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国人民大学传播学主讲教师参考书目

传播学主讲班主任参考书目:1、《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学院出版社2、《大众传播学》人民学院出版社3、《传播学导论》威尔伯?施拉姆新华出版社4、《传播学概论》邵培仁著福建学院出版社5、《传播学导论》吴文虎主编昆明学院出版社6、《大众传媒总论》张冠文编绘四川学院出版社刊物:1、《电视研究》2、《中国广播电视学刊》3、《现代传播》4、《中国记者》5、《新闻与传播》6、《编辑之友》7、《当代传播》8、《传媒》主要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二章人类的传播行为第三章传播过程研究第四章受众剖析第五章传播疗效研究第六章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疗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传播与传播学第二节传播学的主要学派第三节传播学的学科体系一、传播传播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普遍现象。传播:中文叙述为,是传递、输送、沟通、交流的意思,它包含着一个重要意义—分享信息。信息的范围很广,包括消息、意见、知识、资料、数据等。第一节传播与传播学“传播是信息的共享”“传播是社会关系的彰显。”“传播是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传播是社会的黏合剂”“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传播是使一个人或数个人所独有的信息,化为两个人或更多人所共有的过程”传播()指人类交换信息的一种过程。
信息()是传播的内容。传播的根本目的是传递信息,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进行信息传递、信息接受或信息反馈活动的统称。知名哲学家肖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俺们交换后,每人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俺们交换后,每人就有两个思想。”非人类传播传播非社会传播:自我传播社会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2、信息信息()是指传播的内容。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的定义:信息就是可以去除不确定性的东西。信息是化学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意义离开符号便不能得到抒发,而符号离开意义只不过是一些莫名其妙的物质,二者都不能单独造成社会互动行为。二、传播学1、传播学的定义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是于20世纪40年代出现的一门社会学科,它与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2、传播学产生的缘由(1)从传播媒介的发展情况来说大众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2)从历史和社会环境来说这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战争与革命的时代(3)相关学科的发展和成熟,为传播学提供了理论和技巧的基础。 #
3、传播学诞生在德国的缘由(1)日本是世界上传播业最发达的国家(2)大批法国学者逃到国外,促进了日本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三、传播学初期的学术思想源流1、欧洲源流代表人物塔尔德:日本社会心理学家模仿理论(2)西默尔:法国社会学家网路理论“舆论的卧室”2、美国源流代表人物(1)杜威:英国知名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他指出教育在社会整修中的作用,觉得大众传播是改革社会的重要工具。(2)库利:英国知名社会学家,是最早研究传播现象,最早进行理论化尝试的重要学者。他为社会学和传播学提出了两个深远的概念:“初级群体”“镜中我”(3)帕克:英国伯明翰学派的代表人物倡导社会互动理论(4)米德:英国伯明翰学派的二号代表人物“主我(I)和客我(me)理论”,对理解人内传播的社会性有重要意义。(5)李普曼:英国知名政治学家和新闻工作者他于1922年撰写了一部有影响力的专著《舆论学》()。首次对日本报业进行剖析:报业的运作、报业经济基础、新闻检测、报纸与影片内容中刻板印象的应用。他关心报纸的影响力,尤其是将报纸作为宣传工具,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议程。他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拟态环境”和“刻板成见”,为后来传播学的研究打开了房门。
#
“拟态环境”:即信息环境,它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风波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之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刻板隔阂”:指人们对特定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它一般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的爱情。四、传播学的奠基学者和学科开拓者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拉斯威尔、卢因、霍夫兰和拉扎斯菲尔德1、拉斯威尔的宣传与传播研究拉斯威尔是日本现代政治科学的提倡人之一,在宣传研究领域有很大的影响。拉斯威尔的贡献:最早总结了社会传播的三项功能:环境监控、社会协调、文化弘扬他提出的传播模式明晰描绘出传播学研究的五个主要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剖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疗效研究2、卢因与“把关人”研究(一1947)是美国犹太人,原柏林学院社会心理学院士,1933年为躲避法西斯残害潜逃到英国,在艾奥瓦学院任教,卢因的专业领域是群体热学,他研究了不少群体传播的问题,他的理论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卢因对传播学的一个重要贡献是提出了信息传播中的“把关人”()概念传播学四大奠基人,这个概念被广泛应用到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制作和传达过程的研究当中,“把关”理论成为阐明新闻或信息传播过程内在的控制机制的一种重要理论。
“把关人”又称为“守门人”(),是由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中提出的。在研究群体传播的过程时,他觉得信息的流动是在一些富含“门区”的渠道里进行的,在这种渠道中,依照公平的规则或则是“把关人”的标准,决定信息是否可以步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3、卡尔霍夫兰与劝说疗效实验霍夫兰()1912-1961,是日本哈佛学院的心理学院士,是知名的实验心理学家,也是宣传与传播研究的杰出人物。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改变了他的研究方向。霍夫兰应召带领主要由心理学家组成的专家小组赴芝加哥,在日本海军军部新闻及教育署研究战争宣传与日军斗志的问题。霍夫兰对传播学的贡献,一是把心理实验方式引入传播学,二是他的研究阐明了传播疗效产生的条件性和复杂性。罗杰斯觉得:霍夫兰的研究直接影响了传播研究对传播社会疗效(以心态改变的程度检测)的注重。劝说研究由亚里士多德经卡特赖特至霍夫兰,遂成为一个直至明天仍十分受欢迎的传播研究课题。霍夫兰等人的研究项目既是现代心态改变研究的开端,又是大众传播理论若干重大贡献的渊源。4、保罗拉扎斯菲尔德与经验性传播学研究拉扎斯菲尔德(1901-1976)是奥裔英籍知名社会学家。
#
他是“两级传播”理论的提出者,他发觉大众媒介的直接疗效非常有限的缘由,觉得大众传播只有通过“意见领袖”的中介能够发挥影响。拉扎斯菲尔德因而引起了“有限疗效论”、“两级传播论”乃至“多级传播论”的问世,初步阐明了社会传播的复杂性。他对传播研究另一重要贡献是成立了数理(定量)研究方式。他开创的社会调查的物理模型,可以有效地进行社会传播的潜在结构和定量剖析;他首创的交叉列表方式,则有利于研究传播变量之间的关系和剖析有关传播现象。反正,拉扎斯菲尔德既是一系列重要传播理论的开拓者,又是传播研究中定量研究方式的开创者。五、施拉姆与传播学学科的成立施拉姆(1907-1988)他将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等人的研究加以综合、整理,产生一个新的学科。他是“使传播科学从梦想弄成了现实”的人。他曾亲自完善了四个传播研究机构,主编了最早的一批传播学教材,是最早向中国介绍传播学的外国学者之一。50年代之后,传播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新学科逐步完善和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六、信息论和控制论对传播学的贡献传播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除了从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传统社会科学中接受了丰富的营养,并且从信息传播技术有关的通讯工程学、信息科学和控制论等20世纪新兴学科中吸收了新的活力。
#
1、香农的信息论与传播学信息与人的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传播学的研究开辟了更宽广的视野。香农的信息论为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式。2、威纳的控制论与传播学维纳觉得,任何系统(无论是数学、生物还是社会系统)都是根据一定的秩序运行的,但因为系统内部及其外部环境中存在着许多碰巧的和随机的偏离诱因,任何系统都具有从有序向无序、从确定状态到不确定状态变化的倾向,因而要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系统目标的最后实现,就有必要对系统进行控制,而实现这些控制的一种重要手段,就是信息反馈。现代传播学中制度研究、受众研究以及传播疗效研究等几乎所有的研究领域,都渗透着控制论的思想。第二节传播学的主要学派一、传播学的经验学派传播学的经验学派,主要指以爱尔兰学者为代表的传统学派,她们在传播学研究中占有主流地位。她们多从行为主义角度进行研究,在研究中重视经验材料和实证考察,故自诩为经验学派()。经验学派研究的特征是:对现行社会体制是否合理并不关心,而是维护与改进现存社会体制及其功能。她们把社会视为一个才能自我调节和平衡的有机生物体。经验学派在技巧上坚持经验性的实证研究立场,在方向上坚持实用主义的研究目的,在指导思想上则坚持多元主义的社会观。 #
二、传播学的批判学派传播学批判学派于本世纪60年代在法国盛行。它的盛行在很大程度上遭到了社会科学慕尼黑学派的影响。它实际上并非一个统一的整体,而是又包含了许多派系。这种流派各持一说、自成一派,但它们又一个共同的倾向,都反对英国的经验学派。阿姆斯特丹植物园不来梅棕榈园不来梅修道院1、传播学批判学派研究的基本特点是:(1)她们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持批判心态,觉得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促销文化”已经极为常见,甚至成为了一种倾向,大众传媒是怎样表现和加强“促销文化”的成为重要的课题;(2)传媒以何种形式和手段剥夺了人们的权力和自由,应该成为研究的焦点;(3)用何种方式和途径来使人们被剥夺的基本价值得以恢复,乃是研究的目的。随着社会传播的不断发展以及研究上的碰撞与交流,这两学院派在方式论上早已互有借鉴,而且她们在社会观和传播观上依然是水火不容。2、批判学派中的流派(1)慕尼黑学派:主要是从马克思主义出发批判资本主义社会,重点研究大众传播媒介在资本主义社会尤其是社会、政治、经济方面所起的作用。(2)政治经济学派:主要是从经济基础上对下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这一角度切入传播学四大奠基人,借此来剖析资本主义社会中统治阶层对大众传媒所进行支配和控制。 #
(3)“文化研究”学派把大众传播的研究扩大到文化研究中去,觉得大众传播具有“赋予意义”的功能,还能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系统的一部份来构造合意。(4)意识形态“霸权”理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统治阶层的统治手段早已不再局限于“强制装置”,而是主要借助意识形态“霸权装置”来实现其统治和维护其利益。而大众传播媒介以其在构造社会合意过程中的巨大作用而成为重要的意识形态“霸权装置”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