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校的多元化依旧有不小吸引力

台湾学院7月13日公布了2014/15年度大陆大专生招生结果,共投档307名大陆优秀应届生,其中16人为省市或单科的“状元级人马”,年纪最小的仅14岁。另一方面,台湾学院今年投档的广东省中考状元刘丁宁,入学后不足八月便辍学返回当地复读补考,并在去年蝉联状元选择清华,再次引起大陆尖子赴港读书的热烈讨论。随着大陆与台湾的不断融合,大陆学霸对港校的抉择间,更多的是始于对港校的深入了解以及对自身规划的理性审视。
#
港校的多样化仍然有不小吸引力
去年港大投档的大陆状元中,北京市理科状元吴曜辰被理大学新推出的“本科生科研培植计划”录取。该计划由著名院士兼任科研导师,并有机会抵达耶鲁学院等世界顶尖学院的尖端实验室作科研学术交流。总算如心所愿的吴曜辰说,港大支持中学生到世界顶级学府学习研究,机会宝贵,可帮助他实现科研梦。同时他也希望在港大能出席更丰富的活动,拓展视野,培养社交能力。
#
据了解,港大去年共收到来自大陆31个省市超过1万份入学申请,最终投档307人,竞争激烈。而2013年港大收到的申请达12513份,创历年之最。虽然港校内地掐尖,细数已有十余年。港校在招生中也渐渐产生自己的风格,近些年来与清华、清华在顶级中学生的角逐中产生三足鼎立之势。在不少大陆学子的眼中香港大学内地招生官网,台湾的院校代表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方法。按照一份“你眼里的港校”的调查结果显示,近八成大陆被调查者有报读港校的看法,而港校之所以如此受大陆生偏爱,最重要的一个诱因是台湾“中西文化合璧的环境”。 #
“我选择入读澳门英文学院,是被这儿的多元文化和浓郁的学术氛围所吸引。”去年以高分摘得湖南工科状元桂冠的于潇说。有剖析觉得,全球名声和国际化教学是新加坡院校吸引考生的两大砝码。据悉,中学生看重良好的教学环境、优质的资源和师资力量,国际化教学更是为今后申请去美国名牌学院留学奠定基础。 #
赴港读书不如前几年狂热
但事情还有另一面。去年四川省新科理科状元周权,不但直接舍弃了台湾学院的笔试,更推辞了新加坡英文学院开出的66万美元奖学金的丰厚条件;总分仅低周权1分的广东中考探花朱睿宇也舍弃赴港升学,选择入读上海学院光华管理大学工商管理类专业。 #
梳理去年港校在广东的招生投档进展同样可以发觉,湖南考生对赴港读书的热情正在下降。诸如,考取台湾浸会学院、岭南学院和理工学院的人数分别降低了10%至15%。在提早批次,台湾英文学院全额奖学金类别和台湾城市学院没有招满,分数也较以往有所下降。无独有偶,明年广州被新加坡院校投档的中考考生为89人,已连续3年增长。往年供不应求的投档名额,去年在少数中学甚至出现空缺。
台湾城市学院相关招生人员表示,中考考生人数在逐年增长,且大陆中学生对北大清华有崇敬心理。据悉,新加坡院校收费高,虽然给以大陆中学生部份奖学金或是津贴,中学生家庭还是要承当大笔开支。因而不能简单地断定港校在大陆招生“遇冷”。
#
选择“留守”内地的多重理由 #
有人愿赴香江,有人乐奔京城,各各又是为何呢? #
周权说,之前留心到广东状元弃港大重读的新闻,觉得状元能考高分但未必都能适应台湾的学习生活形式。而另一方面,也害怕会因地域等方面的差别带来赴港学习的困难和问题。在不少大陆尖子及其父母的眼中,全英文教学、粤语的广泛使用以及不同于大陆的社会文化环境,带来的挑战都不小。
#
小朱是台湾学院文大学专科二年级中学生,来自四川成都。台湾于她而言,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语言、文化和生活习惯等各方面都有很大差异,“有点像半个留学”。她所在的“青年文学奖商会”一共有9个人,其中7个是台湾中学生,2个是大陆生。在平常的交流中,她发觉两地的观念和文化有好多不一样的地方。例如说小朱觉得自己出席的是一个文学社联,在选择朋友来稿的时侯应当侧重于文学性和学术性。但台湾的朋友更喜欢口语化、轻松开朗一点的文章,她们希望有更多读者才能读懂。 #
这些差别仅仅是冰山一角。剖析觉得香港大学内地招生官网,赴港读书不如前几年狂热,另一个诱因与部份港人对待大陆人的心态有关。湖南工科状元赵浩宇表示,“港人心态”是影响其选择的重要诱因之一。他说,通过近些年来在台湾发生的导游殴打大陆旅客、内地婴儿在港当众排尿等风波,能看出部份台湾人对大陆的不友好心态,所以自己不得不考虑,在台湾生活、人脉、社交方面会不如在大陆舒服。同时,考生和父母在院校选择上趋向理智,不再只是看重中学排行,而是重视综合规划。 #
有大陆资深教育人士坦言,港校最大的吸引力是其国际化,但近几年大陆院校国际化优势日趋显著,成为吸引尖子生入读的一大诱因,去了清华北大一样会有出国交流的机会。赵浩宇也觉得,现今大陆生到美国进修有好多渠道,这促使台湾的“跳板”作用不再这么显著。(记者任成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