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慈溪(中部)方言记音(附拼音方案)

前言
本文是慈溪中部方言吴拼音教程。 关于慈溪中部方言的音韵记录,请参考我之前的文章:我用过的慈溪(中部)方言的音韵。 #
教程的文字版主要是为慈溪方言母语者制作的。 学习时可以直接结合自己的口语来理解和掌握。 我们也希望大家能够积极使用。 掌握拼音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方言,并有助于拼写和记录您的口语。
#
本文附有相应视频【吴语】慈溪方言注音(带拼音方案),请配合使用。 很多言语问题都可以在视频中表达得更清楚。 即使您不是慈溪方言的母语,也可以通过视频学习慈溪方言的实际发音。
#
本教程使用的吴语拼音是在吴语学院现有的多地区拼音的基础上,根据实际的慈溪方言进行修改的。 需要注意的是,各地吴的拼写并不一致,标准也不一定统一; 当地方言的音系不同,音素不能完全对应,自然会导致拼写不同。 也就是说,你需要将外地已有的吴语拼法改编成当地方言,才能完整地拼出你的母语。 刚学五品时,大部分教程都是以苏湖话为主,与慈溪方言的音韵系统并不完全一致。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常常产生疑问。 通过本教程,您可以完整拼出慈溪方言的所有音节。 当然,为了方便交流和讨论,我们也欢迎和鼓励初学者学习其他地方的音韵或五品。 吴语学院网站上有大量来自各地的发音资料,大部分都设计了吴语拼读方案,方便吴语爱好者查询。 #
目前吴语学院网站上的慈溪话吴针是我根据县志设计的,与本教程基本一致。 如果您对拼音有任何疑问,也可以直接在学堂网站的发音查询页面选择慈溪八卦。
#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吴拼一般遵循音素对应的原则,即在多处音素对应的情况下,采用统一的拼写来统一各地不同的发音,如吴拼eu ,代表上海话和绍兴话中的[?]。 (方括号为国际音标(IPA)),代表宁波话中的[??]。 实际发音有很大差异,但由于音位对应,“lou”在吴语的三个地方都拼写为 leu联系的拼音,这样就能弥合实际语音中的差异,方便交流。 当然,由于五品设计者不同,不同地方的音标系统不同,这个原则不一定能完全遵循。 有时,当发音差异过大时,会根据实际方言采用不同的拼音。 例如,在杭州、富阳等地,“lou”读作[lei],其吴拼成lei。
#
这套吴品目前使用了除x之外的25个拉丁字母,并且没有使用任何额外的符号。 键盘输入方便快捷。 目前,相应的慈溪方言输入法还在设计中。 #
如果有任何疑问,可以在知乎文章下评论或者私信我,或者在B站视频下留言。当然,也欢迎各位对吴羽感兴趣的人加入吴羽学院QQ群(群号:),也可以在群里联系我。 如有必要,可成立慈溪五品学习小组。 #
本文引用@@制作的《宁波话五拼教程》,特此向您表示感谢。
Ⅰ 序言:慈溪方言简介
#
慈溪市有多种方言。 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
中部方言包括原虎山、横河、小林地区以及周朝地区的部分地区。 各方言的语音系统和声调基本相同。 是吴语太湖片临哨小片方言的最东支。 啸林区的方言可以根据鼻音的丧失来划分为啸林区方言(也可以称为中部、东部方言,其实这种现象在与啸林相邻的桥头、匡岩等地都可以找到) 。 以周乡话为代表的西方方言,其连续读音和音调变化更接近余姚市的方言。 北方话主要指绍兴移民所说的方言,如安东话,但目前有向中部方言靠拢的趋势; 小安等地保存得比较好。 慈北话以关城话为代表。 镇北话以龙山话为代表。
慈北话和镇北话,有时统称为东方话,同属于吴语的太湖话和甬江话,与宁波话比较接近。 但由于信息不足联系的拼音,缺乏理解,我就放弃了。
#
方言区域之间必然存在过渡趋势。 从虎山向西,从天元到长河,有中部方言向西部方言的逐渐过渡,主要是声调的变化(连续发音、声调变化); 桥头、三官等地的一些文字读音可能受到东方等的影响,不同地方使用的用语也存在一定差异。 #
本文主要以《慈溪县志》和《慈溪市志》为基础论述以虎山为代表的中部方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修订。 详情请参见:我用的慈溪方言的音系。 个人声音模式与城市记录中的记录基本相似。 #
为什么要为慈溪话设计拼音?
有许多母语人士喜欢方言。 虽然他们平时都会收集方言,想要保护方言文化,但缺乏科学、便捷的工具,而且很难标明读音。 在这种情况下,下一个最佳方法是首先使用方言。 将同音词记录在 中。 但有时,没有同音字可写,我们只好用读音相近的单词,有时甚至用普通话拼音和普通话同音字来粗略地记录单词。 有时候别人看到的时候,一时看不懂,不知道记录的是什么。 岂不是徒劳无益吗?
#
其实,记录自己方言发音的方法有很多种。 最专业的,像大学里专门研究方言的学者,都是用“国际音标”(IPA)来记录的。 但对于普通人来说,掌握国际音标是有一定难度的。 所以如果有一套拼音可以代表我们的方言,那就就像小孩子写作文一样。 不能写的字只能用拼音来表示,老师看到拼音就可以读出来。 发音和理解——方言拼音的作用是一样的。 只要大家都能掌握方言拼音,那么在遇到一些方言写不出来的情况时,就可以用拼音来表达,这样看起来就清晰了。 #
因此,有了拼音,年长的方言爱好者可以标记自己收集记录的古谚语、俗语的发音,年轻人也可以利用拼音更好地掌握方言,这对方言的传承非常有利。 #
写出更多正确的字符
在这里我也想建议大家:当我们用汉字来表达方言时,应尽量使用“正交字”,即读音、意义相适应的词语。 例如,当说“缺酒,重新开始”时,这不是一个好写法。 你应该写“去喝点酒吧”; “弄米”应写“农来味”。 为什么这么多人这样用白字写字? 主要原因是他们不认识口语khe,所以应该写成“go”。 “Go”最初发音为 khe。 还有chioq,可以写成“吃”。 有些人喜欢故意把字写成白色,这样看起来最好让别人看不懂——这是没有必要的,只会让彼此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变得更加困难。 #
事实上,乱用白字会破坏方言与汉字的联系,不利于方言文化的传承; 例如,慈溪方言中的“go”读作khe,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语音级别,暗示着从古代发音到慈溪方言的发展轨迹。 如果“走”字总是写成“开”,久而久之,就没有人知道khe对应的汉字是走,这一宝贵的特征就会被我们忽视。 #
有人会说,那我真不知道这个词和我嘴里说的方言有什么联系。 我只知道这些话可以用普通话读出来。 事实上,普通话源自北京话。 如果一个单词这样发音,我们就可以那样发音。 发音不同,但理论上每个单词都可以用我们的方言读出来。
#
比如《吃豪狼尾》中的“尾”,写出来就是“未来”中的“尾”。 发音相似的还有味味味和味味食,它们都存在“文白异读”现象,也就是说“味”读“味”中的mi,“味精”中的vi,“尾”中的mi " 读作“tail”,vi 读作“end”。 它们都是多音字。 。 其中“味”、“尾”是比较地方性的词,读音是“百度”; 而“味精”和“结束”是最近才引入方言的相对书面词,读音是“温都”。 由此看来,《吃好浪味》中的“味”是白读的,因为它是我们生活中最常用的词,所以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古读音; 而“未来”读作“vi”文都”。
#
那么,写“未”字有意义吗? 而这就是自古流传下来的发音,是慈溪方言文化的重要体现。 所以,一定要注意汉字与方言的联系,掌握汉字的正确方言读音,白字自然就少写了。 如果乱用白字,实际上就是“弄巧成拙”,割断了语言与文字的联系,那么我们方言的历史文化就会丢失。 有些人看不起“方言”。 其实从语言角度来说,我们和普通话、北京话没有什么区别。 只有自卑、看不起自己的人,才会看不起自己的文化。 #
略论地道方言 #
由于各地方言不尽相同,很多人总是争论哪种方言最“地道”,争论往往会引发激烈争论。 其实这个问题需要仔细分析。 什么是“正宗”? 虎山话、关城话等不同方言中,哪一种才是正宗的“慈溪话”呢? 根本没有任何结果。 虎山会说是今天的慈溪市区,可以代表慈溪方言; 那么关城就会不服气了——虎山本来是余姚的,当然说余姚话,而关城本来是慈溪的,那才算慈溪话。 如果这么说的话,那么慈溪的旧县城就在慈城。 要说正宗的话,岂不是得说是慈城话? 事实上,不同的方言是代代相传的。 所有语言(包括所谓的方言)都是平等的,不存在正宗或不正宗之分。 慈溪市的方言堪称“慈溪方言”之一。 #
真正需要讨论正宗与否的,应该在方言之内。 现在的年轻人说的方言常常受到普通话的影响,甚至会让老年人听不懂。 这就是所谓的不真实。 真实性的标准是指你所说的话是否符合大多数方言使用者的习惯。 简单来说,就是能否被老年人理解和接受。 我们并不是说方言应该完全保持不变。 毕竟是代代相传的,现在的方言已经和几百年前不一样了。 尽管方言发生了变化,但标准仍然存在。 为什么年纪大的人会觉得年轻人说不好方言,当地人会觉得外地人说不好方言? 这说明人们心里确实有一定的标准。
#
二 拼音与声调表 声母表 \begin{array}[b] {|c|c|} \hline \text{p [p] 版百}&\text{ph [p?] 片拍}&\text{ b[b]跑白}&\text{m[m]面麦}&\text{mh[?m]眯眼}&\text{f[f]飞法}&\text{v[v]胡罚} \ \ \hline \text{t [t] 达得}&\text{th [t?] 太踢了}&\text{d [d] DUdie}&\text{n [n] 能娜}&\text{ nh [?n] Ernon}&&\\ \hline &&&\text{l [l]老辣}&\text{lh [?l] 恎恓}&&\\ \hline \text{ts [ts]智作}&\ text {tsh[ts?]女检}&\text{dz[dz]站侄}&&&\text{s[s]水湿}&\text{z[z]船十}\\\hline\text{c[ t?]见菊花}&\text{ch[t??]千七}&\text{j[d?]穷轴}&\text{gn[?]牛肉}&\text{gnh[??]粘}&\text {sh[?]信息}&\\ \hline \text{k[k]瓜骨}&\text{kh[k?]口壳}&\text{g[ɡ]共卷}&\text{ng [?] Wohe}&\text{ngh [??]}&& \\ \hline &&&\text{gh/y/w [?]}&\text{/ [?] 小Wo}&\text{h [ h 】虾饮}&\\ &&&合/夜/滑\\ \hline \end{array}
#
公式生成的图表中的某些字符可能无法在手机上正常显示,因此将重新发布韵图表的截图。
\begin{array}[b] {|c|c|} \hline \text{y [?] 字符}&&&\text{ yu [?] 组树}\\ \hline &\text{i [i] Bi徐}&\text{u[??]无毒}&\text{iu[y]鬼女}\\\hline\text{a[a]}&\text{ia[ia]爸爸}&\text {ua[ua]快坏了}&\\ \hline \text{e[e]爱来}&\bbox[,2pt]{\text{ie[ie]留下来}}&\text{ue[ue]堵胃}&\\ \hline \text{eu[?]欧漏}&\text{ieu[i?]小你}&&\\ \hline \text{au[?]刀跑}&\text{iau[ i?]调}&&\\ \hline \text{o [o]瀷鹤}&\bbox[,2pt]{\text{io [io]亚甲}}&\text{uo [uo]瓜花}&\ \ \hline \text{ou [ou]波大}&&&\\ \hline \text{an [?]大英}&\text{ian [i?]杨强}&\text{uan [u?]横}&\ \ \hline \text{aen [?] }&\bbox[,2pt]{\text{iaen [i?] 眼睛 20}}&\text{uaen [u?] 弯环}&\\ \hline \text{ enn [?]安川}&\text{ienn [i?]边电}&&\\ \hline \text{oen [??]计算}&\text{ioen [i?]怨念}& \text{uoen [u?mber]碗变}&\\ \hline \text{aon [?]缸唐}&\bbox[,2pt]{\text{iaon [i?]落}}&\text{uaon [u??] ]王光}&\ \ \hline \color{red}{\text{eon [??]登城}}&&&\\ \hline \text{en [e?]丁辰}&\text{in [i?]金钦}&\text{uen [ue?]文困}&\text{iun [ye?]云群}\\ \hline \text{在[o?]翁东}&\text{ion [io?]蓉蓉}&& \\ \hline \text{aq [??]鸭拉}&\text{iaq [i??]粘贴}&\text{uaq [u??]刮}&\\ \hline \text{oq [o?]恶毒} &\text{ioq [io?]吃玉}&\color{红}{\text{uoq [uo?]郭沃}}&\\ \hline \text{eq [e?]铁十}&\text{iq [ ie?]一七}&\text{ueq [ue?]骨核}&\color{蓝色}{\text{iuq [ye?]厥月}}\\ \hline \color{红色}{\text{eoq [?? ] 色直}}&&&\\ \hline \颜色{红色}{\text{oeq [??] Tutu}}&&&\\ \hline \end{array}
#
注:此表不包括自动音节押韵 er、m、mh、n、nh、ng、ngh。
#
公式生成的图表中的某些字符可能无法在手机上正常显示,因此将重新发布色调图表的屏幕截图。
\begin{array}[b] {|c|c|} \hline 调型&拼音&调值&符号&例句\\ \hline 阴平&1&434&???&东\\ \hline阳平上&2&24&??& 同动\\ \hline(阴上)&3&445&? ??&beat\\ \hline Yin go&5&43&??&\\ \hline(Yang go)&6&213&???& \\ \hline Yin Enter&7&\{ 54}&??& Du\\ \hline Yang Enter&8&\{24} &??&\\ \hline \end{array} #
公式打印的图表中有些字符在手机上可能无法正常显示,所以请重新截图参考,避免看到网上没有的,或者想象出县志中一些必要的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