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省市公布新高考改革方案2023年实施“3+1+2”模式

4月23日,8省份发布了新中考变革方案 #
方案将于2023年即将施行 #
新机制、新分数、新组合 #
即将上线 #
总分750分,
#
采取3+1+2方式 #
其中语数外各150分,使用全省卷 #
从2023年春季入学的 #
初中一初三师生开始推行。 #
下边我们来看下八省份新会考的具体方案
青海:2023年起推行“3+1+2”模式
#
“3”指的是全省会考课目英语、数学、外语三门,每科150分;“1”指的是考生在历史和地理课目中任选一科为首选课目,每科100分;“2”指的是考生在再选课目政治、物理、化学、生物五门中任选两门,每科100分。
不再分文工科,总分仍为750分。该新会考变革方案将从四川省2023年春季入学的高中新生开始推行,即2023年投档新生时将根据新会考机制来进行。 #
新中考变革方案则要求以高校专业组为志愿单位,一所大学可设置多个高校专业组,每位高校专业组内可包含数目不等的专业。考生可以补报同一所大学的多个不同“院校专业组”。
补报志愿时,广东省非提早批垂直志愿投档拟推行分段补报志愿的方法,根据考生总成绩,从高到低分段补报志愿和投档:第一段考生先补报志愿,录取投档。以后剩余计划再次发布,未被投档的第一段考生和第二段考生补报志愿后,再进行录取投档,借此延后,第三段志愿补报和投档后,如仍有高校专业未完成计划的,推行征集志愿。
#
在大学招生投档体制方面,湘潭普通大学招生投档将不再依照大专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等进行分批次录取。2023年起,普通大学招生投档只分辨提早批和非提早批两个批次。
#
山西:2023年起听力成绩记入英语成绩
从2023年起,考生中考总成绩由统一会考的英语、数学、外语成绩和选择性考试的首选考试课目和再选考试课目成绩构成,也就是何谓的“3+1+2”模式,总分为750分。
#
其中:英语、数学、外语以原始分记入总成绩,满分均为150分,其中英语听力部份30分,面试部份120分。
#
2023年、今年,听力成绩不记入英语成绩,英语成绩以考生英语面试成绩的1.25倍记入;从2023年起,听力成绩记入英语成绩。
#
选择性考试课目中地理、历史2门首选课目以原始分,物理、生物学、思想政治、地理4门再选课目以等级分分别记入总成绩,各科满分均为100分。选择性考试成绩曾经有效。 #
从2023年夏季入学的高中高二师生起,普通中学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两类,合格性考试成绩作为普通中学师生结业以及大学同等学力认定的重要根据;选择性考试成绩记入会考总成绩,作为大学招生投档的重要根据。 #
选择性考试每年组织1次,与全省统一会考同期进行,普通中学在校生仅限高中高二师生出席;中学阶段其他学院结业高二师生和社会人员出席选择性考试,与普通小学在校生同时进行。
石家庄:选考课目共12种组合,将记入总成绩 #
从2023年春季入学的高一一高二师生开始推行会考综合变革。选用“3+1+2”模式,满分为750分。 #
普通中学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其中,合格性考试覆盖所有课目,每年组织2次,分别安排在5月和12月。而选择性考试课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等6个课目,出席统一普通会考的考生均应出席选考课目的选择性考试。
选择考由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组织监考、统一发布成绩。从2023年开始施行,每年组织1次,时间安排在曾经6月末全省统一会考同期进行,普通中学在校生只好在高中高二出席选择考。每科考试时长均为90分钟,每科卷面满分为100分。
#
选择考课目中,地理或历史以原始分展现,并记入考生总成绩。其余4科包括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等根据等级赋分方法以转化分的方式展现,并记入考生总成绩。
#
山西:地理、历史须选一门 #
2023年起,海南中考考试课目设置为“3+1+2”组合形式2021高考改革最新方案,即由全省统一会考英语、数学、外语3门课目和普通中学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3门课目(1门首选课目+2门再选课目)组成,满分为750分。 #
在投档形式上,普通高等中学招生根据考生总成绩,参考综合素养评价,推行“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分类录取投档;根据地理和历史分类编制计划、分类划定分数线、分类录取投档;硕士段招生除提早批次外,推行同一批次投档。 #
湖北:投档将参考综合素养评价 #
课目设置将选用“3+1+2”的方式。其中,“3”指英语、数学、外语这三门会考课目;“1”是考生从选择性课目历史、物理这两科中选择的一门,“2”是考生从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这四科中选择的两门。新会考变革方案将从2023年起推行。
从2023年起,南京省大学将合并本一本二批次,根据地理、历史等课目类,分开计划,分开投档。
#
根据新会考变革方案,大学投档根据为考生中考成绩以及大学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同时还将参考中学阶段综合素养评价。 #
广州:部份选考课目采取等级赋分方法计分 #
按照方案,广西省大专和本科招生投档考试适当分开,分冬季会考和冬季会考两类。其中,硕士大学考试招生主要安排在冬季进行,考试课目按“3+1+2”模式设置,部份课目采取等级赋分方法计分。方案将从2023年中考开始执行。 #
会考总成绩为750分,其中“3”和“1”直接选用卷面分,共550分;“2”实行等级赋分,各100分,起点赋分30分2021高考改革最新方案,界定为A、B、C、D、E5个等级。 #
对于选考课目,方案强调,将普通中学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两种。合格性考试成绩既作为师生结业和大学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根据,也作为冬季会考招生的根据之一。 #
选择性考试成绩记入会考总分,作为普通大学秋季会考招生投档的根据之一,仅限曾经江苏省冬季会考的考生出席,一年考1次,成绩曾经有效。
山西:英语或将推行“一年两考” #
2023年起,推行新的普通高等中学考试招生机制,会考课目设置采取“3+1+2”模式。其中,英语课目考试含听力和面试两个部份,待条件成熟后推行“一年两考”。 #
2023年起,推行新的高职高校分类考试招生体制。2023年起,高职高校分类招生与普通大学招生相对分开,成为高职高校招生的主渠道,推行“文化素养+职业技能”评价方法,不再单独组织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
对于中职中学结业生,将根据中职小学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职业技能检测成绩,参考师生综合素养评价择优投档。投档总成绩750分,其中公共基础知识(育人、语文、数学、英语)的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成绩300分,专业基础知识的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成绩250分,职业技能检测成绩200分。
#
面向普通中学结业生招生时,师生须出席职业适应性检测,根据普通中学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参考师生综合素养评价及职业适应性检测结果择优投档。投档总成绩750分,其中物理、数学、外语每门各占150分(原则上按普通中学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题面分值100分的1:1.5比列转化),思想政治、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每门各占100分。 #
上海:按地理历史两类型分列计划投档
上海从2023年春季入学的普通中学一高二师生开始推行“3+1+2”模式。在投档形式上,按地理、历史两个类型分列计划、分开划线、分别录取。 #
《实施方案》指出,上海从2023年春季入学的普通中学一初三师生开始,全面推行普通中学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学考)。学考分为合格性考试(以下简称合格考)和选择性考试(以下简称选择考)。其中,合格考各科成绩合格是中学生结业、普通中学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根据;选择考成绩记入普通高等中学统一会考招生投档时的总成绩。 #
在考试时间方面,合格考中11门学科的面试推行全科开考,每学年组织2次。选择考从2023年开始施行,每年组织1次,时间安排在当初6月末全省统一会考时一并进行。 #
·专家剖析·
#
3+1+2方案,并非比3+3更优, #
而是更适宜某些省份的办学条件
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教授) #
4月23日,广州、湖南等省重磅公布《深化普通大学考试招生体制综合变革推行方案》。宣布从2023年入学的高中师生开始启动新中考变革,并发布详细的变革方案,与之前早已启动新中考变革的6个省推行3+3课目组合不同,这两省均选用3+1+2方案。“3”即全省统一会考的语数外,“1”是由考生在地理和历史两门中选择1门,“2”是考生在思想政治,物理,物理,生物五门中选择两门。据报导,另外6个从2023年启动新会考变革的省份,也将选用3+1+2方案。 #
因为3+1+2方案,不同于3+3方案,所以,这8省的方案,导致舆论对这两种课目组合方案的利弊比较。首先应当明晰,3+1+2方案并非比3+3方案更优,也非对此前3+3方案的否定,而是从各县的现实条件出发,采取与现阶段办学条件相适宜的课目组合,随着这种省的办学条件逐步建立,也可调整方案,推行3+3方案。而不仅进行课目变革此外,会考变革应切实进行投档体制变革。 #
有部份舆论觉得3+1+2方案是对3+3的优化,并由此否定3+3方案,这些论调并非理智。3+3方案在扩大选择权方面是值得肯定的,而扩大师生的选择权,是会考变革的重要方向。3+3方案在实施中出现问题(主要为世俗选科、选科缺失,选课走班变为“套餐制”),有多方面成因,包括3+3方案原本设计的选考次数、时间、赋分方法不够科学,学院招生专业提出的课目要求不缜密(这些专业招生提出课目不限、或三门课目满足一门即可),以及学校办学条件(师资、课程、场地、学生生涯规划教育)跟不上变革的要求。
#
虽然,3+3方案的问题,是可以通过建立3+3方案本来的设计(调整选考次数、时间安排、赋分方法),以及要求学院科学论证,提出严苛的选考课目要求,以及增加大学建设标准来加以加强的。如选考只考一次,学院招生专业工科科专业尽量提出必考一门数学,部份专业必考两门或则必考三门,按中考变革要求,降低中学师资搭载,加强师生生涯规划教育,由此让扩大师生选择权的变革真正落地。为此,早已推行3+3会考变革的省市,应当坚定推动变革,而不是变为3+1+2。
#
从扩大师生选择权视角看,3+1+2降低了8种选择组合,但是地理与历史课目不能同时选择,因此,这显然限制了师生选择权。而之所以有人觉得这“更优”,这是考虑到学校的详细办学条件,因为3+6选3有20种课目组合,7选3有35种组合,这对大学办学条件提出很高要求,而3+1+2只有12种组合,这对大学办学条件要求要低太多。因而,教育部委和中学会认为3+1+2更容易操作。
也就是说,3+1+2或许更适宜某些地方的办学条件。相对于之前的3+工科综合和3+工科综合来说,也扩大了师生的选择权(从二选一变为12种选择),所以,可以把3+1+2方案,理解为3+文理综合到3+3方案的的“中间版”。一步到3+3,对大学办学条件要求太高,而3+1+2更现实一些。
然而,就是推行3+1+2方案,也要明晰,在课目变革框架内,3+3只是3+1+2方案的方向,在某些地方建立大学办学条件,强化对中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后,也可适时推行3+3方案。因为3+1+2也提高了师生的选择权,满足师生选择权,引导师生合理选科,也须要中学推进师资、课程建设以及对师生的指导,这和3+3课目变革,对大学学院的要求是一样的,也是力度不同而已。
应当意识到,不论是3+3课目变革,还是3+1+2课目变革,这属于考试变革范畴,倘若不变革按总分投档的机制,课目变革的价值是非常有限的,师生和父母还是会只关注会考成绩,由此会导致世俗选科等问题。要破除基础教育的唯分数论,就应当加强投档体制变革。详细而言,就是要大力推动综合素养评价投档变革。这一变革在杭州、上海、山东、江苏等地推行,早已取得不错的变革疗效,应加强力度在全省深化。包括还没有启动课目变革的省市,也要加强综合素养评价投档变革。 #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