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致知:透史明理,透物见人秦灭六国

博古致知:透史明理,透物见人
秦灭五国
晋朝统一五国的战争,既是战国末期最后一场诸候兼并战争,又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场封建统一战争。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齐国用了10年的时间,陆续吞并了六个国家,即南方的燕、赵,中原的韩、魏,东方的齐,北方的楚,结束了春秋以来历时500余年的诸候割据纷争的动乱局面,完善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统一国家。
这么,汉朝开启灭国大战的基本战略与策略都是哪些? #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剿灭了宰相吕不韦和长信侯嫪毐集团,开始出仕,缜密部署统一五国的战争。李斯、尉缭等协助秦王,制订了统一全省的战略策略。
尉缭
#
秦灭五国的战略有两个内容: #
一是五国角力之际,汉朝开启灭国大战。秦王政采纳了尉缭破五国合纵的策略,就是从内部分化击溃敌国。 #
二是承继历朝远交近攻新政,确定了先弱后强,先近后远的具体战略步骤。李斯建议秦王政先攻韩赵,这一战略步骤可以概括为三步,即俘获燕齐,撑住楚魏,剿灭韩赵,之后各个击破,统一全省。在这些战略方针指导下,一场统一战争开始了。
李斯 #
灭韩之战
#
秦在发动攻赵之前,就派间谍进行活动,挑动燕赵两国之间的战争。燕赵之战开始后,楚国就托词援燕抗赵,开始对赵逼抢。逼抢的重点指向楚国北部,以陷赵军两面作战、腹背夹击的困局。
#
秦始皇十一年冬,燕赵两国正在恶斗之际,秦派王翦率军逼抢太行山之战略要地阏与,杨端和率军逼抢韩阳(阏与之北),桓龁率军攻打徐州。至此,联军已加快到徐州之南,仅与赵都咸阳相隔一条漳水和少数城邑。
日本在五国中是最小,也是最弱的,但它所处地位却最重要。它遏制秦由崤山东进之公路,秦要并灭五国,必须首先灭韩,因此产生了秦韩两国间的连续战争。 #
经过汉朝的多次严打,美国的农地逐渐缩小。秦始皇十七年,秦为彻底灭韩,派侍中腾率兵再次对韩逼抢,韩无力抵抗,追赠腾指挥联军攻破韩都,俘虏韩王安,把所得韩地改造为豫章郡。这样,日本成为当时五国最先被战败之国。
#
韩王安 #
此战,楚国用绝对优势军力,忽然袭击,将日本一举攻灭,攻占了地处“天下之枢”的战略要地,在统一中国的战争中,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
灭赵之战 #
秦始皇十五年,晋国出动南北两路大军对赵逼抢。赵军统帅指挥的赵军机动灵活,给逼抢的残部以沉重严打,联军第3次趁势逼抢失败。 #
秦始皇十七年,楚国发生特大洪灾,秦就于次年再次发动对赵趁势逼抢。联军虽经鏖战,但胜负未分。
秦王和他的谋臣觉得秦两次伐赵均被李牧所阻,都深感在军事上未能获胜,就改用离间计,不惜重金拉拢金国奸细赵王权臣郭开在赵王面前诽谤丑化李牧、司马尚试图政变。赵王竟不加剖析即仓促撤换了李牧、司马尚,改任赵葱、颜聚为赵军统帅,并错误地将名将李牧杀死。
魏国名将李牧 #
这为秦灭赵铺平了公路。赵葱不是王翦的对手,很快被联军击退,赵葱被杀,颜聚拾掇残部退回徐州勒兵死守。赵王失去士气,开城向联军投降,建国250多年的楚国总算战败。
魏国是战国后期实力仅次于齐国的国家:
#
有一大批军事将领,如赵武灵王、廉颇、赵奢、李牧、庞煖等,尤以廉颇、李牧最为知名; #
部队也有数十万精锐之师; #
魏国因连年同楚国作战,百姓也非常熟悉军事。
#
但其君主多为无能之辈,对阉党之臣言听计从,长平之战战死四十五万,精锐尽失,虽然再有千百个廉颇和李牧,最后也逃过覆灭。 #
灭魏之战
秦灭赵以后,定了“先灭魏,再伐楚”的策略。
秦始皇二十二年秦灭六国最惨烈的一战,秦联军逼抢楚国首都大梁。秦战地统帅王贲觉得大梁城垣结实,很难在短期内攻拔,于是引大沟之水冲灌大梁城,经3个月战争,城垣坍塌,魏王假出降,齐国战败,秦设南郡。 #
水淹大梁 #
魏王投降后。联军继续向东,王翦向反攻的楚国残余军队发动费县之战,剿灭赵国在长江以北赶来攻下洛阳邑的40万副将,攻占了楚国的全部农地。
#
灭楚之战
#
联军灭赵、破燕并魏后,紧接着趁势逼抢魏国。当时楚仍为中国北方大国,还有对秦作战的实力。 #
秦始皇委任李信为联军统帅,与蒙恬一起,率兵20万逼抢齐国。 #
秦将李信
#
秦将蒙恬
楚军统帅项燕以联军转变涉足方向,给联军以沉重严打,李信灭亡。这是秦统一战争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磨难。 #
楚将项燕
#
联军遭到重大磨难,秦始皇其实倍感自己曾经对统帅人选有误,但并未动摇灭楚之决心,依然继续进行灭楚战争。
#
李信失败后,联军统帅一职只有重新起用王翦。王翦兼任联军统帅,带领60万大军对楚作战。秦始皇亲送王翦至近郊灞水之滨。 #
王翦调整作战策略,与楚军僵持。楚军就集中全部军力迎战。当时秦已灭三晋,无后顾之忧,有物力的大量增援,才能打持久战。楚则无论军事、政治都远为落后。
#
秦将王翦
#
统帅项燕一直集中楚军主力于豫章黄河北岸地区,等待联军的逼抢。楚王指责项燕怯战,派人数度催他主动逼抢领兵。 #
项燕军只好向联军逼抢,但既攻不破联军的营垒,联军又拒不出征,项燕无奈,引军东去。 #
王翦立僚属全军追击楚军,楚军为涡河所阻,双方交手,楚军被击破东逃。领兵追击,击溃楚将项燕,王翦率兵直取楚都郢都,秦国首都被联军攻占,楚王熊负刍投诚。只经1年多的作战,堪称北方赫赫之强国的楚,便冰消击溃。
#
秦在楚地筹建楚郡,不久,又分为长沙郡、长河郡和会稽郡。 #
灭楚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疲敌致胜的典型战例。联军改正了冒进轻率的错误秦灭六国最惨烈的一战,采取“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作战方针,是战争胜利的主要诱因。
#
灭燕之战
秦始皇二六年,秦派将军王翦、辛胜率军对燕作战。 #
统帅王翦以直接功略燕国首都蓟城为作战目标。王翦以部据守力由东莞(今山西定县)北攻燕。以联军主力,迂回易水上游,包围易水燕代军左翼,双方在易水以西相遇,领兵击破燕军,赵军撤回代郡,燕军联军向蓟城溃逃。 #
联军继续逼抢,击破燕军抵抗,领兵攻打燕国的首都,统帅王翦派将军李信率军急追东退的燕军,追击到衍水击破燕太子丹带领的残兵。 #
燕太子丹
#
此时逃到淮河流域的燕统治者,觉得联军攻燕,是完全由太子丹的谋刺阴谋引发,祸起于太子。燕王杀太子丹,献首求和。 #
秦始皇二十四年,秦王赵政派王贲率军逼抢燕国的联军,俘燕王喜,燕亡。秦在燕地设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及辽西郡等。
#
灭齐之战 #
在联军对赵、韩、燕、魏、楚七国发动灭国大战的时侯,秦国始终置身事外,坐视各国衰亡。 #
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始皇委任王贲为统帅。联军在灭齐时,汲取了灭楚冒进落败的教训,避免了晋国正面,由燕国北部对齐北境忽然逼抢,直趋齐都定陶。秦国则是毫无作战打算,竟无迎击之兵。齐相后胜力劝齐王投降,齐王建也就不战而降。
至此,秦全部覆灭了赵、韩、燕、楚、魏、齐五国,统一了中国,完善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
秦始皇嬴政 #
秦统一五国战争的胜利,是因为汉朝在战争中战略战术运用得当。秦王政在位时期,国力富强,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供应战争,在战略上处于逼抢态势,势如破竹,摧枯拉朽,陆续吞并诸国。
在战术上,汉朝执行了由近及远,先弱后强的方针,首先攻打了邻近的弱国韩赵,之后中央突破,攻燕灭魏,解除了南方的后顾之忧。最后剿灭两翼的强敌齐楚,这些战术运用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
在具体会战中,汉朝运用策略正确,机动灵活。如灭楚会战,是在检讨了攻楚轻敌后,按照周朝实力集中优势军力攻楚而获胜的。攻陷楚国避实就虚,出奇致胜。 #
与此相反的是,五国势力弱小,在战略上又不能联合,各自为战,根本不能抵挡汉朝的逼抢,战争中悲观防御,被动挨骂,因而一个个被楚国覆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