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

八县(市、区)教育局、发改局、财政局、人社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税务局、审计局,省直各相关校区: #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全国教育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3〕80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中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一厅〔2023〕2号)、《吉林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关于做好中小中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吉教联〔2023〕11号),优化中学服务和教育服务,减轻中学生父母实际困难,创新构建社会服务体系,办妥人民满意教育,经研究,决定在全市中中学全面施行中小中学生课后服务。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
一、总体要求
以服务中学生、家庭和社会为宗旨,整合中学、家庭、社会资源,探求实现中学生自愿出席、学校集中看护、社会多方参与、活动安全有序的目标模式,切实解决中小中学生非常是中学低年级中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孙辈、农村留守儿童等在学习日傍晚下班后存在接送难、监管空档期的问题,解除群众后顾之忧,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正地造福广大人民群众,促使中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努力办妥人民满意教育。
#
二、基本原则
#
1.坚持自愿选择的原则。中小中学生是否出席课后服务,由中学生和父母自愿选择,禁止以任何方式强制或变相强制中学生出席课后服务。对于父母选择在校外另行施行的,各中小中学要主动提醒父母选择有资质、有保障的课后服务机构。
#
2.坚持公益普惠的原则。合理确定运行成本,探求施行财政补助与父母合理分担的做法,不得营利。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学课后服务应以财政投入为主,禁止交纳费用。
#
3.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课后服务应遵守教育规律和中学生成长规律,有利于推动中学生全面发展。坚决避免将课后服务变相成为集体教学或补习,不得降低中学生课业负担。 #
4.坚持主动公开的原则。中学要主动公开服务对象、服务时间、服务形式、服务内容、收费事项及标准、安全保障举措等,接受父母和社会监督。
#
三、具体安排
(一)服务对象。课后服务的对象为中小中学生,优先保障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孙辈、家庭经济困难中学生等亟待服务的群体。 #
(二)服务时间。周日至周四(正常上课日)下班后。义务教育中学,中学课后服务时间原则上不得晚于17:30,中学不得晚于18:00;普通中学,高三、高二年级课后服务时间原则上不得晚于18:30,初三年级不得晚于20:30。具体服务时间由各市(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省直中学按照实际情况、家长需求和季节弹性确定。 #
(三)服务内容。课后服务工作要遵守教育规律和中学生成长规律,有利于推动中学生全面发展。主要包括安排中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体育、艺术、科普活动,娱乐游戏、拓展训练、开展社联及兴趣小组活动、观看适合中小中学生的电影。鼓励各中小中学组织中学生就近到社区、企事业单位举办社会实践活动。倡导对某些学习有困难的中学生给与免费补习帮助。
#
(四)服务主体。各中小中学是施行课后服务的主体中学要结合实际,积极作为,鼓励和支持教员工在保保修量完成本员工作任务的前提下,积极参与课后服务工作。鼓励中学病休退职班主任或招募中学生父母、社区志愿者等,共同参与课后服务工作。各市(市、区)可指导中小中学探求通过订购服务等形式,鼓励社会组织、专业人才参与中学体育、音乐、美术、书法等方面的课后服务。 #
(五)服务经费
1.经费来源。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3〕80号)《吉林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关于做好中小中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吉教联〔2023〕11号)明晰可依照课后服务性质,采取财政补助、收取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法筹集经费。各镇(市、区)可依照本地的财政状况,安排专项经费,按一定比列给以补助。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应该坚持成本补偿和非营利原则。 #
2.收费标准。省直民办普通中学课后服务收费标准:初一、高二年级每生每晚不低于15元,初三年级每生每晚不低于20元。各中学具体收费金额由中学和父母委员会协商确定。对家庭经济困难中学生推行免费新政,所需费用由同级财政全额承当。各市(市、区)收费标准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按照中学组织中学生活动和中学生在校作业、生活实际,综合考虑实际成本、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市民经济承受能力等诱因提出收费标准意见,经当地发改部门初审,由教育和发改部门联合报当地政府审定后执行。
3.财政补助标准。各市(市、区)的财政补助标准,由各市(市、区)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自行确定。 #
省直民办普通中学课后服务经费的财政补助部份由市教育局按年度编制预算后,报市财政局审批。 #
4.经费管理。课后服务费用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工作人员的补贴、保障中学举办课后服务因超时形成的营运费用及中学生团体意外伤害保险等支出。中学要科学合理分配绩效薪资,对参与课后服务的班主任给与适当倾斜。参与课后服务工作人员的补贴标准由各地制订。各中小中学要严格管理,据实结算,按实列支,专款专用。不得侵吞或提取管理费;不得侵吞、挪用;不得列支其他无关费用。费用收入及开支情况要定期公开公示,接受市场监管、审计等部门和父母委员会的监督。
四、保障举措 #
(一)强化组织领导。举办中小中学生在校课后服务是落实国家、省相关新政,减轻中学生父母实际困难,建立社会服务体系的重要措施。事关百姓福祉、事关社会和谐、事关中学生健康成长白城市教育局白城市教育局,各地各部门要统一思想,着力作为一项便民、利民、惠民的重要工程,积极稳当地推动。要构建完善市、县(市、区)、校五级联动的课后托管工作组织保障机制。根据“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托管工作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做好课后服务工作的总体设计,强化对中小中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发改部门负责建立和规范中中学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管理的有关新政。人社部门负责核定的绩效薪资总额内,要向举办课后服务的中学倾斜。市场监管、审计部门负责加大对课后服务收费的监督管理。对中学向中学生缴纳的课后延时服务费收入,符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减税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23〕36号)有关规定要求的,可按提供教育服务免缴增值税。各中小中学要充分借助中学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主动承当中小中学生的课后服务工作。举办课后服务前要充分征询父母意见,过程中要强化对师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对家庭经济困难中学生推行免除新政,具体新政措施由各地教育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制订。
#
(二)强化安全管理。各地各中小中学要建立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在校中学生人身安全。严格初审参与课后服务人员的政治、品德、健康等情况,明晰课后服务人员责任。加强活动场所消防、食品卫生、安全保卫等方面的检测和传达室登记管理制度。拟定并落实严格的考勤、监管、交接班制度和应急预案措施。各地各校要全面落实中小中学的校方责任保险。 #
(三)加强问责考评。市政府教育督查部门将把课后服务列入教育督政内容。各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课后服务工作举办情况列入对中小中学的考核体系,强化督查检测。对借课后服务名义举办集体教学或补习的行为,要通报批评,并追究主任及相关人员责任。对违法乱收费或课后服务经费使用混乱等行为,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白城市教育局
白城市发展和变革委员会
#
白城市财政局 #
白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白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国家税务总局白城市税务局 #
白城市审计局
2023年6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