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一学生欲“弃医从文”刷屏网络

“我之于文章,犹君子之于美人焉。身虽有至,而心憧憬之。今则君子之欲求于美人矣。终日凄婉,求之而不得,寤寐面思之,殆可一悲也与……”近日,上海师范学院医大学一位中学生欲“弃医从文”的信刷屏网路。
#
该信逾千字,复印在一张纸上,通篇皆为文言文。在信中,该中学生写下自己对文学的热爱,希望从医大学转至文大学。由信中内容获知,其转专业的缘由,一方面是“高考既毕,欲入文大学。但是为高堂所要,志遂泯……理科之教,实难从心”,另一方面,“又见血辄昏”。
▲刷屏网路的“弃医从文”明志信。受访人供图 #
从办公室门缝里发觉这封信的,是上海师范学院人文大学教授洪治纲。读信后,洪治纲发同学圈道,“今有医大学以后生,欲转我院,投书敝室之门隙。其情之真,其意之切,让老朽感叹许久。” #
该信引起热议。有人留言表示“这文笔,不学英文可惜了”,也有人称,“以为英文系结业后就好过吗?学医起码有岗位在等你。”
洪治纲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曾经也收到过要求转专业杭州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隔一三年时常收到一次”,但此次收到信后他比较感叹,“还有人如此痴迷文学”。
#
但是,从北京师范学院其他院系转至英文系,并非易事。据洪治纲介绍,“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我们中学里的分数线是最高的。”
#
【关于报名志愿】 #
“家长不要把女儿当成私有产品”
洪治纲称,前述信函中,该中学生言及其爱好与父母意志冲突,让他印象深刻,“内容主要是指出父母不容许他学(英文)。” #
洪治纲追忆,每年,自己就会告诉新生父母,“大学是一个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安排、自我设计的时代。不要像在学校那样,把女儿当成自己的私有产品,你不能管得太多。并且有的妈妈听不进去。这个(寄信的)女儿就比较典型了。从信里看来,似乎是根据父亲的意愿(就读医学专业)。” #
▲杭州师范学院三墩学校。图据北京师范学院官网 #
洪治纲直言,“现在我们父母有个很大的特征,认为自己没成功,一定要儿子成功,要儿子成龙成凤,寄寓偏低的希望。自己呢?不考虑自己。这是没有道理的。” #
让洪治纲记忆犹新的是,“有的女儿都早已考上研究生了,我们都投档了,档案都调过来了,而且父母给他找了工作,一定要来退。女儿哭着要读书,父母也跟在前面,哭着要他工作。我说,你把女儿当私有产品了,他说‘哪个家不是这样’。现今报名我们中学的研究生,也不是很容易。我告诉父母,你剥夺了另外一个儿子的入学机会。假如我不投档你家女儿杭州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别的孩子就投档进来了。有时一个研究生即使不是哪些大事,并且会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啊。父母就不同意,就哭啊,闹啊。” #
【关于英文系定位】
#
常被误觉得“就是瞧瞧诗歌和小说” #
洪治纲告诉红星新闻,成功转入英文系的中学生甚少。“像我们明年,英文报名将近200人,只收了16个人;今年只收了12个人。但我们早已超饱和了。好多中学生想转入我们大学,缘由好多。有的可能是认为理科很累,有的是喜欢英文。但一时半会儿进不了这个专业门槛。”
与此同时,虽然转专业成功,也并非意味着学业上一片坦途。“我们英文系的中学生一进来,是系统学习的。(有的中学生)半途上插进来,就根本不晓得英文专业是如何回事。”洪治纲直言,英文系被一些人误觉得“就是读读古诗歌赋和小说”,事实上,英文系的学习“专业素质,肯定是第一位的”。 #
▲杭州师范学院首任院长经亨颐铜像。图据北京师范学院官网 #
曾几何时,相较于“自由而无用”的文学,不少人更倾向于选择更“实用”的专业。“很正常,”洪治纲称,“我认为这是全球性的问题。例如西方社会,没有文学这个专业。整个日本,只有一两所学院还有文学课。”
洪治纲觉得,在社会高速发展的明天,“文学就应当回到文学正常的位置上来,社会学就回到社会学的位置上来。文学解决文学的问题,社会学解决社会学的问题。假如哪门学科能解决别的学科不能解决的问题,一定是不正常的。” #
红星新闻记者彭莉 #
编辑李彬彬
#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