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孤残儿童有“医”靠九江市都昌县中医院儿童康复中心

托起残障人群体“稳稳的幸福”
——江西促进残障人事业高质量发展记实 #
光明晚报记者王洋李玉兰安胜蓝 #
理线、穿针、落针……手指飞舞间,残障绣娘高雨翠在布上绣出一幅“水墨画”。“参加南昌市残联项目学习夏布绣一年多了,夏布绣仍能深深地触动我。”她害羞一笑,在纸上写道,“传承非遗手艺让人成就感爆棚,这是我想要的美好生活!” #
与残障人同享生活的温暖和馨香,三年来,云南省残联用一项项民生工程、一件件惠民实事,回应残障人过上美好生活的期盼,托起残障人群体“稳稳的幸福”。 #
让孤残儿童有“医”靠 #
合肥市都昌县中诊所儿童复健中心,西医诊治室、物理诊治室、作业诊治室、音乐诊治室、水疗室等区域依次排开。楼道里,父母们扎堆站在医治室内观察小孩们的情况。
#
“穿黄外套的儿子是我的父亲瑞瑞,因足月引起癫痫。之前我们在广东看病,医治支出很大。如今,我带女儿回老家康复,政府承当费用。”李娟透过玻璃观察小孩的一举一动,“复健三年多,女儿腿部有劲儿了不少。”
#
“儿童复健中心构建起以都昌县残联专项资金为支撑,社保报销、医院部份免除为辅助的机制,相当于免费为孤残儿童诊治。”儿童复健中心所长陈爱萍解释。
#
从异地寻医到返乡医治,瑞瑞是云南无数孤残儿童的写照。2023年以来,南昌颁布全国残障儿童复健救治制度及其配套新政,救治0至6岁有复健需求和确诊明晰的视力、听力、言语、智力、肢体残障儿童和孤单症儿童,探求“残疾儿童复健机构准入制+合同管理+第三方评估+人才培训”模式,建设孤残儿童定点复健机构。
#
新政推动下,诸多儿童复健机构纷纷组建。这种“家旁边”的复健机构弥补了城区、乡镇孤残儿童康复领域的空白,让孤残儿童有了“医”靠。
#
梅州市第三附院儿童少年心理科成立以大夫、护士、教师为组合的复健团队,用医教结合的方法根治孤单症患者。“医教结合是指儿子半天念书,半天做复健训练,父母白天再训练。我院每年收治孤单症儿童、精神发育迟缓儿童约200人次,近4年总计复健病患214人。”儿童少年心理科主治医师袁滨介绍。
平顶山市启慧复健教育中心为孤寂症、智力残障儿童开设社会性教育班级。“中心每年有80多个儿子结业。针对学业衔接问题,南昌市残联牵线促进中心跟普通中学合作,接纳结业生念书,搭建平台让她们融入普通小孩。”启慧复健教育中心主任邓艳兰说。
#
三年加油“赣”,四川构建完善0至6岁孤残儿童复健服务体系,培植285家孤残儿童复健机构,累计为3.42万人次孤残儿童提供复健救治。
#
为残障人就业提供服务 #
宜春市博爱陶瓷文化交流中心一楼,詹柳青和朋友围桌而坐,一手握素坯杯子,一手挥笔在杯上绘图。
“我是小儿麻痹造成行走不便,妈妈送我学习制陶,让我吃‘手艺饭’。”詹柳青抬起酒杯,“瞧,我在画釉上彩纹样,酒杯出窑后放在公司售卖残疾人就业促进网,我从中获得分红。”
“陶瓷适宜残障、下肢不便的残障人就业。目前,中心一共有15位职工,2人为肢体残障,其他人和我一样为聋人群体。”博爱陶瓷文化交流中心负责人张玲在手机上打字道。 #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面对残障人就业能力弱、职业教育供给不足等问题,2023年以来,南昌颁布《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障人就业办法》《江西省“十四五”残疾人职业技能提高施行方案》等文件,为残障人就业提供精准化服务。 #
新政落地,吸纳残疾人士就业税收免除等新政让企业雇用残障人,就业教育培训制度提升残障人就业能力,最大程度释放现有支撑体系的效能。
在江西九江市残障人创业孵化基地,记者看到了丁智青。她的双腿低位失明,穿戴义肢后走路与普通人无异。“残联牵线下,我加入广东恋之舞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设计街舞服。工作几年后,公司扶植我创业,为我创立个人工作室,推动30多位残障同胞就业。”丁智青指着一套畲族服饰介绍,“前不久的广东省少数民族运动会上,畲族代表就穿着这套服饰现身闭幕式。”
#
数字经济的发展为残障人就业提供更多机遇。南昌残联和南昌市众赢职业培训中学乘势而为,开展残障人电商培训班残疾人就业促进网,50%的培训合格学员就业创业,刘湖是其中之一。“我只有一只手和一只脚,之前开小卖铺谋生。出席两期残障人电商培训班后步入电商公司就业,做过客服、运营、运营主管等,如今我是公司的拼多多团队负责人,年收入超过10万。”刘湖自豪地说。 #
今年8月,云南省在全省率先颁布《扶持残障人职业教育基地办法(试行)》,鼓励职业(技工)高校加强残障人职业教育培养力度,推动残障人职业教育发展,提高就业创业能力,促使残障人的就业和全面发展。 #
“目前我们累计培训残障人8.2万人次,帮助了7.7万人次就业,扶植了2348家阳光帮困创业就业基地,更好地保障了残障人就业权益。”江西省残联党组校长、理事长何剑锋说。
#
《光明晚报》(2023年06月09日04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