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五大原则,你知道吗?

下次我们学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定完任务以后,我们就该考虑用哪些样的方式来施行,明天分享的这个小节主要讲3个点: #
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原则
#
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方式 #
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设计 #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原则
#
原则即行事所根据的准则,生活中我们做人做事都有原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有五大原则。
#
一、客观性原则 #
二、发展性原则
三、教育性原则
#
四、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五、伦理性原则
#
一、客观性原则
客观常与“公正”组成句子“客观公平”,可见它在各行各业的重要性,像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这样重要的学科,客观性原则是必不可少的。
客观性原则即,在研究过程中,必须根据事务原本的面貌实事求是的反映,不能糅合个人爱情、偏见和意见。以达到真理智的认识。假如违反了这个原则,还会误入歪路,还可能会误人子弟,甚至造成反科学的推论。
2011年11月3日《纽约晨报》刊登的一篇名为“FraudCaseSeenasaRedFlagfor"的报导,强调英国心理学家德里克.斯佩尔犯下了史上最大的学术作假案。 #
他的几十篇论文被指学术作假,且这种论文曾被颇受敬爱的刊物发表,也曾被媒体广泛报导。他还在三家学术机构工作过,而从发表到被揭发竟跨越了10年时间,可见这起学术作假风波对心理学领域形成的负面影响有多大。 #
二、发展性原则 #
发展性原则是指坚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所涉及的问题。 #
1、在思想上树立人的心理不断发展变化的观点。
#
(1)、人是会变的,所以不能用静止的观点来看待一个人心理发展的现况和水平。
(2)、在评判和评价一个人的心理发展水平时,标准和指标也不能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要采用动态的、变化的指标来评判一个人的心理发展水平。
2、要坚持教育是促使一个人心理发展变化的决定性诱因的观点。
(1)、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来促使一个人心理形成质的发展变化。 #
(2)、让中学生在教育的影响下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要充分考虑到中学生现有的心态和经验对其心理发展是和积极作用还是悲观作用。
#
三、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是指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要符合教育的要求,要有利于中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在选择方式和安排程序时,不能只考虑对所须要的研究是否有利,还要考虑所用的方式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否会形成不良影响,是否侵害了中学生的个人权力或人格。 #
四、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问题来始于教育实践,研究成果也将服务于教育实践。所以理论与实际结合就能充分保证其实际效用。
五、伦理性原则
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会形成不少复杂的华理困局,但也不能为了研究成果,违背社会的伦理道德准则。
#
比如:为了了解中学生某种心理发展的缘由,可能要追究其生活史和妈妈对她们的哺育史。这时一定要注意所问的问题是否侵害了中学生或则其父亲的隐私。 #
坚持伦理性原则主要表现在: #
1、研究必须有利于中学生的身心健康。
2、研究者在事先或事后有让中学生(被试)知情的义务,即向中学生解释实验的目的。 #
3、研究者不能逼迫中学生(被试)完成实验或参与研究的全过程。即中学生有权在研究过程中中止参与研究。 #
4、对研究所获得的资料,研究人员应做好保密工作 #
5、无论本人(被试)同意还是不同意,发表研究资料一定要采用假名的方式。
#
小结
1、客观性原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原则,必须是客观的,这样就能保证公平性,真实性。
#
2、发展性原则:一项研究没有发展是继续不下去的,发展分为两点工作研究遵循什么原则最新变化,在思想上树立人的心理是不断变化的,可分为看待心理发展的现况的水平,不能用静止的观点,评判衡量心理发展水平时,也要采用动态的标准和指标来评判。在教育上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让中学生在教育影响下发挥主观能动性。
#
3、教育性原则:在教育上不能为了研究成果损害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要有利于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4、理论结合实际原则:把研究理论的实践结合,能够充分保证其实际效用。
#
5、伦理性原则在研究时不能为了研究成果,违背社会伦理道德准则。即研究时必须有利于中学生的身心健康,研究者有义务向中学生解释实验的目的。研究过程学生有权中途退出,对研究获得的所有资料,研究人员有责任做好保密工作。无论中学生(被试是否同意工作研究遵循什么原则最新变化,在发表研究资料时都要采用假名的方式发表。
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