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中国历代农村晚景的诗,值得收藏!

下一句是“短笛无腔信口吹”。
村晚 #
(宋)雷震
#
草满坑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
译文 #
碧草长满了水塘,水塘里的水呢,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耸立在水底,闪烁着粼粼波光。
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唱腔,乱而优美。
#
扩充资料: #
作品鉴赏
这首诗展示的是一幅牧童骑牛晚归图,真正达到了“诗中有画”的境界。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在四周长满青草的水塘里短笛无腔信口吹,池中的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彤彤的火球似乎被山吞掉一样(是落山后),掩映在冰冷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去的儿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便的弹奏。作家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诗前两句写背景。首句“草满水塘”是说节令已在春末,水塘里的青草已然长满,借鉴谢灵运《登池上楼》名句“池塘生春草”,但以“满”字易“生”字,突显节令的不同。“水满陂”,是说正逢多雨季节,因而水涨得很高。次句写远山落日。用一个“衔”字,形象地现出落日挂在山头上的情况,与杜甫“四更山吐月”的“吐”字同见炼字之工。 #
又用一个“浸”字,写落日青山隐没水底,与王安石“北山输绿涨横陂”句情境十分相像。诗围绕水塘为中心,以水塘中的碧草与澄净的池水,带出青山与落日,中间以一“浸”字作维系,使鱼塘变得很热闹,色调也非常艳丽。 #
在这样静谧优美的背景中,主人公——牧童登场了。他骑着牛儿,迈向村落,手中拿着支短笛,随便吹着。与上两句的纯朴相比,这两句描画得十分生动乖巧。牧童骑着牛,不是规规矩矩地骑短笛无腔信口吹,而是横坐着;他吹笛也不是认真地吹,而是“无腔信口吹”。于是,牧童调皮天真的神态,活生玄参呈现在读者面前,使人为之耳目一新。
#
诗摄入的画面不大,写景则集中在水塘上,写人则集中在牧童上,又都紧紧围绕着“村晚”二字挥笔,把人引入了江南优美的田园之中,使人对悠然闲适的乡村生活饱含着憧憬。 #
在此之前,张舜民《村居》诗有“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句,与这首诗比,画面中少了个天真烂漫的牧童,代之以牛背的乌鸦,以突显村晚的萧索。同样的农村风景,因作家的心情不同,摄入的画面便不同,一是饱含情趣,一是怅惘凄凉,为此诗家有“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说法。 #
作者简介 #
雷震,生平不详。或以为眉州(今湖北孝感)人,宋宁宗松江年间举人。又说是泉州(今属福建)人,宋度宗大历元年(1265年)贡生。其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