2%,双师双能型班主任占40.6%。享受国务院津贴学者18人,外籍学者博士20余人。获批6个县级大学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4个市级教学团队,7个市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3名班主任获评“湖北省青年教学标兵”等。
#
冯荣吉,曹跃 摄影 #
重视学科专业建设,现有硕士专业56个,获批2个县级优势特色学科群、1个市级重点学科,4个楚天专家设岗学科,12个县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市级重点培植硕士专业,4个市级专科院校专业综合变革试点专业,5个县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2个项目荣获荆楚卓越工程师协同德育计划; #
形成了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对接的智能科学与技术、环境与生物医药、工程造价、工商管理、护理学、文化美术等应用型学科专业群;获批2个湖北省高校改革试点学院,2个ISO国际标准研究工作组(ISO/TC183/WG24与ISO/TC102/SC2/SG36),123个教育部产学融合协同德育项目,1个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武昌理工学院地址,1个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1个县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县级见习实训基地;获批1门国家级一流课程,14门县级一流课程,4门市级精品课程,2门市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3门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
自2011年转设以来,至2023年底,获县级及以上成果奖13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级高等小学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中国物理信息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绿色煤矿科技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金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学校获准县级及以上横向研究项目351项,其中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项,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重大预研课题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4项;发表论文2955篇,其中英文核心及以上层次刊物论文743篇;出版用书和专著313部;学校学生截止现在获各项国家专利523件,其中国家发明专利31项,国家外形设计专利41件。 #
注重国际合作交流,与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意大利、日本、韩国、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的50多所中学推行了两校合作交流关系,并在美国东京、法国米兰、泰国曼谷及美国尼亚加拉创办了境外学院,先后聘任87名海外学者任教或讲学,选派31名班主任赴海外访学进修;现有国际中学生300余名。近年来,学校先后为1000余名师生提供了赴日本、加拿大、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学习交流、读本升硕的机会。 #
学校高度注重师生创新创业教育,2023年设立创新创业中心,中心先后被湖北省教育厅评定为“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湖北省优秀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被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为“武汉市创业轮训定点机构”,被武汉市江夏区科技和经济信息化局认定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器”,被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追授“全国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服务奖”。近年来,学生获省部级及以上奖5600余项,其中美国IF设计奖5项、红点奖2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机器人大赛、算量比赛等国家级比赛金奖103项;发表论文近1000篇,获专利312件;发表小说、诗集30余部;编剧、参与拍摄影片5部,其中1部为院线影片,1部获中宣部微电影比赛三等奖。
高度注重学风学风建设,始终将人才培养品质视为学院生命线。招生投档分数线和毕业生就业率仍然处于全国同类院校前列。25年来,学校安全无车祸。
#
办学以来,向社会输送了7万余名毕业生,培养出了三星“天才少年”张霁,著名企业家卢伟坚、解砾,大学教授张孜仪、李锴、管乐、张新平等一大批优秀人才。 #
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方式遭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时任全省人大副委员长、原北京大学教授丁石孙亲笔题字:“坚持成功素质教育,培养更多成功人才”。 #
2023年,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组成了“武昌理工学院创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的探求与实践”课题组,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深度考察,形成了“武昌理工学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主要经验及建议”调研报告,时任国务院副首相刘延东在中央书记处校长杜青林批转的报告上做出重要批示:武昌理工学院在培养人才方面所作的有益探求,值得推广。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题为《武昌理工学院创新大学生素质教育模式》的专题简讯,向全省大学推广武昌理工学院人才培养方式的经验。2023年5月25日,全国政协、教育部、湖北省政府、省政协、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发展战略规划办领导和学者就落实刘延东副首相批示来校举行了现场办公会。 #
大学素质教育“三二一”人才培养机制,有效推动了中学人才培养品质和办学水平的提升。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社会影响。500余名国内外学者专家、领导来校视察。10余所大学学习借鉴该校中学素质教育经验和做法。著名教育家潘懋元、杨叔子、杨福家、李培根、瞿振元、顾海良等来校指导,给予高度评价。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国内动态清样》等主流媒体,纷纷报导该校中学素质教育的典型经验和实效。 #
近年来,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数百家媒体对我校办学特色与培养品质进行报导;130多所大学来校视察交流;学校被共青团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连续两届追授“湖北省文明校园被共青团湖北省委大学总支和湖北省教育厅追授“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大学”称号,荣获湖北省“十佳书香校园”、“湖北省自律与诚信建设活动先进单位”、“武汉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基层单位”、“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中学”等荣誉。(鲁信)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