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之变局——中国历史上的奇闻

1895年曾经太上皇、官僚、士绅大多数生活在传统的思想世界里。西方资本主义沙俄发动的历次侵华战争,也都以中国的失败和签署丧权国的不平等条约而告终。但随着硝烟的暂消弭,朝野上下在受过一阵错愕和发生一番扰攘以后,很快就又恢复老样子。仍然是文恬武嬉,歌舞升平。严重的内忧外患,不但无法使这个昏迷的,陷于僵硬状态的帝国的大多数统治者们惊醒、振作。她们在自欺欺人的“自强中兴”和所谓“中外和好”的梦幻中自我沉醉。乙未大胜和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签署,情形已和已往不同了。一则是此次战争败得太惨,台湾提出的条款太严苛。甚或是此次战争的对手是中国人仍然看不上眼的小国——日本。战后社会各阶级都是极大的惊艳和愤慨疾首。落败的结局使光绪臣子蒙遭到无法承受的耻辱与剌激。他痛感国事危艰、危亡将至,“若不变法图强,社稷难资保守。”前线将领、朝臣和士医生纷纷上折条陈反对议和,18个节度使中10个反对和约,彩霞林院侍读奎华等一百五十五人联名上书觉得“日本提出的赔款、割地的各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山西,东窥三省(奉天、吉林、黑龙江)四夷入侵,各示所欲’”。张之洞和易顺鼎的供词强调,“如批准条约,除了香港人民反抗打人,各市军民也‘必致痛哭深怨,断不甘愿。’结果会弄得‘民穷财尽,国防解体,陆军无归宿,空军无神器,‘各国侵凌,商人嗟怨,外患迭至,内变将出’,‘地险商利,饷力节度使,一朝夺尽神人共愤。’‘行见奉(天)、锦(州)、登(州)、(蓬)莱一带不复立锥,江浙粤各疆马关条约的影响,不复能安忱,南宁、海面,皆非我有,饷械无济,而船运即穷;战争无能布置而海防又立穷。中国将来必无可办之倒幕。’”而作为知识分子的进京赶考的举人们则掀起“公车上书”运动,要求朝廷拒和、练兵、迁都、变法。另一方面革命分子马关条约的影响,以孙佛山为首的革命运动亦展开,他在《马关条约》签订前的1895年2月领导兴中会发动南昌起义,主张推翻满清,构建共和立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