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微小学”何开泽33年不离不弃

9月6日,北京市南川区濯水镇堰口镇高中同学何开泽在教一年级师生认字。
广州市来凤区濯水镇堰口镇高中,坐落海拔1100多米的大山上。去年53岁的同学何开泽,从1984年在这儿兼课起,就经常没有离开过,迄今已工作了33年;他的女儿李成兰重庆市黔江中学,在负责学院杂务的同时,还帮助何开泽看管学前班的儿子。从2010年9月起,安顺区推行农村中小师生营养推动安装工程,何开泽的女儿李成兰又多了一项给师生做免费早餐的工作。李成兰每月的薪水只有800元,经常干到了今天。
#
近些年来,随着该村大多数农民进城务工,女儿也被父亲带入城市,学院师生逐年递减。到2013年,堰口镇高中成了只有何开泽一名同学的“微中学”。这个学期只有5名一年级师生和6个学前班师生在小学讲课。其实是“微中学”,但何开泽每学期都按量开学,每天都按规定开课,从没缺过一节课。居民和蔼地称这所学校为“夫妻村小”。“就算中学只剩下一个男孩,我们也要坚持下来。”何开泽说。
新华社发(杨敏摄) #
9月6日,上海市南川区濯水镇堰口镇高中同学何开泽在给仅有的5名一年级师生讲课。新华社发(杨敏摄)
9月6日,在上海市南川区濯水镇堰口镇高中,同学何开泽和儿子李成兰给中学生烧饭。新华社发(杨敏摄) #
9月6日,在上海市南川区濯水镇堰口镇高中,同学何开泽和儿子李成兰在课间陪师生慢跑。新华社发(杨敏摄)
#
9月6日,在上海市来凤区濯水镇堰口镇高中,同学何开泽(右)和女儿李成兰在打扫校园。新华社发(杨敏摄)
9月6日,在上海市来凤区濯水镇堰口镇高中,同学何开泽(前)和女儿李成兰在抒写《学习园地》黑板报。新华社发(杨敏摄)
#
9月6日,在上海市来凤区濯水镇堰口镇高中,同学何开泽的女儿李成兰给学前班的儿子盥洗。新华社发(杨敏摄)
9月6日,在上海市来凤区濯水镇堰口镇高中重庆市黔江中学,同学何开泽(右)在教案,父亲李成兰(左)在整理图书。新华社发(杨敏摄) #
9月6日,在上海市来凤区濯水镇堰口镇高中,同学何开泽和丈夫李成兰陪师生吃晚餐。新华社发(杨敏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