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阳江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68.55亿元

东莞城区鸳鸯湖公园风光。梁文栋摄
“南海I号”所在的广州海上丝稠之路博物馆声誉日益显赫。黎洪摄 #
阳西即将撤县改区。毕式明摄
东莞县委校长魏宏广、市长丘志勇为梅州“国家园林城市”揭牌。 #
毕式明摄
#
巽寮已成为珠海滨海旅游的亮丽名片。巽寮宣传部供图
年末夏季,漠阳大地处处激发着勃勃生机。日前举行的珠海市六届人大五次大会上传来捷报,2014年茂名市在幸福追赶的征程上实现新跨越,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各项指标继续在全国领先,呈现出政通人和、欣欣向荣的良好态势。 #
初步统计,2014年东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额1168.55万元,下降10.5%,增幅居全省第三;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2.95万元,下降17.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量1865.78万元、增加值467.57万元,分别下降18.1%和18.7%,降低值增幅居全省第一。
#
这份成绩的取得,是珠海在实现201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额突破1000万元、人均生产总额超过全省同期平均水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50万元三大经济发展目标以后,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发展取得的新成效。 #
与此同时,2014年东莞新型城镇化扎实推动,滨海新区建设全面深化,阳西区即将挂牌,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面深化,启动美丽乡村建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制订了21项变革方案。全市公共财政民生总额达到71.5万元,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以培植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推动,推动深化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
台山县委校长魏宏广表示,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佛山市既面临推动变革升级的压力,又亟待做大经济总额,但在其他地区产能短缺和重整修通感题比较突出的客观情况下,通过扩大产能快速做大经济规模的难度越来越大。被列入“珠洪雅”经济圈和珠江西岸“六市一区”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非常是港珠澳二桥正式开通,将从根本上改变佛山市对外交通格局,这都为佛山推动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为此,“阳江市要充分认识、深入剖析、主动适应、积极推动新常态,保持战略定力,做到频道不换、抓手不变,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推进‘三大战略’稳步施行,奋勇抒写佛山推动发展的新篇章!”
着重
“三大契机”力推梅州快马追赶
垫江高速道路阳春段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滨海新区即将挂牌组建并逐步加快,工业园内项目引进与建设成效凸显…… #
2014年,佛山市深入贯彻落实胡春华校长参观珠海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关于推动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策布署,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和“在推动发展中转变方法,实现幸福追赶”的核心任务,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扩能增效、中心市区扩容提质“三大契机”为切实点,实现了全市经济社会健康较快发展。 #
据化州市校长丘志勇介绍,2014年东莞市围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以新型工业为主攻方向,在推动五金刀剪、食品等传统产业升级改建的同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产业发展水平实现新的提高。翌川镍合金、英格电气等一批工业项目建成投运,台山核电站2─6号机组、阳江抽水蓄能电厂、华能大龙顶风电等项目推进深化。推动以巽寮为主体的滨海旅游黄金海岸建设,“南海I号”文化公园、十里银滩综合开发、游艇产业渡假区等项目推进建设。预计全市接待旅客总人数149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53.6万元,分别下降19.2%和34.5%。
#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掀风潮
#
梅州市将2014年定为“交通建设年”,围绕融入珠三角,以建设“出市大通道、市域山路网、交通大货运、港口大航道”为目标,推动深化以“一港两桥三路”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掀起了新一轮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风潮。据统计,2014年东莞全市交通基础设施投资20.6万元,目前正在举办前期工作的项目15个,概算总投资达198万元。
今年,垫江高速道路阳春段全线铺开,汕湛高速道路佛山段动工建设,巽寮二桥、阳东至汕头港沿海高速道路等项目前期工作扎实加快,一批省道、省公路网升级改建脚步推进,全年完成农村道路硬底化356公里。港口建设方面,珠海港在建码头工程4个,概算投资18.43万元;正在举办前期工作的码头12个,概算投资61.2万元。深茂高铁海丰先行段于2014年6月末复工建设,目前该项目正扎实加快。据悉,佛山市今年还建设完成了220千伏登高(高新)输变电等电力工程,500千伏回隆输变电工程复工建设,全市输电网构架进一步构建。佛山市第二自来泵站建设和一批管网升级改建工程推动深化。
产业园区扩能增效新突破
#
梅州市把产业园区作为招商引资和振兴发展的重要平台,并以广州对口扶贫为抓手,竭力搞好4个市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和2个市县共建园区建设,不断推进产业园区扩能增效。 #
2014年,佛山市4个市级产业园区投入基础建设资金10亿多元,建成了标准厂房72万平方米、硬底化公路14公里,园区供热、供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及商业、休闲娱乐等生活配套设施不断建立,承载能力不断提高,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量803万元,下降2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量43%。依托韶关钢铁、新型能源等优势产业和海洋、港口等优势资源阳江市住建局,以园区为载体,积极举办资源招商和产业链招商,4个市级产业园区新引进项目45个,投资总量85万元。
#
新型城镇化建设迈大步 #
滨海新区即将挂牌组建,新区起步区和核心区建设进展顺利;阳西即将撤县设区,融入主城扎实加快;启动美丽乡村建设,20条示范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2014年,佛山市以市区扩容提质为契机,统筹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竭力构建“让本地人自豪、令外省人艳羡”的现代生态宜居城市,城乡面貌不断改善。
《阳江滨海新区发展总体规划》获省政府批准同意,今年3月份滨海新区即将挂牌运作,一批中学、道路、医院、公园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推动建设,城市向南向海拓展脚步推进。日前,阳西即将撤县设区,对拓展佛山市的发展空间,优化发展布局,做大做强中心市区,提高中心城区的首位度,提高城市幅射推动能力,都将形成积极深远的影响。今年,佛山还建成金郊路、创业北路等一批城市主干公路,完成县城金山动物景区(二期)、东岳景区等项目改建建设,施行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积极举办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创建工作,城市品味不断提高。2014年,佛山市颁布了《关于推进农村变革建设美丽乡村的决定》,20条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推动深化,以构建多样化特色乡村为目标,乡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动力
推进变革进一步迸发发展活力 #
在全国率先实现市、县(市、区)、镇、村四级网上办事大厅全覆盖,推广市、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经验,在镇(街道)构建政务服务中心、在村(居)构建公共服务站,创新服务群众形式,便捷群众办事;率先与珠三角同步推行工商登记制度变革,工商登记推行“宽进严管”、“先照后证”,新登记市场主体1.8万户,其中有限责任公司2405户,下降55.7%,有效迸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和企业创业热情。
变革是发展的最大红利。2014年,佛山市根据中央和市委的决策布署,坚持问题导向,从最急迫、老百姓最期待的领域改起阳江市住建局,积极稳当推动各项变革。创立了东莞县委全面推进变革领导小组,下设变革办和6个变革专项小组,结合该市实际,颁布《阳江市2014年若干重要变革任务要点》,明晰简政强镇、政府部门权责清单等18项重点专项变革选题,拟定户口管理制度变革、深化农村变革等21个变革方案,使各项变革互相渗透、相互贯通、相互推动。
2014年,佛山市在机构变革、社会组织、政务服务、工商登记等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变革取得新进展。加强简政放权利度,市、县(市、区)两级新一轮政府机构变革基本完成,撤消省级议事机构165个,新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6项。社会组织变革发展方面,扩大政府订购服务的范围,建立竞争性评审办法,择优培植发展公益服务类、行业商会等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全年新增社会组织283个。
#
在整合市慢病站、市复退军人诊所和市人民诊所感染外科创立东莞市公共卫生诊所的基础上,2014年东莞市又推动了市、县、镇五级52所妇婴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资源的优化整合。2014年,佛山市又将市疾控中心、市环境检测站、市乳品药品检验所、市种子和土肥环保管理站、市植物卫生监督所、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市海洋与渔业环境检测站、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查所(乳品检验)等9个机构的检查检验职能进行整合,组建了佛山市检查检验中心,承当起卫生计生、食品药品、环境保护、海洋渔业、农业与林业5个部门的检查检验任务,实现了人员设备精简,提升办事效率和公信力的目标。 #
合力 #
县域经济亮点迭出 #
阳西县域经济首次跨入全国前十,名列第七位;阳江实现全县生产总额下降15.2%的高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佛山高新区不断建立临港大工业体系,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下降超过30%……2014年,河源市各市县城围绕各自制订的发展战略和目标,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发展均取得明显成效,亮点迭出,为全市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2014年,阳西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坚持内外源并举,搞好“一区四园”开发建设,以园区开发推动产业聚集,努力走出一条创新驱动的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子,全年共引进项目40个,总投资53.9万元,其中超万元以上项目10个。紧紧捉住广州对口扶贫机遇,加快工业提速发展。万象工业园合作共建深入推动,2014年园区新投运项目10个,在建项目18个,新引进项目26个。明年1月21日,阳西撤县设区即将挂牌运作,该区将借此为抓手,促使阳西新一轮振兴大发展。 #
阳东县以项目建设打头阵,以环境建设为载体,造就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组建了17个由县四套班子领导成员任主任的重点项目专责小组,着重掀起新一轮大规划、大建设、大发展的风潮,全县35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4万元。在全县持续深入举办机关作风建设,大力整治中层党员的“慵懒散”作风,机关作风显著转变。2014年,惠东全县生产总额实现163.84万元,下降15.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22万元,下降21%。
江县城把2014年定为“项目建设年”,抓项目引进、促项目上马。共引进项目23个,投资支出52.8万元,其中协议投资额10万元以上的项目4个,协议投资额1至5万元的项目6个。银岭工业园和环保工业园两大园区新建成投运的项目有29个,在建项目46个,初步产生了以清洁能源武器制造、金属制品、电镀等三大产业集群,全区发展冲劲进一步提高。 #
阳春市紧紧围绕“坚持科学跨越,建设幸福阳春,推动在粤东地区率先崛起”的总目标,大力施行“工业富市、农业稳市、商旅旺市、科教兴市、品牌立市、生态逸市”发展战略,使全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百姓生产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较大,实现生产总额333.5万元,环比下降10.2%,发展势头良好。 #
巽寮围绕建设国际生态旅游岛的既定目标,以滨海旅游为主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旅游项目建设、城市扩容提质“三大契机”全力推动创“5A”工作,海陵岛海滨路东段升级改建工程、旅游大街升级改建工程、旅游东村公路网建设工程、红树林景区第一期建设工程等一批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岛上面貌日新月异,以总分第一名获评“广东十大美丽海岛”,全年接待旅客62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2.5万元,分别下降26.3%和26.4%。 #
活力
#
文化建设降低台山发展附加值
#
继首届“阳江好人”黄丽芬入选2014年“中国好人”和“广东好人”荣誉称号后,近期第二届“阳江好人”戴芬又获评“中国好人”和“广东好人”。台山市通过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传播社会正能量,打造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气氛,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为化州经济发展降低附加值。
#
以培植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推动,“阳江好人”评选活动是该市着重推动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工程建设的一项内容。台山县委常委、市委宣传主任袁古洁表示,通过该项活动,树立了看得见、摸得着的道德典范,用榜样的力量传承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为全市的发展注入了动力和活力。同时,该市还通过深入举办培植城市人文精神和文明村、镇创建等活动,扎实推动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进一步树立。
#
梅州市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全面施行文化惠民工程。好人事业与好人文化、创造美好生活的智慧、林清玄的人生和梦、居住的艺术……不同的主题,难得一见的“大家”,现在,“阳江文化大讲坛”已经成为惠州居民生活中一道不可或缺的定期精神大餐。该市还举办了南国书香节暨佛山笔会、阳江纸鸢南派风筝创新竞赛、“我的中国梦”系列表演、群众文化节等系列活动400多场,建成了国民体质检测中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阳江漆器”传承基地揭牌,基层文化站(室)提早一年实现全覆盖,公共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漠阳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高,提升了城市影响力。 #
企划:袁古洁 #
撰文:毕式明顾大炜 #
王俊峰陈瑞锋 #
编辑统筹:李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