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扶贫产品现场展示!大干交通建设交出新时代普洱答卷

卫星: #
四、大干交通建设,交出新时代路通全通的普洱答卷 #
普洱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滞后,尤其体现在交通方面,导致农村地区的人员往来、物资运输、资金周转和信息交流受到严重制约,同时当地民众的思想意识也较为保守,生产与生活习惯存在诸多不足。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我们坚定不移地秉持着在普洱发展道路就是促进产业发展、实现脱贫致富、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防安全的核心理念,集中全市资源,全力推进以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为焦点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交通领域,将兴建高速公路二十二条,涉及投资总额三千亿元,这些项目的建设规模和资金投入均占全省总额的十分之一以上,目前正在施工的高速公路在工程长度和投资金额上持续多年保持全省首位,墨江通往临沧、思茅通往澜沧的两条线路预计在本年度末完成并投入使用,到“十四五”规划第一阶段,全省各县都将通达高速公路网络。全市所有行政村都铺设了水泥路,并且开通了公交车,水泥路一直修到贫困家庭门口,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在全省是最先进的。航空领域,正积极构建“三支线五通用”的空中交通网络,仅用两年时间就建成了澜沧景迈机场,另外五个通用机场的建设也在快速推进中,思茅机场的搬迁和口岸机场的配套建设,以及景东支线机场项目,已经纳入国家整体规划普洱市人民政府网,未来几年内,普洱市有望成为全国唯一同时拥有三个支线机场的地级市。铁路建设方面,目前有七条铁路线路正在施工或规划中,玉磨铁路预计到2021年年底可以正式开通使用。未来三五年内,普洱将转变为云南南部交通中心,有效支撑建设南亚东南亚国际副中心和陆路口岸城市。
#
五、激发内生动力,交出新时代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的普洱答卷 #
我们充分调动民众的骨干作用、干部的带头作用、政策的规范作用,广泛开展“自立、诚实、报恩”主题行动,根除贫困人群“坐享其成”心态和安于现状思想,转被动扶贫为主动脱贫,将受助者转变为帮困者。基层党建与乡村管理紧密结合,引领民众共同进步。西盟县借助村小组的“脱贫工作委员会”,实施多项举措,包括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奖惩机制、科学配置职务、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增强人员能力、促进产业发展等,同时运用“以工代赈”和“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支援手段,充分调动民众的内在积极性。自2018年开始,累计开展村民培训活动达27000人次,成功培育出农业科技示范家庭2400户,探索形成了扶贫工作同基层党建及乡村管理深度结合的新路径,达成了贫困人群在精神面貌和物质生活上的双重改善,此举措获得国务院扶贫部门及省级主要领导的书面赞扬。同时注重提升民众的意志力与能力,促使大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镇沅县创建了专门针对深度贫困人口的培训基地,在县城打造了新型职业农民学习机构,各个乡镇设立了农民技术学习场所,各村也建立了新时代农民学习交流点,旨在对深度贫困人群进行能力提升教育,帮助他们掌握生产本领,提升脱贫致富的意愿和决心。到目前为止,已经举办了四十次培训活动,共有1873名学员参与,其中1688人成功实现就业,就业成功比例超过九成。三是政策宣传与走访关怀并重,促使民众积极向上。墨江县动员大学生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及青联委员等群体,将“夜校”设在“火塘”附近,借助农闲时段,通过闲聊、分享故事等形式,向民众传达党的富民政策,传授自主学习和脱贫致富的本领。至今已举办“火塘夜校”超过170场,惠及当地青年群众1.2万人。四是产业带动与技能培训结合,促群众“富起来”。澜沧县同中国工程院转变了扶贫方式普洱市人民政府网,从提供援助变为激发内力,运用了“抗大”模式结合“1+N”方法,开设了林下有机三七、柠檬、冬季马铃薯种植等技能课程共68期,超过300名院士专家亲自指导,培训了1万多名农民学员,使贫困人群在物质生活改善的同时留学之路,精神面貌也得到提升,为贫困区域带来了能够长久发展的强大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