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名上海高三学生走进复旦大学“面试”被录取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唐安国指出:“这是中国高考制度改革的破冰之旅。1然而,从绝对明确的笔试到相对模糊的考试面试之余,人们仍然关心面试能否保证公平性?这一次改革能否为相对僵化的高考制度注入活力?
#
从“人纸竞赛”到“面对面交流”
这是新中国教育史上从未有过的一次高考:考场里,一张桌子,两把椅子,还有一个计时器。 桌上放着前来面试的学生的自荐信、个人基本信息表、高中三年各科成绩单、两封推荐信——至少一封是老师推荐的,还有证明材料日常表现的各种能力。 、获奖证书、特长证书... #
与传统的高考不同,答卷上没有“沙沙”的书写声,也没有紧张难耐的考试气氛。 “人与纸的竞争”变成了“面对面的交流”。
在复旦大学光华楼,有150个这样的考场,有150名面试教授住在其中。 1208名学生走进了上届电脑排名对应的5个房间。 每个学生在 5 个房间中每个房间呆 15 分钟。 经过总计75分钟的“一对一”面试后,教授们将做出综合判断:这个学生能被复旦大学录取吗?
#
一位名叫杨的高中生在自荐信中写道:“我最喜欢的专业是临床医学。” 所以在采访中,他被问到:“很多媒体都披露了医生收红包的事件复旦附中自主招生,您对医德有什么看法,如何避免‘红包事件’的发生?”
“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哪些矛盾?您有何看法和看法?” “有些计算题可能需要苦思冥想才能得到答案,你有这样的经历吗?举个例子,分析一下你当时的心情。” 这是七宝中学高年级学生卢鹏程在采访中提出的上海问题。 在老师的推荐信中,他认为小鲁在数学和管理方面有着杰出的天赋。
#
与以往高校实行的保送生、选拔优秀生、5%“自主招生”等政策不同,此次改革的突破口在于“面试决定录取结果”“学校有最终决定权”。说。”
自3月2日复旦大学发布自主选拔招生改革方案以来,已有近6000名注册学生通过复旦大学申请资格测试,1208名学生入围面试,最终面试录取300名学生,约占复旦大学招生总数2006年招生比例为10%。
值得一提的是,这300名录取考生还必须参加6月份的统一高考。 高考成绩不会影响录取结果。 #
高考接力棒不变,素质教育是一句空话
#
行知中学学生姜林的话很有代表性。 他说,在采访中,他确实有“书只有用了才有用”的感觉。 出题者不拘泥于课本,将社会关注的考试提升到重要位置。 “要回答好这样的问题,临时准备是没有用的。面试考验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没必要死记硬背书本知识。” #
一位考生则有不同的看法:“自从2月18日我被学校确定为自主招生对象后,我把语文、数学、外语、物理4门科目的复习增加到了10门科目,每天晚上12点睡觉。 推迟到凌晨 2 点 1 睡觉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表示,这次改革的一个重要信号是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当代大学生最缺乏的是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如果高考的接力棒不改变,“唯分数”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改变,中国的素质教育将成为一句空话。 “试卷再好,也不能检验考生的综合素质。” #
复旦附中副校长吴健表示:“学校一直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大力推行应试教育,就连校长都快成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复旦的面试招聘是一个如果这种选拔方式达到一定规模,那么从高中到初中乃至小学,大家都会重新审视:我应该如何抚养孩子?
秦绍德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改革,带动中小学改变‘只做分数’的传统培养模式,让学校、老师、家长、学生自觉地在综合素质培养上下功夫,为改革贡献力量。”为基础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杨晓伟表示: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发展之所以遇到阻力,就是“高考接力棒”没有换。 复旦的改革将对提升中小学质量产生巨大影响。 教育事业的加速发展可以起到催化作用,也可以为全国高校自主招生改革提供示范。 #
面试能公平吗? #
很多学生家长都有一个焦虑:面试中人为因素较大,如何体现公平性?
#
秦绍德表示,复旦为此次招生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和科学严谨的程序设计,确保此次改革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要求实施——无论是面试考生还是最终名单被录取的候选人。 ,将适时在网上公布,不接受“溜学生”。 学校纪委将参与招生的各个环节,整个招生过程将接受高等教育部门和媒体的监督。 #
秦绍德介绍,学校成立了由150名不同学科领域教授组成的专家面试组,并提前对专家组进行了严格的面试培训。 采访组由五人组成,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技术科学、自然科学、学生德育五个领域的专家。 他们兼顾文理,是中青年的混合体。
#
面试前半小时,计算机随机抽取候选人并将其分配到不同的专家面试组。 一对一面试结束后,五位面试教授完成了学生“A、B、C、D”四种类型的面试评分。 一组教授将讨论候选人的面试表现。 如果没有异议,则表示“通过”。 如有异议,由招生改革领导小组牵头,召集面试教授进行审查。 经过讨论,如果该候选人确实是在某一领域具有特殊才能的候选人复旦附中自主招生,所谓的“有才华”的人可以举手,通过复议“通过”。 专家名单、专家分组名单、学生分组名单严格保密。 #
值得一提的是,每个面试室都放置了录音笔,记录考生的整个面试过程。 如有必要,录音可作为第一手资料进行回顾,做到“尽量不放过任何一个未来的人才”。
#
复旦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郑方贤强调:在这次改革中,学校的声誉至关重要。 但不少家长仍表示,面试成绩教授主观性较强,督导队伍中应纳入家长代表,才能体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
“高考没有错,错的是分数优先的录取方式。” #
对于“复旦模式”,教育界也存在不同的声音。 上海师范大学现代教育研究所所长杨德光认为,要真正实现“自主招生”,不应该让学生统一考试。 他说:“这仍然会导致学生整天应对考试和分数。最好不要搞‘自主招生’,增加学生的负担。”
有教育专家也表示,在一定时期内,高考仍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的主要形式,但有必要建立统一考试、多元化考试相结合的高考招生制度。 ,多元化选拔录取。
#
秦绍德表示,在现阶段高校资源有限、高度关注社会公平的情况下,高校自主选拔前必须进行测试,因为面对成千上万的考生,初选必须有一个合理的标准。 “根据国外大学的经验,如哈佛、耶鲁大学,他们在自主录取前初步选拔学生,主要依据考生的“中学水平考试”成绩,这是大多数高校认可的标准化考试。但我们没有统一的《中学水平考试》可供参考。”
#
一直致力于研究教育问题的熊丙奇教授表示:“复旦的招生改革是一次有益的尝试,自主招生的真正意义在于打破‘一考决定人生’的集中招生制度。” “高考本身就是错误,但错误在于分数。如果把高考当作标准化考试作为唯一的选拔标准,那么意义就完全不同了。” #
相关链接:
#
复旦首次面试录取:高考成绩与大学录取存在脱节 #
复旦、上海交通大学自主招生:上大学,面试说了算 #
重点访谈:直面中国大学首届自主选拔录取 #
高校首次媒体直接聚焦自主选拔录取全过程(图)
业界反应: #
复旦大学实行面试录取,山东暂时不实行面试录取。
#
复旦、上海交大“面试招生”广东高校暂不效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