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

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对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至关重要。近些年来,在社会、政府和非遗传承人的共同努力下,“非遗+演艺”“非遗+饮食”“非遗+特色村镇”等业态纷纷出现,为非遗发展、传播、传承奠定了良好基础。尤其是随着网路直播走入大众的日常生活,许多非遗传承人在数字时代“乘风破浪”,依托互联网平台,开办直播间进行文化汇演,令非遗焕发出青春活力与光彩。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弘扬与传播的关键还是在于人,怎么提高非遗从业者的传播理念和传播技能,适应新时代文化弘扬与发展的要求,是亟待解决的困局。
2023年,上海网路文化商会申报了上海文化艺术基金2023年度捐助项目——“非遗新媒体人才孵化专项培训项目”,目前项目已通过审批。拟通过新媒体帐号和内容营运形式、传统文化类帐号怎么直播带货等内容赋能“非遗人”,培养不多于20个非遗项目的传播人才,帮助“非遗”传承人和传统文化类店家更好借助网路新媒体平台展示和传播“非遗”,扩大项目影响力,为“非遗”传承人带来更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使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
01培训安排
#
培训内容 #
非遗新媒体人才孵化专项培训周期制定为三个月,以理论培训讲课、观摩学习交流、实践练习等形式展开。
时间安排(拟)
理论培训:2024年4月1日-4月30日。完成全部线下理论培训学习,线下集中教学,工作日、周末穿插进行。 #
观摩学习&实践练习:2024年5月1日-6月30日。抵达非遗项目单位、直播基地等现场观摩学习及实战练习,学会非遗新媒体传播方式论,并产生成果展示方案。
注:具体时间安排开班前发布课程表,并将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总体不多于120课时。 #
师资设置 #
非遗新媒体人才孵化专项培训项目,聘请新媒体行业专家、平台营运专家、MCN机构一线营运专家讲课分享,拓展学员非遗新媒体创新与实践思路,搭建同行经验交流分享的机会。
课程介绍
理论培训讲课:围绕新媒体知识体系、非遗帐号IP定位、“非遗”如何出圈;短视频营运体系、直播营运体系、了解行业规则等理论学习为主。 #
观摩学习:率领学员去直播基地视察,现场实践教学,经验团队帮助学员做样板设计、对标拆解,学员学会技巧论。
实践练习:命题作业、直播间播出,学员学会短视频+直播独立操作。
成绩评定与成果展示 #
培训届满,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学员可把握技能独立操作,每个学员拍摄制做4-5个短视频,部份学员尝试独立直播,由项目专家评审组对考评合格的学员颁授毕业证书。
02培训对象 #
招生时间
即日起至2024年1月31日(名额有限,招满即止)
招生范围 #
面向南京地区北京新媒体培训,择优投档20名“非遗”传承人和传统文化类店家。
招生条件 #
入围学员年纪原则上为25周岁以上,爱党爱国,知法守法,品行端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相关从业人员。为保证培训疗效,学员到课率不高于90%。
03报考形式 #
报考需递交电子版的报考材料,填写完成后请打包发送至邮箱(文件名称为“姓名+单位+非遗新媒体人才孵化专项培训项目”)
(一)本人所属非遗项目介绍、非遗单位介绍及个人情况简介;
(二)身分证扫描件(电子版); #
(三)如实填写项目报考表(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报考表)。 #
扫码获取报考表
04投档形式 #
学员可以自主报考,或通过商会组织、机构推荐报考。报考学员需递交相应资料,由评审团队对报考人员进行甄选,确定最终名单。名单确定后,由指定人员与学员联系确认,并完善学员培养档案北京新媒体培训,完成投档手续。
#
05培训管理 #
为提升培训实效性,承办方将对每个入围学员施行全程跟踪管理、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课考核相结合的模式,使学员对课程的参与度和总体掌握愈发到位,使仅重视信息的传递过程弄成了重视信息吸收的内化过程,展现个性化自主学习。 #
在培训中学员发生下述任一情况,取消其培训资格: #
1.严重违背国家法律和培训有关的规章制度的;
#
2.在学习中给培训导致不良影响和重大经济损失的; #
3.在学习、创作实践中,弄虚造假或抄袭别人成果的;
#
4.培训期间学员个人身体出现健康问题,医疗责任自负。
#
06报考咨询
#
刘亚凤 #
李菡
(咨询时间:周二至周日早上9:30——11:30中午14:00——17:00)
#
07非常说明
往期培训顿时 #
上海文化艺术基金简介 #
上海文化艺术基金是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发起筹建的公益性基金,重点围绕舞台艺术创作、文化传播交流和艺术人才培养三大领域举办捐助。基金面向社会接受申报、资助过程受社会监督、资助成果由社会共享,最大限度调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积极性,搭建了一个开放平等、公开透明的艺术捐助体系,充分发挥全省文化中心的示范推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