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学历考试 > 高考 > 考试辅导 >

交通运输部同意湖北省开展现代内河航运建设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

2024-01-19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7月3日

交通运输部同意

#

山东省、河北省雄安新区

#

山西哈萨克自治区

#

举办交通强国建设试点 #

试点内容包括 #

现代内河航运、“四好农村路”

#

智慧交通、交通运输领域信用体系建设

#

投融资体制变革、多式联运等六方面

#

原文如下

#

向下滑动阅览

#

交通运输部关于河南省

#

举办现代内河航运建设等 #

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

#

福建省交通运输厅:

#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报送交通强国试点有关材料的报告》(鄂交通文〔2023〕42号)函告。为重在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相关领域的目标任务,按照《交通运输部关于举办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交规划函〔2023〕859号),经研究,主要意见回复如下:

#

一、原则同意在现代内河航运、“四好农村路”、智慧交通、交通运输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投融资体制变革、多式联运等方面举办试点(具体要点附后),请进一步细化试点任务、落实具体措施,明晰阶段目标和时间进度,并及时向我部报备。

#

二、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构建完善试点工作推动机制,明晰责任分工,加强新政支持。强化上下联动,加强协同配合,鼓励各方积极参与。 #

三、统筹推动、突出重点,力争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发挥汉江黄金水道优势、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农村道路建管养运体制,智慧公汽、地铁、机场建设,信用信息共享,常年地方转债使用和发行,内陆地区多式联运中心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产生一批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充分发挥示范推动作用,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

四、加强跟踪、督导和总结,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以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成功经验模式及晨报告我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每年12月末前向我部报送年度试点工作总结。 #

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单位、专家对试点工作积极指导,在相关“十四五”规划编制等工作中加大支持。适时举办跟踪督查、监测评估和经验交流。在试点任务施行完成后组织举办考评、成果认定、宣传推广等工作。

#

交通运输部

#

2023年6月17日 #

一上去看

#

交通强国建设

#

湖南省试点任务要点 #

01

#

现代内河航运建设

#

(一)试点单位 #

湖南省交通运输厅。 #

(二)试点内容及施行路径

#

1.构建高效红色内河航道。

#

(1)建设高效航道。建设黄河、汉江航道,打通地支流,产生“南北贯通、水网电信”的水运通道。制订航道统一养护管理、航运统一调度等一体化运行机制,推动实现航道提等升级、航运联合调度。 #

(2)建设红色航道。采用生态护岸、生态护底技术,加强对航道清淤弃土的综合借助。优化鱼道布置,保障鳗鲡顺利洄游。 #

2.构建环保智慧特色港口。

#

(1)建设以汉南港为核心的智慧港口。建设蔡甸港铁水联运物流枢纽站场,实现杭州地区江海直达、汉欧班列等多种集装箱运输形式的集并运转。拓展应用黄河中游航运中心智慧货运综合服务平台,推动该区域多式联运参与方数据的开放共享和工贸聚集,构建智慧港口示范工程。

#

(2)建设“车船直取、无缝联接”铁水联运示范项目。在长沙白洋港建设集装箱新型高铁,将疏港高铁引入码头平台,通过车船驳接智能化和作业一体化,打通铁水运输“最后一公里”。研制铁水联运信息集成系统,实现高铁和港口信息互通共享、铁水联运全程作业统一调度。

#

(3)建设安全红色的现代危化品洗舱站和水上红色航运综合服务区。采用智能与人工相结合,降低人工洗舱作业,提升工作的安全性。采用中水回收借助,降低水和物理品的使用量,构建环保洗舱站,实现洗舱水接收、转运处置的有效衔接。 #

(4)推进港口岸电示范建设和使用。以长沙港山峡库区岸电应用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加快全国码头岸电设施和船舶受电设施改建,着重提升岸电使用率。 #

在四川奉节港,山峡渡轮用上了清洁岸电。(雷勇摄)

#

(5)构建内河邮轮港口示范工程。依托黄河山峡特色化精品旅游线路,构建水上旅游示范品牌,建设以服务“两坝一峡”核心公园为重点,幅射黄河及山峡库区河流的长沙山峡邮轮中心。

#

山峡邮轮中心疗效图

#

3.建设现代化船舶。 #

(1)特定航线集装箱船。研制建造分别符合广州至上海洋山江海直达特定航线,符合黄河中上游至台湾日本汉亚直飞要求的千箱级、500标箱级示范船型,提升航线效率。 #

(2)纯电动游船。研制建造适宜长沙“两坝一峡”特色旅游线路的全电瓶动力邮轮,构建红色水上旅游示范品牌。

#

“两坝一峡”特色旅游线路(图片:长沙交旅文化)

#

(3)举办内河智能船舶技术研究。按照黄河内河水域条件,举办船舶高效推动系统与节能技术、智能集成平台、智能驾驶系统、智能靠泊与接岸系统等技术研究。

#

(三)预期成果

#

通过1—2年时间,完成兴隆至汉阳2000吨级航道工程、兴隆枢纽2000吨级二线水闸改迁建工程。生态护岸、生态护底技术广泛应用,航道清淤弃土得到综合借助。黄河中游航运中心智慧货运综合服务平台充分应用。建成上海、宜昌危险物理品船舶洗舱站。建成武汉港山峡库区智能港口岸电示范区。建成千箱级、500标箱级特定航线集装箱船及纯电动游船。 #

通过3—5年时间,五级及以上航道里程达到2500公里,丹江口至兴隆段航道达到1000吨级,兴隆至河口段航道达到2000吨级,完成兴隆枢纽2000吨级二线水闸改迁建工程及王甫洲二线水闸建设工程。长江碾盘山、雅口、新集航电枢纽鱼道与工程同步建成。建成汉南港智慧港口、宜昌白洋港铁水联运示范项目。建成武汉山峡邮轮中心。长江航道养护、通航一体化运行机制基本构建。 #

02 #

“四好农村路”建设

#

(一)试点单位 #

湖南省交通运输厅。 #

(二)试点内容及施行路径

#

1.建设覆盖广泛的农村道路基础网。推进乡镇和主要经济节点对外快速道路、乡村旅游路、产业路、资源路提档升级。推动农村道路向进村入户倾斜。推动农村道路桥梁建设。创新小规模农村道路项目建设管理方法。 #

2.构建运转高效的农村道路整治体系。全面实行“路长制”。强化农村道路交警管理和执法能力建设。推动农村道路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强化农村路况监管,加强养护工程施行。举办农村道路安全专项整治,施行“桥梁消危”行动。创新农村路产路权保护、安全隐患整治、路况检评方面管理方法。

#

3.构建权责清晰、齐抓共管的农村道路养护体系。建立“省、市、县”三级农村道路管理体制。推动构建“省、市、县”三级财政为主的养护资金保障体系。推动农村道路养护市场化变革。创新农村道路养护体制、模式、资金筹措形式等。 #

4.建设城乡一体、服务均等的农村客货运输体系。推动城市公汽延展、农村客运预约、农村客货统筹、运邮协同及农村货运配送等发展,创新营运组织模式,统筹运输服务功能。 #

5.推进创新示范体系。深入推动“美丽农村路”创建示范活动。在已创建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省级示范县及示范乡镇的基础上,完善长效机制,启动“四好农村路”示范市、示范村创建活动。 #

(三)预期成果

#

通过1—2年时间,农村道路通行条件和路域环境显著提高,交通保障能力明显提高,农村运输服务品质急剧增强。完成农村道路提档升级3万公里,新建农村道路2万公里,新创建“美丽农村路”2万公里。整修农村道路危桥6000座左右。推进县村级路长办公室挂牌组建,构建乡村公路专管员制度,五级“路长制”管理体系建立,爱路护路乡(村)规民约制订率达到100%。农村道路列养率达到100%,中等级以上农村道路占比不高于75%。县、乡级农村道路管理养护责任落实率达到100%。

#

通过3—5年时间,建成具有四川特色的高质量“四好农村路”路网体系、管养体系、运输服务体系,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能力全面提高。农村道路路况手动化监测评定比列不高于30%。农村道路管理机构运行经费及人员开支列入政府预算安排的比列达到100%。农村道路年均养护工程比列不高于5%。农村道路沿线群众对道路路域环境满意度≥80%,农村道路沿线群众对道路服务品质满意度≥85%。

#

远安安石路 #

03

#

智慧交通建设

#

(一)试点单位 #

湖南省交通运输厅。 #

(二)试点内容及施行路径

#

1.构建市级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推动交通云数据中心建设,优化网路传输体系,构建“交通云”应用品牌。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基础业务数字化,建设桥隧健康管养平台,促进道路水路重要节点的交通感知网路建设,强化数据资源整合,实现省内综合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建立数据安全保障举措。推动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加强行业智慧应用,强化智慧道路,智能水运、智慧货运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建立“互联网+”监管。

#

2.建立智慧公汽体系。在扬州等城市构建公共交通信息服务云平台,推动数据共享整合,强化交通运行状况检测、分析和预判,支撑智慧管理。推动公共出游信息服务系统及信息服务载体建设,鼓励“出行即服务(MaaS)”新模式发展,推动乘客联程运输,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提高公共出游智能方便服务水平。

#

3.建设智慧轻轨体系。搭建轻轨智慧脑部,建设北京轨道交通云平台,实现客流数据、设施设备运行数据、安全预警数据等全网检测,实现精准运能投放、精准调度指挥、精准应急处置,确保安全运行。建立轻轨乘车数据平台,融合多种支付方法及先进信息技术,实现快速安检、便捷乘车。试点推动全营运时段无人手动运行等场景应用,配套先进营运组织管理,实现智能营运。

#

4.构建智慧机场。在上海机场建设“一库一系统四平台”(即智能数据库房,人工智能应用系统,生产营运信息平台、旅客服务信息平台、航空货运信息平台、行政管理信息平台)。构建智慧航站楼、智慧航空港、智慧飞行区,推动5G技术应用,促使全国机场协同管理。 #

(三)预期成果 #

通过1—2年时间,启动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建设。产生一批具有推动示范效应的智慧道路、智慧港口、智慧货运应用,智慧轻轨、智慧机场示范项目初见成效,智慧港区达到4个。扬州建成公共交通信息服务云平台,智慧公汽建设取得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上海轻轨实现无人手动运行系统的技术落地和独立营运。上海海珠机场实现生产要素数字化、飞行服务区域智慧化、旅客服务自助化,建成“一库一系统四平台”。

#

通过3—5年时间,建成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湖北省建设信息网,市级“交通云”品牌初具影响力。数据采集、网络传输、智能化应用等体系基本构建。数据安全保障能力有效提高。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市级交通运输协调调度指挥能力有效提高。智慧公汽经验全国推广,力争建成囊括全省大中城市的智能公共交通信息化平台。上海全面建成智慧轻轨体系,营运服务实现网路化、数字化、智能化。上海海珠机场实现机场“空、地、人、物”联动协同,实现资源物联化、决策智慧化、安全预防化、管理可视化、运行协同化、服务个性化湖北省建设信息网,机场区域枢纽功能明显提高。

#

04 #

交通运输领域信用体系建设

#

(一)试点单位

#

湖南省交通运输厅。 #

(二)试点内容及施行路径 #

1.创新交通运输领域市场主体准入环节信用监管。构建市场主体信用承诺制度。强化信用信息管理,构建市场主体信用查询制度。举办市场主体关键人员岗前诚信教育。

#

2.加强交通运输领域市场主体履约环节信用监管。建立以“客观、公正”为核心的市场主体信用评价制度。推动市场主体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推动市场主体主要从业人员信用评价全覆盖。 #

3.建立交通运输领域市场主体信用激励约束制度。建立施工招投标信用评价奖励办法。规范道路水运工程设计、监理、试验检查信用评价结果应用。探求监理、检测等信用主要人员从业资格与信用评价结果挂钩制度。创新交通运输行业信用应用场景,发布典型案例。积极举办“信易行”,运用信用手段解决城市交通运输困局。

#

4.以“交通运输领域信用信息平台”开发为依托,建立囊括建设、养护、管理和营运的“互联网+”与“信用服务监管”深度融合的工作机制、基于平台大数据剖析的监管机制,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

(三)预期成果 #

通过1—2年时间,建立交通运输市场准入环节、履约环节及信用激励约束等方面的相关制度并产生新政文件。启动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

通过3—5年时间,建成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信用信息共享急剧提高,施行联合赏罚。举办信用信息公示服务,“互联网+监管”广泛应用,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

05 #

交通运输投融资体制变革

#

(一)试点单位

#

湖南省交通运输厅。 #

(二)试点内容及施行路径 #

1.与省财政厅联合推动全国交通运输领域地方财政财权和开支责任界定变革。

#

2.发行和使用常年地方转债。探求发行10年期以上常年专项转债,用于收费道路项目建设。组合使用专项转债和市场化融资。合理确定再融资专项转债年限。探求专项转债本息分期还清形式。 #

3.有序推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构建交通PPP项目库,规范项目操作。推进符合条件的PPP项目发行转债、开展资产期货化。采取出售—运营—移交(TOT)、改建—运营—移交(ROT)或股权合作形式,构建以社会资金为主、政府和社会共同参与的投融资机制。强化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服务的价钱与质量监管,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 #

4.探求银企合作新模式。推进项目建设与养护结合、交通与旅游等融合。探求施行流域矿产、水电资源、土地产业及商业开发等与航道港口统一开发。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将道路建设与产业发展、园区建设、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等一体化开发。

#

5.正确处理好借债与发展的关系,进一步规范融资渠道和行为。强化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资金保障能力评估,明晰资金保障渠道,做到财力与需求相匹配,预算与规划相适应。 #

(三)预期成果

#

通过1—2年时间,拟定市级财政财权和开支责任界定方案。完成一批全国交通运输建设引资项目,引进一批有意愿出席交通运输建设的市场主体,对接一批交通运输建设项目市县责任主体,支持一批创新交通运输建设投融资形式的项目,组织一批交通运输建设投融资专项活动。 #

通过3—5年时间,常年地方转债的使用和发行取得积极成效。建成市级PPP项目库。颁布市级PPP项目合作协议范本或管理办法。建设一批应用PPP模式的经营性交通基础设施。通过银企合作新模式,扩宽公益性交通基础设施筹融资渠道。防范金融风险能力有效提高。

#

06

#

多式联运创新发展 #

(一)试点单位 #

湖南省交通运输厅。 #

(二)试点内容及施行路径

#

1.推动四川省内各方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接“一带一路”、湖北“五纵四横”综合运输通道,推动多式联运通道建设。畅通黄河中游、拓展长江航运、提高山峡枢纽通行能力。推动高铁进园区、进港区建设。推动黄河中上游大规模集装箱和大宗物资集散基地、多式联运站场建设,实现各运输形式有效衔接。 #

2.优化运输组织模式。推动北京黄陂港铁水联运、长江经济带国家粮食货运核心枢纽和粮食现代货运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等建设。推进黄河—汉江地支集装箱联运发展。支持江海联运航线拓展,提高中欧(北京)班列发班率。依托海珠机场区域枢纽和广东国际货运核心枢纽举办空陆联运,建立“卡车班机”+“铁路班机”国际快运货运网路体系。 #

3.促进多式联运创新发展。培植多式联运经营人,支持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主体与运输企业成立多方式经营联合体,向多式联运经营人转变。推动联运企业信息资源互联共享。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探求多式联运水单物权化。

#

(三)预期成果

#

通过1—2年时间,建成上海黄陂港、黄石新港、白洋港等8个以上多式联运枢纽,黄河沿线主要港口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生广东至我国中东部、欧洲、东盟等地6条以上多式联运线路。黄河干线省内主要港口铁水联运信息共享,汉江中游航运中心智慧货运综合服务平台影响力扩大。湖北省水运优势进一步发挥,民航客货“双枢纽”初具雏型,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初步构建,多式联运体系基本产生。铁水联运发展迅速,年均增速20%以上,陆空联运、空铁联运成效初显。

#

通过3—5年时间,全国产生铁水、公铁、陆空、空铁联运等多种方式的多式联运体系,产生覆盖亚洲、中亚、日韩、东盟、南美、北美地区的全球多式联运网路。多式联运量年均下降15%以上。多式联运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初步产生服务全球的多式联运大数据中心和供应链组织中心。

#

来源|交通运输部、宜昌交通 #

编辑|孙红亚 #

责编:admin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