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唯学历、唯论文倾向,外语考试就评不上职称

学术水平再高,不发表论文就评不上院士;明明工作跟英语不沾边,可过不了英语考试就评不上职称……近年来,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越来越成为我国职称制度被人非议的焦点。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了《关于推进职称制度变革的意见》(以下称为《意见》),要求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倾向,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
《意见》分为六个部份共18条。第一部份是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第二至六部份是变革任务。最后,《意见》对搞好贯彻落实提出了明晰要求。(查看《关于推进职称制度变革的意见》全文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
《意见》提出,力争通过3年时间,基本完成工程、卫生、农业、会计、高校班主任、科学研究等职称系列变革任务;通过5年努力,基本产生设置合理、评价科学、管理规范、运转协调、服务全面的职称制度。 #
《意见》明确,要建立职称系列,保持现有职称系列总体稳定,探求在新兴职业领域增设职称系列,职称系列可依据专业领域设置相应专业类别。目前未设置正中级职称的职称系列均设置到正中级。 #
《意见》要求,要重点考察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道德,突出对创新能力的评价,合理设置职称评审中的论文和科研成果条件,对职称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要进一步打破户口、地域、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阻碍,畅通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自由职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渠道。 #
《意见》强调,要强化职称评审监督,严肃评审纪律,构建倒查追责机制,推行新政公开、标准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严打侵犯专业技术人才利益等违规行为。要发挥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科学划分、合理下放职称评审权限。
人社部副主任汤涛就推进职称制度变革答记者问 #
1、《意见》明确了什么重点变革任务?
#
在完善职称制度体系方面,《意见》提出保持现有职称系列总体稳定,适时调整、整合,探求在新兴职业领域增设职称系列。职称系列可依据专业领域设置相应专业类别。目前未设置正中级职称的系列均设置到正中级。构建职称与职业资格的对应关系,取得职业资格即可认定其具备相应系列和层级的职称。 #
在建立职称评价标准方面,《意见》突出品德、能力和业绩导向,把品德置于专业技术人才评价的首位,重点考察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道德,加强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指出以职业属性和岗位需求为基础,重视考察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创造性,突出对创新能力的评价。指出重视考评专业技术人才履行岗位职责的工作绩效、创新成果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并向基层一线和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倾斜。
#
在创新职称评价机制方面,构建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对特殊人才通过特殊方法进行评价,对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单独评价。进一步打破户口、地域、身份等阻碍,畅通职称申报渠道。打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推动职称评审社会化。严肃评审纪律,加强评审监督。
在改进职称管理服务形式方面,《意见》明确提出科学划分、合理下放职称评审权限,发挥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对于举办自主评审的单位,政府不再审批评审结果,改为事后备案管理。同时,构建职称评价服务平台,探求跨区域职称互认。
#
2、《意见》在建立职称评价标准方面提出了什么具体措施?
#
《意见》围绕品德、能力和业绩三个方面,提出一系列具有突破性的变革举措: #
一是坚持德才兼具,以德为先。推行学术作假“一票否决制”,通过违纪违法行为取得的职称一律给以撤消。
二是合理设置论文和科研成果条件。对实践性、操作性强,研究属性不显著的职称系列,可不作论文要求;探求以其他成果方式取代论文要求;实行代表作制度,重点考察成果质量,淡化论文数目要求。
三是对职称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确实须要评价英语和计算机水平的,由用人单位或评审机构自主确定评审条件。
#
四是突出评价业绩水平和实际贡献。降低技术创新、专利、技术推广、标准制订等评价指标权重,重视考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出重大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可直接申报中级职称。对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短缺人才,放宽资历、年限等条件限制,构建职称评审红色通道。 #
五是向基层一线倾斜。对在坚苦偏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不作职称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淡化或不作论文要求;对常年在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适当放宽学历和任职期限要求。
#
3、《意见》在下放职称评审权限方面有什么举措?
#
为进一步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意见》提出政府部门要强化宏观管理,强化公共服务,强化事中事后监管,降低审批事项,降低微观管理,降低事务性工作。发挥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科学划分、合理下放职称评审权限,逐渐将中级职称评审权限下放在符合条件的市地和社会组织,促使院校、医院、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和其他人才智力密集的企事业单位根据管理权限自主举办职称评审。 #
职称评审要化繁为简,根据“于法周全、于事简便”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设置评价条件和程序,降低交叉评价和“多头”评价,让专业技术人才少跑腿、少填表、少打算资料,减少人才“被评价”的负担。同时,要防止“一放就乱”,对于不能正确行使评审权、不能确保评审质量的,将暂停自主评审工作直到收回评审权。 #
4、《意见》在强化职称评审监管方面有什么举措? #
一是建立各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核打算案管理制度;
#
二是建立评审专家选聘机制; #
三是完善职称评审委员会工作程序和评审规则; #
四是构建职称评审公开制度;
五是构建职称评审回避制度、公示制度和随机抽验、巡查制度; #
六是禁止社会组织以营利为目的举办职称评审。
#
5、请您聊聊对贯彻落实《意见》有哪些具体布署? #
根据《意见》要求,人社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订配套举措,分系列推动职称制度变革。力争3年内完成工程、卫生、农业、会计、高校班主任、技工高校班主任等职称系列变革任务,5年内争取完成所有系列职称制度变革任务。 #
做好放管结合,维护公正公平 #
让职称同人才相称、与时代同步 #
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23)》显示:超过70%的班主任觉得,“指标分配不合理”“评价过程不透明”“评价标准不科学”这三项是当前班主任职称评定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些地方职称评定采取“退多补少”的新政,让老师们非常烦恼。“打个比方,如果我们中学100个老师中有15位是中级职称,按规定要求的比列却是10%,这么就不会再分指标了。”湖南长沙的一位市长说,曾有一段时间,连续5年中学都没有指标。 #
专家觉得,门槛高、名额少、行政力量参与的职称评定制度,不单伤害某个老师,甚至对整个班主任队伍都有冲击。“一来了指标,班主任队伍就不团结了,为了得高分,有的老师不惜走极端。” #
在创新职称评价机制方面,《意见》提出构建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对特殊人才通过特殊形式进行评价。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单独构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委员会或评审组,单独评审;在改进职称管理服务形式方面,《意见》提出发挥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科学划分、合理下放职称评审权限。
#
专家觉得,这就更须要重视职称评定中的公正、公正、公开,注重程序正义,要制订出符合职业特性、能够客观反映个人业绩的多维评定标尺。在下放权限的同时必须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化监管,做到放管结合,着力维护职称评审公正公平,严厉严打学术作假和腐败行为,维护职称评审的清朗空间。 #
其实,职称不应当成为限制人才的“绊马索”,而应当是促使人才发挥能够、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共同实现的“助力器”。 #
在全面推进变革的明天,推动职称制度变革脚步,“不拘一格降人才”,让职称制度回归原本面目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
推进职称制度变革的方向是明晰的,一方面是要让职称制度适应时代发展的须要、适应各行各业人才成长的须要,坚决谴责用同一个模子评判、评价和培植人才;另一方面是要让职称制度真正实现新政、标准、程序和结果公开,防止职称评审权利寻租和行政化倾向,让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不用求人找关系能够享受到职称制度带来的福利。
尚贤者,政之本也。对于推进职称制度变革,中央心态极其明晰,《意见》的要求布署也十分具体,各地应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心态加速推动落实,让变革措施尽快落地职称外语等级考试,成为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的推进器,让职称同人才相称、与时代同步。
关于推进职称制度变革,你如何看?
#
福利来啦! #
半月谈牵手上海时代华语图书来给你们送福利啦!每晚会为你们送出10本精品图书哦!明天送出的是《一辈子很长,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右图所示)。
参与形式:在下方留言区留言即可,留言点赞数排行前10位的热心读者将获得图书(赞数不得高于50),截至时间为隔日早晨12点整,小编会在留言下方通知领奖。祝好运哦!
综合整理自新华社
#
记者:徐博、齐中熙、袁汝婷、张逸飞、张建
#
监制:孙爱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