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搭设高度不宜超过36m满堂支撑架小于4跨时

正文如下:
脚手架之所以发生安全车祸,主要缘由是因为脚手架搭设或拆除过程中,违背脚手架相关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构造要求导致的。 #
主要参照规范:
脚手架搭设高度要求 #
单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不应超过24m #
双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不宜超过50m #
挑檐脚手架的搭设高度不宜超过20m #
满堂脚手架的搭设高度不宜超过36m #
满堂支撑架搭设高度不宜超过30m
当满堂支撑架大于4跨时,不宜超过5.2m
#
盘扣式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不宜超过24m #
脚手架杆件构造要求 #
立杆
#
是脚手架的关键部件,主要受力杆件,负责传递和承受力的部件。立杆宽度应均匀设置,不能小于设计宽度,否则增加立杆承载能力。立杆的搭设应符合以下要求:
#
1)每根立杆顶部宜设置基座或托板(当脚手架搭设在永久性建筑结构混凝土基面时,立杆下基座或托板可依据情况不设置)。 #
2)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横向扫地杆宜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铁管底端不小于200mm处的立杆上。纵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靠近横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3)立杆必须用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联接。 #
4)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横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小于lm。靠坝体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路堤的距离不应大于500mm,脚手架底层步距不应小于2m。
5)立杆接长除顶楼顶步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联接。对接可提升承载能力,一个对接接头的承载能力比搭接的承载能力大2.14倍。因而在矗立杆时,要注意杆件的长短搭配使用。顶楼顶步立杆指顶楼围栏立杆
#
6)立杆下部应仍然高出操作层1.5m,并进行安全防护。立杆顶端宜高出挑檐上皮lm,高出挑檐上皮1.5m。
#
7)脚手架立杆接长、对接应满足以下要求: #
①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大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小于步距的1/3。
②搭接厚度不应大于1m,应采用不多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沿至杆端距离不应大于100mm。
横向水平杆 #
1)横向水平杆步距不小于1.8m;
2)应设置在立杆外侧,其宽度不应大于3跨; #
3)横向水平杆接长应采用对接扣件联接或搭接。 #
①对接时横向水平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横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大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近来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小于纵距的1/3。
#
②搭接厚度不应大于lm,应等宽度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沿至搭接横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大于l0000mm。
③当使用注塑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时,横向水平杆应作为纵向水平杆的支座,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
④当使用竹笆脚手板时,横向水平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并应等宽度布置,宽度不应小于400mm。 #
纵向水平杆 #
1)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纵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禁止拆除。主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小于150mm。在双排脚手架中,靠墙一端的外伸长度不应大干0.4Lb,且不应小于500mm。 #
2)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纵向水平杆,宜根据支撑脚手板的须要等宽度设置,最大宽度不应小于纵距的1/2。
3)当使用注塑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时,双排脚手架的纵向水平杆两端均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横向水平杆上;单排脚手架的纵向水平杆的一端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横向水平杆上,另一端插入墙内,插入宽度不应大于180mm。 #
4)使用竹笆脚手板时,双排脚手架的纵向水平杆两端,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单排脚手架的纵向水平杆的一端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另一端插入墙内,插入宽度不大于180mm。
#
扣件构造要求 #
(1)扣件尺寸必须与铁管内径相同; #
(2)扣件螺丝旋紧扭扭力不应大于40N·m,并不小于65N·m #
(3)在主节点处固定纵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剪刀撑、横向斜撑等用的直角扣件、旋转扣件的中心点的互相距离不应小于150mm;
(4)对接扣件开口应朝上或朝内;
(5)各杆件端头伸开扣件盖板边沿宽度不应大于100mm。
#
脚手板构造要求 #
脚手板是工人施工操作和堆满物料的平台,它主要承受施工载荷。
#
(1)作业层脚手板应布满、铺稳纵向扫地位于横向扫地杆上最新变化,离开墙壁120~150mm; #
(2)注塑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等,应设置在三根纵向水平杆上。当脚手板厚度小干2m时,可采用两根纵向水平杆支承,但应将脚手板两端与其可靠固定,防止倾翻。此三种脚手板的铺装可采用对接平铺,亦可采用搭接铺装。脚手板对接平铺时,接头处必须设两根纵向水平杆,脚手板外伸长应取130~150mm,两块脚手板外伸长度的和不应小于300mm;脚手板搭接铺装时,接头必须支在纵向水平杆上,搭接宽度应小于200mm,其伸开纵向水平杆的宽度不应大于l0000mm。
#
(3)作业层端部脚手板探头宽度应取150mm,其板长两端均应与支承杆可靠地固定。凡脚手板伸开小横杆以外小于200mm的称为探头板。
脚手板假如不与脚手架绑扎、固定牢靠,若遇探头板有可能导致倒塌车祸,因此必须禁止探头板出现。可采用定型工具式型钢固定卡固定,如右图所示。当操作层不需沿脚手架宽度满铺脚手板时,可在端部采用围栏及立网将作业面限定,把探头板封闭在作业面以外。
连墙件构造要求 #
连墙件的作用:一是避免因水平外力,如风载荷作用而发生的向内或向外倾翻;二是作为架体的中间约束,减少立杆的估算宽度,提升承载能力,保证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连墙件设置数目不足构造不符合要求或被任意拆卸,极易导致安全车祸,必须保证连墙件的设置构造符合要求。
连墙件的布置应符合下述规定:
#
1.宜紧靠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m。只有连墙件在主节点附近方能有效的制止脚手架发生纵向弯曲失稳或沉没,若远离主节点设置连墙件,因立杆的抗弯挠度较差,将会因为立杆形成局部弯曲,减缓甚至起不到约束脚手架纵向变型的作用。
2.应从底层第一步横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当该处设置有困难时,应采用其它可靠举措固定; #
3.连墙件必须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
4.对高度24m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必须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联接 #
5.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宽度不应小于建筑物的进深,但是不小于4m。 #
6.连墙件中的连墙杆或拉筋宜呈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与脚手架联接的一端应下斜联接,不应采用上斜联接;连墙件必须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
剪子撑构造要求 #
双排脚手架应设剪子撑与纵向斜撑,单排脚手架应设剪子撑。
剪子撑的设置应符合下述规定:
#
1.每道剪子撑跨越立杆的根数宜按规定确定。每道剪子撑长度不应大于4跨,且不应大于6m,斜杆与地面的夹角宜在45~60度之间。
2.剪子撑斜杆的接长应采用搭接或对接。
#
3.高度在24m及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应在两侧全立面连续设置剪子撑;高度在24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均必须在两侧两端、转角及中间间隔不超过15m的立面上,各设置一道剪子撑,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
剪子撑的扣件设置
#
剪子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小横杆或立杆上,一副剪子撑旋转扣件数目通常不多于9个 #
纵向斜撑构造要求
双排脚手架纵向斜撑的设置应符合下述规定:
#
1.纵向斜撑应在同一节间,由底至顶楼呈之字型连续布置 #
2.高度在24m以下的封闭型双排脚手架可不设纵向斜撑,高度在24m以上的封闭型脚手架,除转角应设置纵向斜撑外,中间应每隔6跨距设置一道。 #
3.开口型双排脚手架的两端均必须设置纵向斜撑。开口型脚手架两端是薄弱环节。将其两端设置纵向斜撑,并与主体结构强化联接,可提升这类脚手架的整体挠度。
斜道构造要求 #
斜道或称马道,是作为人员上下通行用的通道。各种人员上下脚手架必须在专门设置的人行通道(斜道)行走,不准攀爬脚手架,通道可附着在脚手架设置,也可紧靠建筑物独立设置。 #
1.斜道处立杆的载荷常常最大,由于层层有脚手架板及挡手掌等重量,因而斜道处的立杆要验算其稳定性,若不足时,可采取降低铁管立杆的方式或局部挠曲的举措。 #
2.人行并兼作材料运输的斜道的型式宜按下述要求确定
#
(1)高度不小于6m的脚手架,宜采用一字型斜道。
(2)高度小于6m的脚手架,宜采用之字型斜道 #
3.斜道的构造要求:
(1)斜道应附着外脚手架或建筑物设置; #
(2)斜道右侧、端部及平台外围,必须设置剪子撑。长度小于2米的斜道,在脚手板下的小横杆下,应设置之字形纵向支撑; #
(3)运料斜道长度不应大于1.5m,斜度宜采用1:6(高:长);人行斜道长度不应大于lm,斜度宜采用1:3;
#
(4)转弯处应设置平台。其长度不应大于斜道长度;
(5)斜道右侧及平台外围均应设置围栏及挡手掌。拦杆高度应为1.2m,挡手掌高度不应大于180mm;
(6)运料斜道右侧、平台外围和端部均应按连墙件的规定设置连墙件。每两步应加设水平斜杆及剪子撑和纵向斜撑。 #
4.斜道脚手板构造应符合下述规定:
(1)脚手板横铺时,应在纵向水平杆下增设横向支托杆,横向支托杆宽度不应小于500mm; #
(2)脚手板顺铺时,接头宜采用搭接;下边的板头应挡住里面的板头,板头的凸棱处宜采用三角木填顺;
#
(3)人行斜道和运料斜道的脚手板上应每隔250~300mm设置一根防滑钢条,钢条长度宜为20~30mm。 #
满堂脚手构架造要求
(1)满堂脚手架应在架体两侧四周及内部纵、横向每6m至8m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子撑。当架体搭设高度在8m以下时,应在架底部设置连续水平剪子撑;当架体搭设高度在8m及以上时,应在架体顶部、顶部及竖向间隔不超过8m分别设置连续水平剪子撑。水平剪子撑宜在竖向剪子撑斜杆相交平面设置。剪子撑长度应为6m~8m。
#
(2)满堂脚手架的高宽比不宜小于3,当高宽比小于2时,应在架体的下侧四周和内部水平间隔6m~9m,竖向间隔4m~6m设置连墙件与建筑结构拉结,当难以设置连墙件时,应采取设置钢丝绳张拉固定等举措。 #
(3)当满堂脚手架局部承受集中载荷时,应按实际载荷估算并应局部加固。
(4)满堂脚手架应设爬梯,爬梯踏步宽度不得小于300mm。 #
满堂支撑构架造要求
#
(1)满堂支撑架立杆伸开顶楼水平杆中心线至支撑点的宽度不应超过0.5m。满堂支撑架搭设高度不宜超过30m。 #
可调托撑螺杆伸开宽度不宜超过300mm,插入立杆内的宽度不得大于150mm。
(2)满堂支撑架应按照架体的类型设置剪子撑,并应符合下述规定: #
①普通型:在架体两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每5m~8m,应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子撑,剪子撑长度应为5m~8m。 #
在竖向剪子撑底部交点平面应设置连续水平剪子撑。当支撑高度超过8m,或施工总载荷小于15kN/㎡,或集中线载荷小于20kN/m的支撑架,扫地杆的设置层应设置水平剪子撑。水平剪子撑至架体底平面距离与水平剪子撑宽度不宜超过8m。应在支架的四周和中部与结构柱进行刚性联接,水平宽度应为6-9m,竖向宽度应为2-3m。
②加强型: #
1)当立杆纵、横宽度为0.9m×0.9m~1.2m×1.2m时,在架体两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每4跨(且不小于5m),应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子撑,剪子撑长度应为4跨。 #
2)当立杆纵、横宽度为0.6m×0.6m~0.9m×0.9m时,在架体两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每5跨(且不大于3m),应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子撑,剪子撑长度应为5跨。 #
3)当立杆纵、横宽度为0.4m×0.4m~0.6m×0.6m时,在架体两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每3m~3.2m应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子撑,剪子撑长度应为3m~3.2m。
4)在竖向剪子撑底部交点平面应设置水平剪子撑,水平剪子撑至架体底平面距离与水平剪子撑宽度不宜超过6m,剪子撑长度应为3m~5m。
碗扣式支撑构架造要求 #
1.模板支撑架应按照所承受载荷选择立杆宽度和步距,底层纵、横向水平杆作为扫地杆,距地面高度应大于或等于350mm,立杆顶部应设置可调基座或固定基座;立杆下端包括可调螺杆伸开顶楼水平杆的宽度不得小于0.7m。
#
2.模板支撑架斜杆设置要求: #
①当立杆宽度小于1.5m时,应在转角处设置通高专用斜杆,中间每排每列应设置通高命理形斜杆或剪子撑;
#
②当立杆宽度大于或等于1.5m时,模板支撑架四周从底到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子撑;中间纵、横向由底到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子撑,其宽度应大于或等于4.5m;
#
③剪刀撑的斜杆与地面倾角应在45°~60°之间,斜杆应每步与立杆扣接
#
3.当模板支撑架高度小于4.8m时,顶端和顶部必须设置水平剪子撑,中间水平剪子撑设置宽度应大于或等于4.8m。 #
盘扣式支撑构架造要求
1、模板支架可调基座调节丝杠外露宽度不应小于300mm,作为扫地杆的最底层水平杆离地高度不应小于550mm
2、模板支架可调托座伸开顶楼水平杆或双型钢托梁的悬臂宽度禁止超过650mm,且丝杠外露宽度禁止超过400mm,可调托座插入立杆或双型钢托梁宽度不得大于150mm。 #
3、高大模板支架最顶楼的水平杆步距应比标准步距缩小一个盘扣宽度。 #
4.模板支架的斜杆或剪子撑设置要求:
#
①搭设高度≤8m的满堂模板支架,步距宜≤1.5m支架架体四周外立面向内的第一跨每层均应设置竖向斜杆,架体整体底层以及顶楼均应设置竖向斜杆,并应在架体内部区域每隔5跨由底至顶纵、横向均设置竖向斜杆或采用扣件铁管搭设剪子撑。当满堂模板支架的架体高度不超过4个步距时,可不设置顶楼水平斜杆;当架体高度超过4个步距时,应设置顶楼水平斜杆或扣件铁管水平剪子撑。 #
②搭设高度>8m的满堂模板支架,竖向斜杆应满布设置,步距不得小于1.5m,沿高度每隔4~6个标准步距应设置水平层斜杆或扣件铁管剪子撑纵向扫地位于横向扫地杆上最新变化,周边有结构物时,宜与周边结构产生可靠拉结。
③当模板支架搭设成无侧向拉结的独立塔状支架(高宽比较大)时,架体每位侧面每步距均应设竖向斜杆。当有防扭转要求时,在顶楼及每隔3-4个步距应增设水平层斜杆或铁管水平剪子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