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财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具备的两大核心能力

诸位领导、老师,你们好,我要试讲的课程是《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是我系信息管理(财务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信息管理(财务方向)培养目标学生应具备的两大核心能力——计算机能力和会计能力之一的会计能力的典型代表课程,它融合了会计理论、会计方式与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一体的学科交叉型课程。下边我将从1、课程定位与设计;2、教学内容;3、课程教学设计;4、教学方式与手段;5、教学疗效;6、课程考评和单元设计六个方面来对这门课程进行探讨。课程定位要弄清《会计电算化》课程在信息管理(财务方向)专业培养体系中的课程定位,我们须要从内外两个方面来评判。首先,从专业定位的角度来看,经济发展的整个外部大环境为我系融汇计算机能力与会计能力与一身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十分有利的外部环境,按照专业市场督查及听取行业、企业专家意见及建议,我们发觉我国在未来10内对于会计人才,尤其是国际化的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量还是十分大的。在现有的一千多万会计从业人员中,低学历和职称的会计人员所占比列特别大,并且主要集中在中、小型或则乡镇企业,尤其是福建地处沿海变革开发的前沿地区,外商投资企业布满珠江三角洲,对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结业生的需求必定呈现不断下降态势。 #
为此,信财专业的培养目标应以面向中小企业和社会中介机构培养会计核算、会计管理、财务管理和会计监督专业人才为主线。其主要就业行业领域为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会计管理;也可拓展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和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从事会计代理、会计咨询、审计鉴证和会计培训等。在明晰信财专业的专业定位的同时,〈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课程定位还须要和国家会计从业资格取证要求相关,会计行业的行业公路离不开各类资格证书的获取,曾有会计人戏称,做会计,不是在考试就是在去考试的路上。而在会计行业的一系列证书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则是能够从事这一行业的敲门砖。自2005年3月1日起我国开始施行了《会计从业资格(?http:?\/??\/??\/?view?\/?76716.htm""?)管理办法》条例,其中规定为了强化会计从业资格管理,规范会计人员行为,会计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而获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必需要通过《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以及《初级会计电算化》的考评。为此,融会内外大环境,我们将《会计电算化》课程定位如下:《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信息管理(财务方向)专业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体系中的专业选修核心课程,也是会计人员取得从业资格的必考课。
该课程集会计理论、会计技术方式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操作性。主要介绍借助计算机财务软件进行会计业务处理,解决计算机技术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问题,培养中学生的电算化会计职业能力。在课程体系中,这门课程是继《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课程之后开办的会计能力培养的核心课程,在信财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为后续的《财务管理》、《企业资源计划(ERP)》、《审计》等课程的学习以及此后的会计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奠定基础。他与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衔接得当,产生课程链路,对中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到主要支撑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将达到以下的知识、素质以及技能培养目标;知识培养目标:1.认识电算会计的意义会及重要性;2.熟悉电算会计的结构及有关概念;3.熟悉电算会计工作规范;4.把握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知识和各功能模块的操作要求素养培养目标:1.具备法治观念和规范意识;2.具有扎实的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较强的专业操作水平3.具有不断获取知识、开发自身潜能、适应会计电算化岗位变更的能力;课程的设计理念与思路通过对各种型企业进行了督查,对高职计算机和财会相关专业培养目标、就业岗位、课程体系的建立进行研究,我们确定了会计核算能力、财务报告剖析能力、计算机能力为信息管理(财务方向)的专业核心职业能力,其中,会计核算能力包括手工会计帐目处理能力、电算化会计帐目处理能力。
为此,根据会计电算化工作过程的要求我们提出了以下的课程总体设计理念和设计思路。(1)基于工作过程的总体设计理念本课程以培养中学生会计电算化职业能力为目标,以满足中、小型企业会计业务为根据,课程设计以工业企业为情景,在剖析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将会计电算化课程根据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式设计教学情景,让中学生熟练把握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的职业素质与技能,熟练地运用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会计业务操作,达到财政部对会计从业人员的会计电算化方面的需求。真正将岗位性、职业性和实践性合为一体。(2)具体设计思路一、紧盯就业岗位群要求,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建立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会计电算化》课程设计在会计职业岗位(群)剖析的同时,遵照“电算化会计工作流程剖析——电算化会计工作任务驱动剖析——基于会计工作过程学习领域设计”的步骤循序渐进的完成,通过对会计电算化工作过程的剖析及归纳,我们总结出26项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剖析、论证、归纳,我们可转换配置为10学院习领域。二、贯彻任务驱动的思路,工学结合,使课程实践教学与实际岗位须要实现“无缝”对接。课程整体贯彻任务驱动—模块训练-综合训练的设计思路,以任务承载知识点,根据岗位要求,将课程按知识点分解为26项典型工作任务及10个具体项目任务,通过任务施行把握知识要点。 #
在施行任务的基础上,按核算软件6大模块设计实训案例,举办模块技能训练,最后选定企业一个期间的真实业务,按实际岗位分工要求完成核算任务,提高岗位操作技能。三、将课程学习和中级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从业资格等职业资格认证结合会计电算化报名,使中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的选定原则——针对性与适用性本课程主要学习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财务软件实际应用。该课程重在操作,课程以典型工业企业的经济业务处理为主线,改变传统的章节式教学为模块式教学会计电算化报名,根据岗位要求,将课程按知识点分解为10项具体项目任务,通过任务施行把握知识要点,让中学生按步骤、分任务地进行学习。教学过程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互相渗透、同步进行,时间比列为1:1。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课程内容的组织兼具以下几点: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中,注意掌握理论够用为度的原则,着重会计电算化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3、教材的建设与使用结合会计电算化岗位工作流程要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按照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对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基本要求,选择了复旦学院出版社出版出版的《会计电算化实务》的教材,采用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系列教材,具有直观性和可操作性,以项目为载体,配置的实训项目的实训环境,以金蝶ERP-U8.61为平台,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重点训练中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三)课程教学设计1.以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构建课程内容依照会计工作的实际工作步骤、工作内容,以及完成该工作需具备的技能和知识来组织教学内容,根据“电算化会计工作流程剖析电算化会计工作任务驱动剖析基于会计工作过程学习任务设计”工作步骤,通过对会计电算化工作过程的剖析及归纳,我们总结出其26项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剖析、论证、归纳,我们可整合为10学院习领域,对学习领域进一步进行学习性工作任务的界定和序化,共界定出32个子学习任务,整个课程内容突出了对中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定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须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须要,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心态的要求。 #
另外,每位过程项目的学习都按以典型产品/服务(以“宏图股份有限公司”情景资料为背景)为载体设计的活动来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2.构建了以任务为驱动、“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我们在综合运用工作过程导向法、案例教学法、角色饰演法、情景式教学法、角色体验法、启发引导教学法,教学做一体化,产生了以任务为驱动、“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是一种构建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模式,它将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教学。而要实现任务驱动须要找到一个最佳的切入点,即实际会计工作任务,以一个实际会计工作任务贯串于全课程,产生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教学特点。在任务驱动学习模式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特定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并通过让中学生实际动手完成会计工作任务,来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构架,突出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3.模拟企业真实环境培养实际岗位能力采用真实企业的账证资料,并依照会计核算岗位的基本工作流程,让中学生熟悉并把握企业实际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建账初始化日常业务初审过账期终付钱会计报表财务剖析会计业务的全过程工作内容、操作方式和基本操作技能,让中学生把握实际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具体内容、步骤和操作方式,因而具备会计电算化工作各岗位所必需的会计核算能力;让中学生掌握各项具体的会计工作怎样通过不同的会计电算化岗位协同完成,因而搭建起会计工作整体框架,培养中学生的全盘会计电算化处理能力和各岗位的基本职业判定能力。 #
(四)教学方式与手段为突出对中学生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在课程教学中根据会计电算化岗位工作的基本流程,通过实际案例,借助财务软件完成整个会计电算化工作,实现课堂与实习地一体化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通过中学生边学边练、教师边教边指导,并针对实际财务工作中易错点进行加强训练,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在实践教学中通过演示实验、上机练习、课程实训、顶岗实习等教学方法,积极探求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着力提升中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借此实现结业生与会计电算化岗位的“零距离”结合。1、教学方式多样化(1)讲授法:会计电算化理论和会计软件的基本功能等内容主要以讲授法为主,结合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知识,通过讲授让中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理论有个初步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电算会计的原理。理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功能。(2)案例剖析法:将用人单位、实习单位的资料进行整合,编函授学案例,进行教学。(3)项目驱动法:以仿真企业的电算会计岗位实际工作任务为驱动,将各项任务界定为若干教学项目,每一个项目解决实际工作中的一个问题。我们将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分10个项目组织教学,各个项目又按照工作的须要界定为若干学习任务,通过对各任务的学习,中学生能全面把握会计软件在会计中的运用。
(4)情境教学法:分别饰演不同的会计主管、出纳、会计、账簿主管四个不同的角色,让中学生真实感悟实际工作的角色职能。(5)讨论法:提出财务软件中操作过程常常出现的问题,常常讨论,强化理解,便于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难点。2、教学手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对中学生进行知识讲授和实务操作演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班主任与中学生融为一体,改变过去以班主任为主体,中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中学生的思维,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改变传统单调乏味的语言表述的教学方式,增强了教学疗效。(五)教学疗效从中学生的考证通过率,中学生的学习反馈以及班主任水平提高一个方面来说明。(六)课程考评本课程的考评遵守以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以职业资格认证为参照标准,知识、能力、素质考评并重的原则,施行阶段考评和期终考评相结合的考评形式。本课程成绩考评由产生性考评和期终考试两部份组成,其中,产生性考评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即30分),期终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70%(即70分)。产生性考评由学习过程、实践环节和平常作业考评三部份组成,其中:学习过程考评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5%,其内容包括课上表现情况考评和缺勤情况;实践环节考评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其内容分为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平常作业考评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5%,其内容随课堂教学内容统一布置。产生性考评不合格者,不容许出席期终考评。期终考评内容分为基本理论考评和操作技能考评两部份,考评比列各占50%,理论上,早已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朋友可以减免考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