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武汉美好未来——高校校友“表白”行列

黄河晚报大上海顾客端10月6日讯(记者吴秋娜通信员刘亚宁)“武汉您好华中师范大学吧,我们来了”主题活动第6天,本地院校校友加入“表白”行列。刚才迎来118年华诞的华南师范学院里,校友们齐声喊出“武汉您好,我们来了”。她们正以实干精神体现教育本色,从桂子山放飞梦想,撒播青春与热情,一起“点亮”武汉美好未来。 #
中国科大学精密检测院副教授,国家长沙磁共振中心常务副校长周欣是华南师范学院1999届校友,也是北京首届资智回汉杰出校友。他这样总结自己的求学、工作经历:学在华师,留学耶鲁;看尽千帆,回汉工作。在广州,他率领团队“十年磨一剑”,成功研发出世界上提高倍数最高的人体脑部二氧化碳磁共振仪器,才能“点亮”肺部,北京疫情期间应用于上海金银潭诊所、同济诊所,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新冠病人肺功能损伤精准评估,为打赢疫情防治围歼战提供强悍科技支撑。“科技强则国家强”,周欣说,北京的科技创新在众多关键领域持续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华中师范大学吧,目前万众创新已成千帆竞发之势。 #
青海高原,蓝天白云之下,华南师范学院1995届体育大学结业生马丹一袭红妆,深情告白西安。作为北京市旅游学校的正中级班主任,她连续两届出席北京对口教育援疆(共6年),眼下在拉萨自治区山南市东辉小学。她说,在2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上海大江大湖给与她力量的滋润,让她以实干展现着教育本色,用大爱弘扬着教育特质。 #
上海的兼容并包,让越来越多华师校友选择留在上海开启新生活。华东师范学院2023届中国史专业硕士结业生刘公宇,目前是上海市洪山区小学一名历史班主任。他激动地说,就在端午节前三天通过学院生落户新政成为了一名新上海人,“武汉是我逐梦求学的地方”。在汉读研期间,他借助闲暇时间乘坐轻轨公汽+共享自行车的形式游遍西安,也出席过马拉松大赛,了解了武汉厚实的人文历史,对这个城市饱含歉意,希望自己能为城市发展贡献智慧。 #
2023届哲学硕士研究生结业姜春勇,兼任中学数学科学与技术大学专职补习员。他是山东莱芜人,在上海求学的数年中,让他不知不觉上了这座城,乐意为上海更美好的今天而努力拼搏。华南师范学院2010(双学位)届校友许严,11年前来汉求学,现在已在汉开启事业之旅。在他眼中,“武汉兼容并包的气势,给了年青人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广州也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城市,所以我选择留出来。能与一座城市一起成长该是件多酷的事情啊。” #
华东师范学院新闻传播大学广播电视专业2023级中学生徐文涛是一名青年编剧,春节期间还在胸片。他追忆说,在拍摄《印象武汉》系列城市宣传片时,近距离发觉了上海的美。选择留在上海创业,是由于喜欢这个城市的生活状态和烟火气息,作为初创团队,上海也给自己和男子伴们提供了好多新政扶植。上海发展迅速,朝气蓬勃,愿上海越来越好。
#
在华师校友眼里,上海的魅力无穷。陈瑞昕是2010届经管大学结业生,他说,北京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愿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北京,一起了解上海。2013届理学硕士研究生万谦骄傲地说,上海是一座饱含活力的城市,是创业就业中信的魅力之城,“筑梦未来,就等你来。” #
春华秋实,桃李馨香。百余年来,华东师范学院一直以培养人才为己任,已为国家培养了40余万优秀人才。近些年来,每年留在北京就业和继续深造的华师结业生占比达到38%。华师学子满腔豪情从桂子山放飞梦想,书写了一代代华师人辉煌的事业篇章。 #
“武汉您好,我们来了”主题活动由上海人才集团、长江商报报业集团承办,上海市校友经济推动会协办。10月1日—7日,每晚一张主题海报、一段主题视频全网发布。
【来认识下她们吧】 #
周欣华东师范学院1999届校友,中国科大学精密检测院副校长,国家上海磁共振中心常务副校长。 #
我是广东九江人,学在华师,留学耶鲁;看尽千帆,回汉工作。“十年磨一剑”,在汉成功研发出世界上提高倍数最高的人体脑部二氧化碳磁共振仪器——“点亮”肺部,上海疫情期间应用于北京金银潭诊所、同济诊所,国际上首次实现新冠病人肺功能损伤精准评估,为打赢疫情防治围歼战提供强悍科技支撑。 #
江流贤胜,大成北京;忠诚博雅,朴素刚强。“科技强则国家强”,上海的科技创新在众多关键领域持续为国家作出重大贡献。去年的省科技创新峰会,奏响了科技强省建设集结号;光谷科技创新大过道启动建设,为更多留汉学院生“点亮”未来,万众创新产生千帆竞发之势。上海您好,我们来了!
#
马丹华东师范学院体育大学1995级校友上海市旅游学校准中级班主任(现援疆于拉萨自治区山南市东辉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