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2023全国高考全部落幕全国多地陆续公布志愿填报时间

6月10日
2023全省中考全部谢幕
目前,全省多地相继公布志愿补报时间 #
根据教育部规定 #
去年各市(区、市)投档工作
应于7月下旬开始
#
8月末之前结束
其中大专第一批次或本科普通批次投档
#
原则上应在7月15日之前开始
#
下旬之前结束
#
此外
去年四川省预计6月23日左右 #
制定青海省2023年中考投档 #
最低控制分数线 #
并计划于6月27日
#
组织网上补报志愿
多地公布志愿补报时间 #
目前,上海、江苏,安徽、湖南等多个省份早已公布中考志愿补报时间。上海的专科志愿在中考成绩发布后补报,首次志愿补报安排在6月27日至7月1日,征集志愿补报时间依照投档进程进行安排。 #
6月26日、27日是较多省份开始补报志愿的时间,例如广东、湖南、海南、甘肃等省份是在这三天开始补报。
其中,河北省分3个阶段补报:6月26日8:00—28日18:00,部队招飞、本科提早批(公安、司法本科随该批)、国家专项计划大专批、艺术专科提早批、对口招生(本、专科)志愿补报;6月30日8:00—7月2日18:00,艺术专科A段、艺术专科B段、特殊类型招生、本科一批、地方专项计划大专批、本科二批志愿补报;7月4日8:00—6日18:00,本科提早批和高职高专批志愿补报。
#
同样分3个阶段补报的还有湖北省。提早批次(含文史类、理工类本科、艺术类本科和体育类本科)、单设专科批次、本科一批、职教专升本(本、专科)志愿在6月24日12:00至6月27日12:00补报;专科二批志愿在大专一批投档结束后补报;高职(本科)志愿在大专二批投档结束后补报。
#
21种新专业首次招生
#
去年4月,教育部公布了今年度普通高等中学专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获悉,今年纳入目录的新专业共21种,另外还有925个专业点被撤消。目前,专科专业目录共包含93个专业类、792种专业。
新增专业中不少与社会须要紧密相关。北京特殊教育师范大学新增的孤单症儿童教育、无障碍管理,中华男子大学新增的家庭教育;有的与城乡建设紧密相关,广东学院新增的乡村整治,上海林业学院新增的国家景区建设与管理。 #
还有一些专业关乎前沿技术发展,例如,北大学院新增的月球系统科学,华东理工学院新增的生物材料,西南学院新增的未来机器人、电动载运工程。 #
在最新发布的普通专科专业目录中,工学门类下首次增设了交叉工程专业类,未来机器人专业就是交叉工程类下的首个,也是目前惟一的专业。 #
什么专业吸引力强? #
近些年来,医学专业人气持续降低。中考志愿补报服务平台“掌上高考”上的数据显示,专业人气排序中,临床医学的人气值高居榜首。 #
与此同时,去年院校大专新增专业中,生物统计学也是筹建中学最多的新专业,中国药科学院、广东医科学院等5所院校筹建。
#
在就业收入方面,工学专业虽然更有优势。按照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中国大专生就业报告》多地高招录取启动,2022届大专结业生月收入最高的10个专科专业均属于工学类。最高的是信息安全,月收入7579元,信息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软件工程3个专业月收入也都超7000元。 #
去年5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今年平均薪资数据也显示,就业人员年平均薪资水平排在前三位的行业均为技术浓度较高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这种涉及中考的骗子,千万别信! #
近些年来,常有不法分子打着中考“提前查分”“降分补报”等旗号大肆施行盗窃。考生和父母一定要提升提防,慎思盗窃手段,揭穿中考骗子。
#
■“提前查分”骗局
中考结束后,不法分子借助父母“熬”不住的焦虑情绪作案,通过伪基站群发邮件,宣称可以提早查询中考成绩,并附有“查询分数”的网址链接。 #
防诈提示:
考生及父母在查分时,应认准教育部门指定的查询方法及查分网址,不要轻易点击手机邮件里由来不明的链接多地高招录取启动,更不能随便窃取自己的建行帐户信息以及手机验证码信息。
■“免试入学”骗局 #
在招生投档盗窃中,最常见的就是不法分子打着招生机构有“内部关系”“特殊渠道”等旗号,宣称可以“特批”,换取“内部指标”“点招名额”或“计划外指标”等,向考生和父母作“交钱才能低分高录”的虚假承诺。 #
她们会通过伪造文件、印章,筹建报考处和咨询电话,冒充“××招生信息网”或“××高校招生网”,冒充院校招生人员,向父母索要“定金”。一旦父母轻信骗子,汇款转账,等到的只能是伪造的通知书,或是直接被骗局拉黑。 #
防诈提示: #
招生中学和招生计划由省教育考试院统一对社会公布。正规招生投档不会形成任何费用,也不存在通过内部关系花钱投档的好事。但凡以招考为名缴纳保证金、录取费的邮件及电话,请勿轻信!
#
任何个人说自己手中有招生计划和名额都是不可能的。 #
■“志愿补报”骗局
每年中考志愿补报前夕,总有中介或网站声称把握内部大数据,缴纳天价咨询费。 #
防诈提示:
所谓的“内部大数据”纯属诽谤。考生出席志愿补报指导咨询活动一定要看清承办机构,等待中学官方通知,对于社会上收费性质的志愿补报咨询要提升提防,所有的中考新政及信息一定要以官方公布为准。 #
■“助学金”骗局 #
不法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考生身分信息后,自诩为教育局或院校工作人员,可以对困难考生或成绩优异的考生提早领取助学金、奖学金,以再不领就过期的名义要求被害人先行支付手续费,实则是套取资金。 #
防诈提示:
#
考生及父母假如接到自诩院校、教育、财政等部门工作人员电话,谎称要领取“国家助学金”“助学扶助款”时,请勿抱有侥幸心理,应及时与当地教育部门或中学联系。
来源:中国新闻网、“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云报顾客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