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财会考试 > 经济师 > 专业辅导 >

(知识点)工程地质岩性描述的内容与重点

2023-07-11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矿床岩性描述是安装工程地质测绘的基本内容,是查明各类地质现象的基础,只是评价安装工程地质条件的基本诱因,所以应当注重对岩体岩性的描述。为了确立描述上的共同语言,正确反映各式岩层的特征,特提出本内容,以供参考.

#

1安装工程地质岩性描述的内容 #

岩体的描述通常应包括地质年代、岩石名称、风化程度、颜色、主要矿物、结构、构造、岩芯完整程度、坚硬程度。除此以外,对各种不同的岩层,还应有下述不同的描述重点: #

1.1沉积岩类 #

对残渣岩类应描述:颗粒的大小、形状、成份、分选状况,胶结类别和胶结物质的物理成分,层理(垂直层理、斜层理、波状层理和交错层理),层面构造(如波痕、泥裂等)和疟疾等。 #

对泥质岩类应描述物质成分,结构层面软化、泥化和溃散特征等。 #

对物理和生物岩类应描述物理成分,结晶状况,特殊的结构和构造(如鲕状结构、晶粒结构、生物结构、碎屑结构,竹叶状构造、斑点状构造,短毛状构造等),层面特性及可溶与泥岩现象等。 #

☆胶结类别:可分为基底式胶结、孔隙式胶结、接触式胶结。 #

a.基底式胶结b.孔隙式胶结c.接触式胶结

#

☆沉积岩的构造 #

按层理的稳定性分为垂直的、斜层的及交错的,另外也有波状的;

#

按层厚则分为巨厚层(h>1m)、厚层(0.5m<h≤1m)、中厚层(0.1m<h≤0.5m)、薄层(0.01m<h≤0.1m)、微层(页片理)(0.001m<h≤0.01m)、显微层(h<0.001m)。 #

☆层面构造:主要有波痕、泥裂等。 #

a.波痕——在未能土体的沉积层面上,因为流水、风或波浪的作用产生的波状起伏的表面,经成岩作用后被保存下去。 #

b.泥裂——是未土体的沉积物显出海面淤塞时,经脱水收缩起皱而产生的裂纹。

#

☆结核——指在成份、颜色、结构等方面与周围沉积岩具备显著差别的矿物集合体。有球状、椭球状、透明状以及不规则状等。

#

☆沉积岩按胶结物分为:硅质、铁质、钙质及泥质等。硅质-硬度高,铝制-易氧化,固醇-易溶化,泥质-易软化。 #

结合详细安装工程,对上述各类岩类,应注重描述懦弱夹层,如页岩、泥岩、石膏、煤层、泥炭等,研究其分布、层位、层次层间接触性质、厚度和沿袭等状况。 #

1.2地幔岩类

#

对入侵体应描述其与泥岩间的穿插和接触关系,接触带特性,所处的构造部位和构造环境、流线、流面、析离体和捕虏体等状况,并按照岩性,岩相特性,界定出岩相带,描述岩床、岩墙、岩脉的风化破碎状况和懦弱矿物的富集带等。 #

对涌出岩应描述喷发与溢流的方式,岩性岩相的分异变化规律,构造状况,留意喷发或溢出次数及各次间的间歇状况,花岗岩中熔碴、气孔等。 #

☆岩浆岩的结构: #

①、按结晶程度分为:全晶质、半晶质及非晶质结构; #

全晶质是深成入侵岩结构特点

#

半晶质是浅成入侵岩结构特点

#

非晶质是涌出岩结构特点

#

②、按结晶颗粒的相对大小分为:等粒及斑状; #

③、按结晶颗粒的绝对大小分为:粗粒(φ>5mm);中粒(φ=1~5mm);泥岩(φ<1mm);微粒(φ<0.2mm)。 #

☆岩浆岩的主要构造分为:片状、带状、流纹状、气孔状及核桃状等。 #

1.3地层类

#

对千枚岩、板岩类应留意块状、板状劈开的状况,泥质、炭质、钙质等懦弱夹层,千枚岩的软化,花岗岩的泥化等状况。 #

对片岩类应留意片理、原岩层理、劈理的产状及各自的发育程度,各向异性及断裂劈开的状况;软硬矿物或条状矿物的富集和风化状况,沿片理的滑动应力状况,对泥质固醇片岩,还应留意其风化、泥化状况和失水折断现象。

#

对片麻岩类应描述片麻理构造,岩体的均一性和变化规律,软硬矿物的浓度及其风化特征,懦弱地层带或夹层,并结合酸败作用,考虑其与入侵体、岩脉和区域构造的关系。 #

对混和岩类应考虑,混和岩化程度,混和岩的类别,及其演化状况,必要时进行混和岩带的界定。 #

对大理岩与固醇岩体应留意基岩状况。 #

☆变质岩的主要结构分为:断裂结构,变余结构及变晶结构等。 #

变余结构:酸败程度较低,重结晶和酸败结晶不完全,保留有原岩的结构。如:变余泥质结构(花岗岩)、变余斑状结构等。 #

变晶结构:原岩在固态下发生重结晶、变质结晶作用,产生的结晶质结构。如:粒状变晶结构(石英岩、大理岩)、鳞片变晶结构(千枚岩、云母片岩)等。

#

断裂结构:原岩在高温高压下发生破碎,产生肉块并且粉末状后又被胶结在一起的结构。如:糜棱岩。

#

☆变质岩的主要构造有:可分为板状构造(花岗岩)、千枚状构造(千枚岩)、片状构造(片岩)、片麻状构造(片麻岩)等。 #

1.2松散地层的描述 #

对砂石类土应描述色调、颗粒骨料、颗粒形状、碎石成份、风化程度、充填物的类别、充填程度和密实度等。 #

对砂类土应描述色调、颗粒骨料、颗粒形状、矿物成分、粘粒浓度、湿度和密实度等。

#

对粉土应描述色调、湿度、密实度、含有物等。 #

对黏度土应描述色调、状态、含有物等。 #

特殊性土除应描述上述相应土类规定的内容外,尚应描述其特殊成份和特殊性质。

#

2铁路安装工程岩土分类 #

2.1岩体的分类

#

从岩土安装工程观点出发,岩体按安装工程性质分类是具备实用价值的。安装工程部委按照岩体的不同用途,分类的标准也不尽统一,但大多都是以岩体的单轴极限抗拉硬度、风化程度和破碎程度等进行界定。 #

2.1.1按硬度分类

#

界定为坚固岩、较硬岩、较软岩、软岩和极软岩。

#

岩体按坚固程度界定表 #

岩体类型

#

饱和单轴极限抗拉硬度(MPa) #

代表性岩体

#

坚固岩 #

>60

#

砂岩、花岗片麻岩、闪长岩、石英岩、硅质砂岩 #

较硬岩

#

30-60 #

石灰岩、大理岩、钙质泥岩、板岩等 #

较软岩 #

15-30 #

癌症化坚固岩、凝灰岩、千枚岩、泥灰岩等 #

软岩

#

5~15

#

泥质板岩、钙质页岩、泥岩等

#

极软岩

#

<5

#

各类半成岩、全风化各类岩体 #

2.1.2按风化程度

#

界定为未风化、微风化、中风化、强风化和全风化五类。 #

岩体按风化程度界定表 #

风化 #

程度

#

风化

#

系数Kf

#

波长比Kv #

野外特性

#

未风化

#

0.9~1.0

#

0.9~1.0

#

晚风化 #

0.8~0.9

#

0.8~0.9 #

岩质新鲜,表面稍有风化征兆 #

癌症化 #

0.4~0.8 #

0.6~0.8 #

1.结构未破坏,构造层理清晰。

#

2.岩石被溶蚀节理分割成块碎状(20~40cm)强风化中风化微风化岩层强度等级,节理中填充少量风化物。 #

3.矿物成份基本未变化,仅沿裂隙面出现次生矿物。 #

4.锤击声脆,木块不易打碎,不能用镐挖掘,用岩芯钻方可塞入。

#

强风化

#

<0.4 #

0.4~0.6

#

1.结构已部份破坏,构造层理不甚清晰。2.岩石裂隙节理分割成块碎状(2~20cm)。3.矿物成份已明显变化。4.锤击声哑,砂石可用手崩裂,用镐可以挖掘,手摇钻不易塞入。

#

全风化

#

-

#

0.2~0.4 #

1.结构已全部破坏,仅外形保持原岩状态。2.岩石被风化节理分割成散体状。3.除石英外其他矿物均酸败成次生矿物。4.砂石可用手打烂,手摇钻可塞入。 #

2.1.3按在水底的软化系数

#

界定为不软化的岩体和软化的岩体。

#

岩体按软化系数界定表

#

岩体名称

#

软化系数(KR)

#

不软化的岩体 #

KR>0.75

#

软化的岩体

#

KR<0.75 #

2.1.4按完整性指数 #

分为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破碎和极破碎五种。 #

岩体按完整程度界定表

#

完整程度等级

#

完整

#

较完整 #

较破碎 #

破碎

#

极破碎

#

完整性指数

#

>0.75 #

0.75-0.55

#

0.55-0.35

#

0.35-0.15 #

破碎程度

#

大球状:岩块小于40cm

#

碎球状:岩块20-40cm #

砂石状:岩块2-20cm

#

2.2土的分类 #

2.2.1按堆积年代分类

#

土按堆积年代分类可以分为老黏度土、一般黏度土和新近堆积的粘性土。 #

老粘性土是指古生代晚更新世(Q3)及其先前堆积的土。它是一种堆积年代久、工程性质较差的土,通常具备较高硬度和较低压缩性。 #

通常粘性土是指冰期全新世(Q4文化期曾经)堆积的粘性土。其分布面积广,安装工程性质变化巨大,是常常遇到的岩土安装工程勘查对象。

#

新近堆积的粘性土是指文化期以来堆积的粘性土,通常为欠土体,硬度低。 #

2.2.2按地质原因分类

#

按土的地质原因分为: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冲积土、淤积土、冰积土、风积土等。其中变质岩土又分为山区湖泊泥岩,平原河谷砾岩和三角洲北缘;淤塞土又分为河流淤塞和沼泽淤塞、泻湖淤塞等。

#

2.2.3按颗粒成份

#

土可依照颗粒成份分为砂石土、砂土和黏度土,其界定应符合以下规定: #

1.粒径小于2mm的颗粒品质少于总品质50%的土,应定名为砂石土,并按下表逐步界定。 #

表3.3.3-1砂砾土分类

#

土的名称

#

颗粒形状

#

颗粒土体 #

漂石 #

方形及亚方形为主

#

粒径小于200mm的颗粒品质少于总品质的50% #

块石 #

棱角形为主

#

砾石 #

方形及亚方形为主 #

粒径小于20mm的颗粒品质少于总品质的50% #

砂石 #

棱角形为主

#

圆砾

#

方形及亚方形为主 #

粒径小于2mm的颗粒品质少于总品质的50%

#

角砾 #

棱角形为主

#

注:定名时,应按照颗粒土体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

2.粒径小于2mm的颗粒品质不少于总品质的50%,且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品质少于总品质50%的土,应定名为砂砾,并按下表逐步界定。 #

表3.3.3-2岩体分类 #

土的名称

#

颗粒骨料

#

砾砂 #

粒径小于2mm的颗粒品质占总品质的25%~50%

#

粗砂

#

粒径小于0.5mm的颗粒品质占总品质的50%

#

中砂

#

粒径小于0.25mm的颗粒品质占总品质的50%

#

细砂 #

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品质占总品质的85%

#

粉砂

#

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品质占总品质的50%

#

注:定名时,应依据颗粒骨料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

3.塑性指数Ip≤10,且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品质不少于总品质的50%的土,应定名为粉土。 #

4.塑性指数Ip>10,且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品质不少于总品质的50%的土,应定名为黏度土,并按下表逐步界定。

#

表3.3.3-3黏度土分类

#

土的名称

#

粉质黏土 #

黏土

#

塑性指数Ip #

10<Ip≤17

#

Ip>17 #

2.3岩土施工安装工程分级 #

按照-98《公路安装工程地质勘查规范》附录B土、石安装工程分级表(表B)可将土石分为六个等级。 #

土、石安装工程分级表表1

#

土、石安装工程分级表表2 #

3安装工程地质岩芯描述条例及范本

#

编录描述是以勘探岩芯为根据、以《规范》为准绳,应当以实事求是的心态、科学的方式,客观具体地反映岩芯的真实特征(看到哪些,描述哪些),请勿主观臆测。描述语言须简明笼统、主次分明。

#

3.1岩体的描述 #

1.岩体的描述首先应分清三大类岩体。描述内容应包括:地质年代、岩石名称、风化程度、颜色、主要矿物、结构、构造、岩芯完整程度、坚硬程度。对沉积岩应注重描述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形状、胶结物成分和胶结程度,对地幔岩和玄武岩应注重描述矿物结晶大小、结晶程度。

#

2.描述时应留意:

#

☆岩芯完整程度:分为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破碎→极破碎五个等级。 #

☆节理节理发育程度:分为不发育→发育→很发育→极发育四个等级。节理的伸开或闭合,是否有充填物。 #

表3.2.7岩石裂隙节理发育程度界定 #

基岩宽度d(m) #

d>400 #

200<d≤400 #

20<d≤200 #

d≤20 #

节理发育程度

#

不发育 #

发育

#

很发育

#

极发育 #

☆岩芯完整程度和节理发育程度应与岩体的风化等级相对应,一般状况下: #

晚风化——完整、较完整,不发育、发育;

#

脑炎化——较完整、较破碎,发育、很发育;

#

强风化——破碎、极破碎,很发育、极发育;

#

全风化——极破碎,极发育。

#

☆岩芯节长界定标准: #

单节长≥40cm强风化中风化微风化岩层强度等级,称为“长柱状”;40cm>单节长≥20cm,称为“柱状”;20cm>单节长≥10cm,称为“短柱状”;10cm>单节长≥5cm,称为“饼状”5cm>单节长,称为“块状”。还应写明节长的范围值标明以那一级为主。

#

☆岩石品质指标(RQD值) #

用半径75mm的金钢石丝锥和单层岩芯管在岩体中塞入,连续取芯,回次所有小于10cm岩芯之和与总进尺的比率。100%-90%好,90%-75%较差,75%-50%较多,50%-25%差,大于25%很差。 #

☆岩石采取率

#

所有采取岩芯宽度和与总进尺的比率。 #

☆岩石的电学表观特性 #

(锤击,手捏,手折)锤击声脆(硅质岩,固醇砾岩),较难击溃。

#

锤击声不刺耳(砂质壤土,泥灰岩)较易打碎,浸水后指可凹痕。 #

锤击声哑,有裂痕(地层,页岩)易打碎,手可割断。 #

☆注意:岩体的风化程度主要是从矿物色调的改变、强度的增加、次生矿物的发生及沟谷节理状况、采取率和孔深等多方面来综合判断。

#

★描述范本: #

全风化泥质粉花岗岩:紫黑色,岩芯呈(坚固)密实土状,夹少量强风化岩块。遇水易软化、崩解。母岩结构尚(可)辩。

#

强风化粉花岗岩:褐黄色,粉粒结构。节理很发育,岩芯极破碎,以片状为主,局部岩夹土状(土夹岩状),岩质极软,手可刺穿(手易打碎,手可掰断,锤击声哑、易碎等)。 #

脑炎化细砾岩:褐黄色,泥岩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层面轴倾角25°。泥质胶结,胶结通常。节理发育、微张且泥质充填,偶见炭质呈条带状(团絮状)分布(局部裂面见炭质薄膜)、污手。岩芯较破碎,以木柱状为主,节长10~16cm。节长不大于10cm的岩芯约占32%。

#

脑炎化灰岩:蓝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较发育、密闭~微张,充填长石脉。局部岩体较强烈,溶孔呈蜂窝状、孔径φ5~25mm。岩质新鲜、较硬,锤击声脆。岩芯较完整,以柱状为主,角柱状为次,少量球状、饼状,节长11~26cm为主,最长45cm。节长不大于10cm的岩芯约占83%。

#

瀑布:无充填。(或:半充填,充填粗圆砾及黏性土;或:全充填,充填暗色黏性土,软塑状。) #

癌症化含砾花岗岩:紫黑色,砂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含砂砾。卵石母岩以花岗岩为主、花岗岩为次,砂砾质硬,呈圆棱状,粒径2~60mm,最大120mm,浓度约30~40%,局部达70%。铁~泥质胶结、胶结较差。节理较发育且密闭,裂面偶见铝制流淌。岩芯较完整,以木柱状为主,饼状、块状为次,少量长柱状,节长10~22cm为主,节长不大于10cm的岩芯约占65%。 #

脑炎化石材:灰白色,花岗结构(或泥岩、中粒、粗粒结构),丝状构造。节理较发育,岩芯较完整,以柱状为主,少量球状,岩质新鲜,致密坚固、锤击声脆,节长10~16cm、最长36cm。节长不大于10cm的岩芯约占71%。

#

癌症化角砂岩:浅黄色,断裂结构、块状构造。角砾母岩为石英花岗岩,呈棱角状,粒径2~10mm,最大150mm,浓度约90~95%。硅质胶结,胶结较差,岩质硬,锤击声脆。节理较发育,岩芯较破碎,以片状、饼状为主,角柱状为次。 #

3.2土类的描述

#

3.2.1砂石类土的描述 #

色调、颗粒骨料、颗粒形状、颗粒排列、颗粒的母岩成分及其大小(通常和最大粒径)、含量、硬度(风化程度)、湿度、密实度,充填物的性质、物质成分、充填程度等。

#

砂砾土的密实度的界定,宜依照圆柱动力触探击数按表3.3.4-1和表3.3.4-2,表中N63.5和N120应按本规范附表C修正。

#

表3.3.4-1砂石土密实度界定(一) #

轻型圆柱动力触探锤击数 #

N63.5 #

N63.5>20 #

10<N63.5≤20

#

5<N63.5≤10 #

N63.5≤5 #

密实度

#

密实 #

中密 #

稍密

#

松散

#

表3.3.4-2砂石土密实度界定(二) #

超重型圆柱动力触探锤击数

#

N120 #

N120>11

#

6<N120≤11 #

3<N120≤6

#

N120≤3 #

密实度

#

密实 #

中密

#

稍密

#

松散

#

表3.3.4-3砂石土密实度野外辨别

#

密实度 #

骨架颗粒浓度和排列 #

可挖性

#

可钻性

#

密实

#

骨架颗粒品质小于总品质的70%,呈交错排列,连续接触

#

锹镐挖掘困难,用铁锨方能松动,土层稳定。

#

躲进极困难。勘探时,钻杆心跳猛烈,孔壁较稳定。 #

中密 #

骨架颗粒品质小于总品质的60%~70%,呈交错排列,大部份接触 #

锹镐可挖掘,土层有掉块现象。土层取出大颗粒处,能保持颗粒凸台形状。

#

塞进较难。勘探时钻杆心跳不猛烈,孔壁有崩塌现象。 #

稍密 #

骨架颗粒品质小于总品质的55%~60%,排列纷乱,大部份不接触

#

锹镐可挖掘,坝体易爆炸,从竖井取出大颗粒后,立刻起火

#

塞进较容易。勘探时,钻杆稍有心跳,孔壁易崩塌。

#

松散

#

骨架颗粒品质大于总品质的55%,排列非常纷乱,绝大部份不接触

#

锹镐可挖掘,坝体极易爆炸

#

躲进很容易。勘探时,钻杆无心跳,孔壁极易倾覆。 #

★描述范本: #

鹅卵石:灰棕色,饱和,密实。砾石母岩以花岗岩为主、少量大理石,呈亚圆状,质硬,粒径60~80mm,最大120mm,浓度约60%,间隙充填石英砂及黏性土。

#

3.2.2砂类土的描述 #

色调、砂的矿物成分、颗粒骨料、颗粒形状、粘粒浓度、湿度、密实度、夹杂物等。

#

土层的密实度应按表3.3.6界定,N为现场实验的锤击数,即未修正的锤击数,温度应按表3.3.9界定。 #

表3.3.6土层密实度界定

#

标准贯入锤击数N

#

N>30 #

15<N≤30

#

10<N≤15 #

N≤10

#

密实度 #

密实

#

中密

#

稍密 #

松散

#

表3.3.9土层的温度界定 #

温度 #

饱和度Sr(%) #

稍湿 #

Sr≤50

#

寒冷

#

50<Sr≤80 #

饱和

#

Sr>80 #

★描述范本:

#

中砂:灰棕色,寒冷,稍密。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圆润状,土体良好。含少量黏性土。 #

3.2.3粉土的描述

#

色调、夹杂物、湿度、密实度、摇震反应、光泽反应、干硬度、韧性等。

#

粉土的密实度应按表3.2.3-1界定,N为现场实验的锤击数,即未修正的锤击数,温度应按表3.3.10界定。

#

表3.2.3-1粉土密实度界定

#

密实度 #

孔隙比

#

标准贯入锤击数N #

密实 #

e<0.75 #

中密 #

0.75≤e≤0.9

#

稍密 #

e>0.9 #

表3.3.10粉土的温度界定

#

温度 #

天然含水率w(%)

#

稍湿

#

w<20 #

湿

#

20≤w≤30 #

很湿

#

w>30

#

★描述范本:留意粉土密实度无松散之说,只有密实、中密和稍密三种

#

粉土:桔红色,稍湿,中密。组份以粉粒为主,部份细砂。摇震表面反水,黏度小。 #

3.2.4黏性土的描述 #

色调、状态、夹杂物、光泽反应、干硬度、韧性、粘性、土层结构等。 #

☆粘性土的状态按下表确定,N为现场实验的锤击数,即未修正的锤击数。 #

表3.2.4-1黏性土状态界定 #

状态

#

液性指数Il

#

N #

指压经验

#

流塑 #

Il>1 #

N≤2 #

岩芯可平缓塑流,产生扁方形 #

软塑

#

0.75<Il≤1 #

2<N≤4 #

中指可插入岩芯 #

可塑

#

0.25<Il≤0.75 #

4<N≤17 #

中指压有凹陷

#

硬塑

#

0<Il≤0.25 #

18<N≤35

#

中指压有凹陷

#

坚固

#

Il≤0 #

N>35

#

中指压不动

#

★描述范本:

#

粉质黏土:褐黑色,硬塑,成分以粘粒为主,粉粒为次。黏度较差,刀切面较光滑,土质均匀。为玄武岩风化残积土。 #

黏土:灰棕色,软塑,成分以粘粒为主,黏度良好,刀切面光滑,局部含约5%粗砂、土质不均匀,偶见少量有机质。 #

3.2.5有机质土的的描述 #

色调、状态、气味、有机质浓度及其分解状况、夹杂物品质等特点。依据有机质物浓度可逐步界定出污泥、淤泥质土、淤泥质砂、泥炭等。 #

★描述范本:

#

污泥:蓝色,饱和,流塑。含贝壳及有机质,手捻具细嫩感,略具腥气味。

#

3.2.6路基的描述

#

色调、物质组份、硬质物浓度、密实程度、各类杂物的浓度、大概堆填原因、时代。按照物质组分和原因特征可逐步分为素土层、杂灰土、填筑土、冲路基。

#

素土层:由砂砾土、砂土、粉土和黏度土等一种或几种材料组成,不含杂物或含杂物甚少;

#

杂灰土:富含大量建筑垃圾、工业废渣或生活垃圾等杂物;

#

冲路基:由水力冲填泥砂产生;

#

路基土:按一定标准控制材料成分、密度、含水量,分层压实或奠定而成。 #

★描述范本: #

素土层;红色,寒冷,松散。由黏度土、石英砂及少量砂砾组成,为盖房平基槽之弃土,硬质物约含3%。 #

杂灰土:褐红色,稍湿,稍压实。主要由黏度土和砖头、碎石、瓦片组成,含少量生活垃圾,硬质物约含55%。 #

☆颗粒形状,通常分为4类。 #

1-棱角状;2-次棱角状;3-亚圆状;4-圆状

#

☆互层、薄层和夹层

#

对同一地层中相间呈韵律沉积,当薄层与厚层的长度比小于1/3时,宜定为“互层”,如污泥与粉砂互层;长度比为1/10-1/3时,宜定为“夹层”,如污泥夹粉砂土;长度比大于1/10的地层,且多次出现时,宜定为“夹薄层”,如污泥夹粉砂薄层。当冰层长度小于0.5m时,宜单独分层。

#

☆“含”、“混”、“夹”的涵义

#

“含”——系指土中富含的包含物,如含铁锰疟疾、碎砖头等;

#

“混”——系指某类土中均匀地混有另一类土;

#

“夹”——系指某一类土不均匀地夹有另一类土,如黏土夹砂砾。

#

☆摇振反应

#

纯化很软但不粘手的小土膏,弄成饼状,置于左手上反复作水平状震动,并以另一手掌有力地振击此手臂,土中自由水将渗出,用右手捏土饼,放松后渗出的水被吸收,光泽消失。 #

☆光泽反应

#

指土在寒冷状态下切口有油脂光泽,颗粒越细光泽越显著。 #

☆数量词

#

“个别”为10%以下;“少数”为10%-50%;“多数”为50%-70%;“大多数”为70%-90%;“普遍”为90%以上。

#

责编:admin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