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商局营业执照年检,一键操作,轻松搞定

申请:申请登记为家庭经营的,以主持经营者作为经营者登记,由全体出席经营家庭成员在《个体工商户开张登记申请书》经营者签名栏中签字给以确认—受理—审核—决定。对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方式的,自收到《受理通知书》之日起二个工作日发放营业执照。
营业执照代表企业的身份证明,如果没有取得工商营业执照,就不能在市场上从事一切经营活动。工商营业执照由当地的工商局颁授,有工商部门统一管理。取得营业执照的企业,从第二年起每年的6月30号要进行年审手续。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河北工商局营业执照验车的流程。 #
营业执照如何验车? #
公司营业执照须要在每年的3月到6月进行工商验车,其流程与递交的材料如下: #
一、营业执照工商验车的基本程序
1、企业办理、报送验车报告书和其他有关材料。 #
2、登记主管机关受理初审验车材料。 #
3、企业收取验车费。 #
4、登记主管机关加贴验车标示和加盖验车戳记。
#
5、登记主管机关发还企业营业执照。 #
二、参加验车的企业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先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企业验车主管部门发放《年检报告书》。领取验车报告书时,应携带本企业营业执照副本。目前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制订的《年检报告书》有四种,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企业。 #
(1)《公司年检报告书》。《公司年检报告书》适用于根据《公司法》筹建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其封面为粉红色。 #
(2)《企业法人年检报告书》。此验车报告书适用于根据《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及其实施条例登记注册的企业法人,包括未依照《公司法》规范的公司。 #
(3)《年检报告书》。此验车报告书适用于根据《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及其实施条例登记注册的,领取《营业执照》的分公司和其他经营单位。也就是说适用于一切非法人的企业和经营单位。年检报告书封面为红色。
#
(4)《外商投资企业、外国(地区)企业验车报告书》。此验车报告书适用于已登记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在中国境内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外国(地区)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国(地区)企业验车报告书为红色封面。
上述四种验车报告书填好后,企业应该在规定的期限内将验车报告书及其他有关材料一并报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企业验车主管部门。凡是填写《公司年检报告书》和《企业法人年检报告书》的企业,应当报送如下材料: #
(一)《公司年检报告书》或《企业法人年检报告书》(一式两份); #
(二)年度汇总资产负债表;
#
(三)年度汇总损益表; #
(四)营业执照副本(一份); #
(五)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凡是填写《年检报告书》的企业,应当递交下述材料: #
(一)《年检报告书》(一式两份);
(二)营业执照副本(一份);
(三)由所属法人的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企业法人图章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
(四)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
凡是填写《外商投资企业、外国(地区)企业年检报告书》的企业,应当递交下述材料: #
(一)《外商投资企业、外国(地区)企业验车报告书》(一式两份); #
(二)年度资产负债表;
(三)年度损益表; #
(四)审计报告书(或称查帐报告); #
(五)验资报告(资金已到位且已递交过验资报告的除外);
#
(六)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
(七)营业执照副本(一份)。 #
登记主管机关初审验车材料
#
登记主管机关收到企业报送的验车材料后,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认真初审,发现如下问题,视情节轻重,依据《企业法人年度检验办法》等有关规定给与适当的处罚:
#
(一)在规定的验车期限内未申报验车材料的,处以二万元以下罚金,责令并责令办理年审手续。
#
(二)年检中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处以二万元以下罚金,并责成责令改正;逾期不改的,再处以二万元以下罚金,直到吊销其营业执照。 #
(三)在规定的期限内未申报验车材料,且在住所查无下落的,吊销其营业执照。 #
(四)确已停业,但未按规定申领注销登记的,责令责令补办注销登记,逾期不代办的,吊销其营业执照。
#
(五)连续三年不出席验车的,吊销其营业执照。 #
登记主管机关对应具备但不具备企业法人条件或有严重违法行为须歇业整治的企业法人,暂缓通过验车,并依法进行处理。待导致暂缓通过的诱因去除后,再办理年审手续。 登记主管机关加贴验车标示或加盖验车戳记
对经过初审通过验车的企业河北工商局企业查询,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其营业执照上加贴当初通过年度检验的标示或在其副本正面或背后年度检验栏中加盖登记机关年度检验专用章。
企业营业执照验车是通过工商部门进行初审,如今国家早已逐渐简化了年审流程,通过网上申报就可以验车。对于早已取得工商营业执照的企业,每年要抵达工商所进行年检登记,逾期都会有罚金。具体内容,大家可以参考河北工商局营业执照验车的流程。由于每位地方的新政会不一样河北工商局企业查询,具体还是以当地新政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