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看政府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经济(),来始于西班牙语,意思是“管理一个家庭的人”。稀缺性()是指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而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和劳务。因为资源是稀缺的,社会资源的管理就变得尤为重要。 #
经济学()研究社会怎样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
“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怎样借助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她们在不同的个体之间进行分配。” #
——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PaulA.&D.:) #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同时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of) #
微观经济学(micro),研究的是个体或个体与其他个体间的决策问题,包括了经济物品的消费、生产过程中稀缺资源的投入、资源的分配、分配机制上的选择等问题。宏观经济学(macro),则以地区、国家层面作为研究对象,常见的剖析包括收入与生产、货币、物价、就业、国际贸易等问题。
#
公共物品是怎样供给的?对这一问题的剖析有两个视角:是看实物,即政府实际的提供与生产过程;二是看资金运用,我们通过对政府预算的剖析,看政府开支的规模与结构。
#
与开支规模相比,总额结构问题更为重要,它反映了财政开支的获益格局。我们基于第二个视角,从财政开支的规模与结构看政府怎样供给公共物品与服务。
#
怎样理解财政开支数据 #
财政开支是指政府为履行职能、取得所需商品和劳务而进行的资金支付,是政府行为活动的成本。传统上通常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财政开支的有关数据。
#
1)看财政开支规模 #
财政开支规模是指财政开支支出占国外生产总额(GDP)的比重。它反映了政府实际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程度,有助于人们了解政府支配了多少社会资源,简单地说就是掌控和运用了多少钱。 #
2)看财政开支结构
财政开支结构是指在财政开支支出中各种开支所占的比重。它反映了政府用各项财政资金都做了哪些事,并据此观察政府的职能和活动,政府怎样参与社会经济生活、参与的广度和重点是哪些,有助于人们了解政府是怎样运用财政资金的。 #
比如,用于义务教育方面多少、用于公共安全方面多少、用于社会保障方面多少等。
3)看财政开支的经济性质
#
财政开支的经济性质是指各项财政开支的具体经济构成。它反映了财政每一笔钱具体是如何花的,反映了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实际履行何种职能,有助于人们了解政府干预是更注重于资源配置,还是更注重于收入分配;是更关注常年结构调整,还是更关注短期宏观调控等。
财政开支分类方式 #
财政开支分类是指从不同角度,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不同的财政开支进行界定和分类。无论从那个方面来理解财政开支数据,都须要首先对繁杂的政府开支活动进行分类整理。
#
国际上常见的分类方式如下。
1)适用于编制政府预算的统计分类 #
国际通行的统计分类方式有财政开支功能分类和财政开支经济分类。 #
财政开支功能分类是根据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的产出性质进行的分类,反映政府的职能活动,即政府的钱究竟被用来做了哪些事(拿来办教育,还是加大国防); #
财政开支经济分类是根据政府生产公共物品的成本投入进行分类,反映政府开支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财政支出的分类,说明政府的钱是如何花出去的(办教育的钱是用于领取薪资,还是订购设备、修建校舍)。 #
从某种意义上讲,财政开支经济分类是对政府开支活动更为明细的反映。借助这一分类体系下的统计数据,才能从微观层面清晰地追踪政府财政开支的去向和具体用途。
#
财政开支的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体系,分别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政府的开支活动,两种分类方式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有利于全面反映政府开支活动。 #
在被称为“财政数据生产管理国际准则”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编撰的《政府财政统计指南(2001)》中,财政支按功能分为十大类:通常公共服务、国防、公共秩序和安全、经济事务、环境保护、住房和社会服务设施、医疗保健、娱乐文化和宗教、教育、社会保护。 #
其中,每一大类功能开支又按经济性质分为八大类,包括雇员补偿、商使用、固定资消耗、利息、补贴、赠与、社会福利和其他开支。 #
2)按照交易的经济性质进行分类
#
这些分类方式将财政开支区别为订购性开支(或消耗性开支)和转移性开支。 #
订购性开支是指政府为了履行其职能,从私人部门订购物品与劳务而发生的费用。那些物品与劳务或则被用于政府自身的消费(称为政府消费性开支),或则产生投资(称为政府投资性开支)。通过订购性开支,政府与私人部门发生经济交换,并实际参与社会资源的配置,影响着社会投资与消费的总数与构成。
在施行转移性开支过程中,政府仅饰演中介者的角色,依法向受惠对象筹措财政资金但并不要求获得相应的物品与劳务。即使政府转移性开支过程不涉及与私人部门的等价交换,但却可以实现订购力和社会财富在其他社会主体中的重新分配。 #
借助这一分类体系,可以从宏观上考察一国政府在多大程度上作为经济主体直接参与经济过程,其职能是偏好于资源配置,还是偏好于收入再分配。 #
中国的政府开支分类变革
#
中国传统的政府开支分类 #
在2007年施行新的政府收支分类变革之前,中国仍然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开支分类体系。
#
一方面,按总额功能(或政府职能),将政府开支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开支五大类; #
另一方面,按总额用途将财政开支分为若干项目,如基本建设开支,流动资金,降耗整修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地质钻探费,工业、交通、商业等部门事业费,增援农村生产总额和各项农业事业费,文教科学事业费,抚恤和社会救济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价钱补助总额等。 #
与国际通行的开支功能分类和开支经济分类法相比,中国传统的开支分类是一种“功能与“性质”混合的分类方式。这些分类方式存在很大不足,主要是财政开支的分类标准不统一,部份总额按功能分类(如行政管理费、公检法司开支、外交外事开支等),部份总额按经济性质分类(如社会保障补贴开支、国内外转债计息开支等)。 #
从表面上看,传统的开支分类方式兼顾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的特色,但实际上它既未能全面反映政府职能,也无法精确反映财政开支的经济性质;既不利于细化预算编制和加强预算约束,也无法进行国际比较。
#
政府开支分类变革
2007年起我国参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各成员方的要求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施行了符合国际惯例的收支分类变革。
政府收支分类变革的目标就是要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转变政府职能、建立财政体系的总体要求财政支出的分类,逐渐产生一套既适宜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较为规范合理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为进一步推进财政变革、提高预算透明度、强化财政监督创造有利条件。具体课目设计目标是“体系建立、反映全面、分类明细、口径可比、便于操作”。其中,总额功能分类课目设类、款、项五级。 #
《2023年政府收支分类课目》中通常公共预算总额功能分类课目为: #
通常公共服务开支、外交开支、国防开支、公共安全开支、教育开支、科学技术开支、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开支、社会保障和就业开支、卫生健康开支、节能环保开支、城乡社区开支、农林水开支、交通运输开支、资源钻探工业信息等开支、商业服务业等开支、金融开支、援助其他地区支出、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开支、住房保障开支、粮油物资储备总额、灾害预防及应急管理开支、预备费、其他开支、转移性开支、债务还本开支、务计息开支、债务发行费用开支。
#
(theend) #
刘红卫(1968)
广州铁道大学专科工学学士 #
复旦学院在职研究生工程硕士 #
中级工程师(交通运输—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 #
Theiswhatus,notthe
#
让人们倍感幸福的不是终点,而是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