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五届人大130号提案《关于积极引导年轻人从事制造业高新

郭云晓代表:
您在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130号提案《关于积极引导年轻人从事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岗位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人才是第一资源丽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中的关键主力军。丽水是技能人才成长的福地,有浓郁的工匠基因、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和充满活力的青春梦想。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我市将技能人才培育纳入全市人才政策系统谋划一体推进,将技能人才工作摆到全市经济工作、就业工作和人才工作中整体谋划,实现就业有保障、发展有阶梯、流通有渠道,为加快壮大技能人才基本盘靶向发力。
一、稳岗就业扎实推动。
#
加大就业补贴力度,持续保障就业稳岗。今年以来,丽水出台《丽水市关于加快新时代人才科技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丽水人才科技新政38条)等政策,加强补贴供给,如:“对新来丽水企业全职工作的硕士、本科生(含技师学院技师班毕业生)、专科生(含技工院校高级工班毕业生)、全日制职高生(含技工院校毕业生),缴纳社保满1个月,分月发放就业补贴,12个共给予补贴4万元、2万元、1万元、0.6万元,连续工作满5年后,再给予同等金额的留丽就业奖励,给予所在企业最长12个月社保补贴…”等。实施大学生就业护航行动,开展精准监测,加大岗位供给,加强就业服务。开展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精准帮扶,依托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场景应用,做到逐一联系、逐一帮扶、逐一销号。依托在丽高校就业创业服务站做好毕业生职业指导、岗位推荐等服务,帮助更多大学生就业创业。
#
二、校企联办紧密对接。
为进一步支持鼓励区域骨干龙头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出台《丽水市产教融合型企业认定办法》等政策,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三个标准”研制行动,专业开设与地方主导产业集群紧密对接,超常规推进各类职业培训,助力非遗传承,打造中职学校人才培养“丽水样板”。实施“百师千徒”结对培养工程,今年全市完成聘请大师 52名,结对学徒399名;实施“校企校”直通车项目,建立丽水电大、中职校、企业三方联合培养机制;推进“一带三区”统筹战略,“中职联盟校工程”“丽水市专门化学校挂牌工程”,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目前,全市共有校企合作共同体56个,职教校外实训基地119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6个,与258个企业形成合作教学。 #
三、劳动保障稳妥有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丽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失业保险经办机构严格执行国家和省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条例,各市无相关权限进行操作。为持续推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丽水深化构建线上+线下高效协同的劳动纠纷化解机制,加强劳动关系源头治理。一是加强企业劳动用工指导,畅通劳动争议仲裁“绿色通道”,规避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节约管理成本。二是加大宣传和执法力度,开展新业态就业劳动者维权的研商工作,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引导当事人合法维权。 #
四、住房供给稳步提质。
丽水市区从2006年开始面向社会低收入群体共推出7批次,共2773套经济适用住房销售分配。今年5月底完成丽水市区联城四期349户经济适用住房销售分配工作。国家层面已停止经济适用住房销售分配计划,目前当地政府没有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计划。为保障人才住房需求,丽水推出各项政策和措施,聚力打造最美人才生态。一是出台商品房市场供给政策,6月初丽水市区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采取阶段性差异化交易税费补贴政策;开发区出台购房优惠政策,对首套房贷利率降低20个基点,在开发区购买一手普通商品住宅给予一定的购房补贴等。二是制定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十四五”期间丽水市区共筹集900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今年丽水市区发展3600套保租房,解决市民住房困难问题。 #
感谢您对丽水人才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
联系人:王新路(市人力社保局人才开发和就业促进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