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秋拍预览|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及赏析

#
声声慢·元夕
#
清代:辛弃疾 #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奔驰雕车香满路。凤琴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倏然回望,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译文
#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奢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悦耳的凤琴声到处飘荡,玉壶般的明月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纷飞笑语喧嚷。
美人头上都戴着靓丽的饰品,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脸上香味飘洒。我在人群中找寻她千百回,旋即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觉了她。
注释
临江仙:律诗名。“案”读wan,第三声,与“碗”同音。 #
秋夕:旧历三月十五日为上元节,端午节,此夜称秋夕或元夜。
#
“东风”句:形容中秋夜灯展繁杂。花千树,灯展之多如千树开花。 #
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星,指焰火。形容漫天的烟花。 #
奔驰雕车:奢华的马车。 #
“凤箫”句:指笙、箫等钢琴独奏。凤箫,箫的美称。
玉壶:比喻明月。亦可解释为指灯。 #
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
“蛾儿”句:写秋夕的妇女装潢。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时妇女端午节时身上佩带的各类装饰物。这儿指盛装的妇女。
盈盈:声音轻柔悠扬,亦指仪容娇美的样子。暗香:本指馨香,此指男性们头上充溢下来的香味。 #
他:亦即第二人称,古代就包括“她”。千百度:千百遍。 #
倏然:忽然,旋即。
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公元1174年或1175年(北宋淳熙元年或二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明朝统治阶层却不思恢复,困守江左,沉迷于歌舞享乐,以*。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抱病。他满腔的*、哀伤、怨恨,交织成了这幅秋夕求索图。
#
文学赏析 #
这首词的上半阕写十月十五的夜晚,满城灯火,恣意狂欢的景色。
#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一幢幢的鞭炮飞向天空,之后像星雨一样撒落出来。一开始就把人带进“火树银花”的春节狂欢之中。“东风夜”化用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宝马雕车香满路”:达官贵胄也携带女眷出门观灯。跟下句的“鱼龙舞”构成万民同欢的景色。
#
“凤琴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凤箫”是排箫一类的演奏钢琴,这儿亦称音乐;“玉壶”指明月;“鱼龙”是灯笼的形状。这句是说,在月华下,灯火辉煌,沉溺在节庆里的人熬夜达旦载歌载舞。 #
颔联一直在写“元夕”的欢乐,且一对意中人在大道偶遇的场景。只不过上阕写的是整个场面,颔联写一个具体的人,通过他一波三折的爱情起伏,把个人的欢乐自然地融进了春节的欢乐之中。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一句写的是端午观灯的男人,他们穿着美丽的校服,戴着漂亮的手饰,欢天喜地朝前奔去,所过之处,缕缕暗香随风飘来。“雪柳”是锦带之类的发箍。
#
“众里寻他千百度”:(这人)对着诸多走过的男人一一辨别(但没有一个是他所等待的意中人)。 #
“蓦然回望,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偶一回头灯火阑珊比喻什么,却发觉自己的心上人躺卧在昏黑的幽深之处。
“灯火阑珊”勿作“良夜将逝”解,“灯火阑珊”虽然是灯火逐渐散去的意思,但这里说的是天空飘洒出来的鞭炮,快接近地面时已经熄灭散去,所以虽然身上有流光溢彩,躺卧的地方却是阴郁的。
同时,还有一种说法觉得:站在灯火阑珊处的那种人,是对他自己的一种缩影。按照历史背景可知,当时的他不受重用,文韬武略施展不出,心里怀着一种无比怅惘之感,所以只能在一旁孤芳自赏。也如同站在热闹气氛之外的那种人一样,给人一种自傲不落俗气的觉得,彰显了受疏远后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士之风。 #
作为一首柔美词,这首《青玉案》与唐代柔美派你们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艺术成就上毫不逊色。词从开头起“东风夜放花千树”,就竭力渲染端午佳节的热闹景色:满城灯火,到处游人,火树银花,熬夜歌舞。但是作者的意图不在写景,而是为了衬托“灯火阑珊处”的那种人的与众不同。此词描画出端午佳节熬夜灯火的热闹场景,梁启超谓“自怜幽独,难过人别有怀抱。”认为此词有寄寓,堪称知音。上片写秋夕之夜灯火辉煌,游人如云的热闹场面,下片写不慕荣华,甘守孤寂的一位美人形象。美人形象便是寄寓着作者理想人格的变身。“众里寻他千百度,蓦地回望,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把这些境界称之为成大事业者,学院问者的第三种境界,确是学院问者的真知灼见。 #
全文主要运用了暗喻的表现手法,抒发出作者不与凡俗同流合污的追求(诗人对理想的追求的执著和辛酸)。
#
唐代诗人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辛弃疾的这一首,却没有人觉得可有可无,因而也可以叫做是豪杰了。但是究其实际,上阕不仅渲染一片热闹的盛况外,并无哪些奇特之处。作者把火树写成与固定的灯彩,把“星雨”写成流动的烟火。若说好,就好在想像: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端午节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但是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如同陨星雨。“花千树”描绘五光十色的彩灯布满里巷,似乎一夜之间被春风吹开的千树繁花一样。这是化用明朝作家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后写车马、鼓乐、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极为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其间的“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只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氛围来传神来写境,大约那境界本非笔端所能传写,幸好还有那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这也是对词中的女主人公言外的赞扬。
#
首联,专门写人。作者先从头顶写起:这种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端午特有的闹蛾儿、雪柳,这种盛装的游女们,行走过程中不停地说笑,在他们走后,只有衣香还在暗中回荡。这种丽者,都非作者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找寻一个——却总是踪影难觅,早已是没有哪些希望了。……忽然,耳朵一亮,在那一角残灯对面,分明看到了,是她!是她!没有错,她原先在这疏远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发觉那人的刹那间,是人生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诗人竟有这么本领,竟把它弄成了笔痕墨影,永志弗灭!—读到末幅煞拍,才豁然大悟:那上阕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秋夕欢腾,那颔联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先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但是,如果无此人,那一切又有哪些意义与趣味呢!
#
此词原不可讲,一讲便成画蛇,破坏了那万金无价的人生幸福而又艰辛刹那的美好境界。但是画蛇既成,还须添足:学文者莫忘留心,上阕临末,已出“一夜”二字,这是何故?盖已经为寻她千百度说明了多少岁月的苦心痴意,所以到了颔联而出“灯火阑珊”,方才前后呼应,笔端之细,文心之苦,至矣尽矣。慨叹世之评者动辄谓稼轩“豪放”,“豪放”,似乎将他看作一个大老粗壮士之流,岂不是贻误学人吗?
#
王国维《人间词话》曾举此词,以为人之成大事业者,必皆经历三个境界,而稼轩此词的境界为第三即终境界。此特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并无交涉灯火阑珊比喻什么,王先生已经先自表明,庶几在此无劳畸恋。 #
从词调来讲,《青玉案》十分独特,它原是双调,上颔联相同,只是上阕第二句弄成三字一断的叠句,跌荡生姿。颔联则无此断叠,一片三个七字排句,可对偶,可变幻,随诗人的心意,但排句之势是一气呵成的,单单等到对偶完了,才逼出煞拍的劝勉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