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与万州的缘分:两所学校缔结为三峡对口支援

#
说起上海与万州的缘分,是因三峡工程的建设而形成,并在三峡移民的帮助下延续的。 自1992年启动对口支援三峡库区以来,上海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关心移民、热爱万州。 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发展、人才交流培训等方面,在万州开展了多项项目。 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帮扶。
万县市五中搬迁是上海对口支援万州的重点工作之一。 1997年以来,上海几乎每年都为搬迁重建提供大量资金和物资援助。 学校刚搬迁至上海大道298号时,建设资金极其匮乏。 上海市教委援助300万元建设第一座教学楼。 这座大楼被命名为“上海大厦”。 为了铭记上海人民的深厚情谊,1998年,学校正式更名为重庆万州上海中学。 #
上海中心大厦由上海市政府援建。人民日报记者 唐晓丽 摄 #
罗祖时校长回忆,1998年学校整体搬迁时,有225名学生参加高考,没有本科生,只有37名本科生。 “当时学校在万州的排名很低,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万州第一方阵,本科录取率超过90%。” 如今,万州上海中学是重庆市一所重点中学。 #
日前,上海市黄浦区教育专家代表团来到万州上海中学考察交流。 作为结对帮扶的卢湾高中校长,何丽看到万州上海中学的变化,深受感动。 #
两校与三峡对口支援姐妹学校签署合作协议。卢湾高级中学供图 #
何莉介绍,2009年7月万州上海中学,上海卢湾高级中学与重庆万州上海中学签署友好协议,正式结为三峡对口支援友好学校。 多年来,万州上海中学每年选派2-4名优秀教师前往上海卢湾高级中学进行“影子培训”。 卢湾高级中学多次派出教育专家组来万州开展学术交流,通过讲座、课堂演示、小组交流等方式,为万州上海中学带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
#
2014年,万州上海中学向成芳老师前往卢湾高级中学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跟踪学习。 “老师们的课精致、高效、丰富多彩。 我想学习的不仅仅是如何教好一堂课,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例如,我的导师是一名语文老师。 中文课上,每周还有一节语言交流课。 交流的话题非常丰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
同年,刘伟钦老师也前往上海学习。 “前两周主要是跟着老师上课,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后来上台体验听课,这种感觉非常好。” 刘伟勤说,在岗学习期间,上海的学校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参加了心理活动实验班,带着学习成果回到了万州。 现在万州上海中学的心理室已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 “我们高中生有一堂心理实验活动课,教他们如何减压、给出复习建议、处理人际关系、如何睡觉等,学生们非常喜欢这个课。”
#
“我们两校的关系原本是政府行为,但现在已经成为两校之间的真情。我们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帮助,更是相互学习和交流。万州上海中学有一个学生管理、学生立德树人教育等研究领域值得我们借鉴。 何莉这次来万州万州上海中学,感觉收获很多。 “同饮一江水,共享两校情谊,我们会将这份友谊延续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