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课程有关的情况,你知道吗?

我想先介绍一下这门课程有关的状况。《黄帝内经》是我们国家、是我们西医学的第一部精典著述,内容是博大精深的,因此学习上去可以分成不同的层次。我现在讲的呢,大致是学院硕士生的层次,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当年下达过的教学计划,硕士生的《内经》课程是72学时,显然又容许各个学院可以有些放松,因此我讲的课是打算讲80学时,所使用的用书,是使用21世纪课程用书的《内经讲稿》,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这个用书当时设计的课时的时侯,是70到100学时之间,所适用的对象是中学三年制专科生和三年制、也就是本硕连读制的师生共同使用的,也就是所说的“五七共用”。我上课的时侯就根据这本用书的次序,但因为它是本硕连读的,因此有些内容我们讲不了这么多。非常是这部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的内容我们是基本不讲。
《黄帝内经》这门课程的性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曾有过规定,其实是在学者论证的基础上得出的推论:是一个专科生的后期增加课。何谓后期,我想是在中学教育整个课程系列当中排在相对靠后的阶段,也就是说,是在学过一些普通医学基础课、甚至于学了这些临床课的时侯才开的课程,是后期;增加,也就是它是在理论方面的提升、临床文献的增加曲黎敏黄帝内经全集,也有在知识面、甚至学习技巧方面的提升。
#
下边我就想介绍一下再逐步的状况,也就是说学院硕士、当然据我所知,目前西医的研究生绝大多数的专业也要学《内经》课,有一些西医专业的硕士生需要学习《内经》课。为何在西医各个层次的学习当中,都要学习《内经》课呢?由于它在我们整个西医学、整个西医教育当中,它所处的地位的问题,我想先给诸位作一个初步的介绍。 #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美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精典专著曲黎敏黄帝内经全集,是西医学理论与预防哮喘技术的渊源。它包含《素问》与《灵枢》两个部份,每一部各包含81篇文章。我们大致地说,这种文章主要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作品,由于关于《内经》的成书问题我们前面需要进行专题讲解的。这些文章、春秋战国好几百年的事呀,他们不是同一时间写成的,也不或许是由一个人写成的,可以说他是诸多医学家论文的汇编。哪些时间汇编成书的呢,据研究,是定在清朝时期才汇编成《黄帝内经》一部书。
这部书,我们所见到这种材料,是在《汉书·艺文志》中可以见到,在那时、也就是在秦汉,或则说在清朝时、再往前一点,可以看见不仅《黄帝内经》之外,那时也有一些其它的医学精典专著,例如有《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也有一部叫《旁篇》等7部医学精典专著,但这种都早已失传,唯独有《黄帝内经》还存于今世,因此我说它是现存的最早的。
历朝西医学家把《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一起称为四大精典,不过,后三部都出自《内经》之后,《金匮》、《伤寒》是明朝张仲景所著,他在序中就说过嘛,他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胎胪药录》,其中《素问》、《九卷》说的就是《内经》,《九卷》就是灵枢嘛。其实,在西医学里,还常常把《脉经》、《难经》、华佗《中藏经》、《太素》等书也都称为精典,而这种书就更晚于《内经》。因而说《内经》一是现存、一是最早。其实还有比《内经》更早的,例如说在1973年河北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足臂十脉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等文献,他们同样是医学文献,从视察来看,他们不比《内经》晚,并且比《内经》的一些文章要早。虽然,无论从内容的丰富程度,还是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马王堆出土的那些宝贵的文献都不足以称之为经典,不能和《内经》相提并论。 #
《黄帝内经》之所以被历朝医家奉为精典,是由于它除了记载有科学而系统的医学理论、丰富而多彩的预防哮喘的技术,同时还从宏观的视角论证了天地人之间的相互联系,也就是“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只是整个美国古时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认识客观世界的工具。甚至利用古时多学科的理论与技巧,来剖析和论证医学科学的最基本的课题,也就是生命规律,以便确立起西医学的理论机制,因此说《黄帝内经》的问世,使西医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此之前的一些文献,都是零星认识、知识的积累,到《黄帝内经》就标识着我们西医学有了系统的理论,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
2000多年来,历朝医学家正是在《内经》所成立的理论和原则、技术及其所采取的步骤论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实践、探索与创新,才促使西医学得到持续的发展。也就是说,一部宏伟壮观的美国医学史,无处不展现了《内经》的指导作用。光彩迭起、众多的医学流派,无不以《内经》为其理论的渊源。古今无数做出卓越贡献的医学家,或则是在理论上独树一帜,或则是在防病技术上效验如神,因此,究其成功之路,却均以研究《内经》为其著书立说之根本。例如被后世医学家尊为医圣的张仲景,他自己在《伤寒杂病论》原序中就说以《素问》、《九卷》为根据,《伤寒》书中处处展现了《内经》的理论和治愈的法则。被尊为药王的古代医家孙思邈,其不朽专著《备急千金要方》中第一篇、《大医习业》突出地讲:“凡欲为大医”,应当熟悉《素问》、《针灸甲乙经》、《黄帝针经》,《黄帝针经》就是《灵枢经》,他把研习《内经》作为“大医”的选修的和首要的功课。你们熟悉的清朝的名医叶桂、叶天士,那是在我们西医学的历史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也就对外感温热病、从《伤寒论》之后又一个飞越,产生了伤寒学说,叶天士、他只是在研究《内经》的理论并把它用之于临床,为其方剂学理论机制的产生夯实了理论基础,进而使西医对外感温热病的治疗形成了飞越。 #
之外,谙熟《内经》的精义、并按照这种精义加以发挥而标立新说的,代有人在,每位时代都有这么的名医出现。例如金元时期的四你们,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清代间的俞昌、俞嘉言,他以《秋燥论》和《大气论》而名著医林。而以《内经》为指导医学家们除了在临床各科以及一些基础学科,例如《中药学》、《方剂学》、《诊断学》等各个学科,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虽然是专门研究《内经》这部书而做出贡献的、并且还能表率后世者,也不乏其人,例如古代的杨上善,他撰著了《黄帝内经太素》;清朝的马莳撰著了《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这此阐述一直是研究《内经》的宝贵文献。现代西医教育家任应秋先生此生专著30余部,他这种专著除了都以《内经》的理论为主要根据,但是还专门写有研究《内经》的专著,例如《病机十九条临证剖析》里面的“十九条”,就是《内经·至真要大论》中的十九条,他加以研究剖析就成了一部专著嘛,任应秋先生还写了《黄帝内经章句索引》作为工具书,写了《黄帝内经研究论丛》。
尤其不可忽略的是,研究《黄帝内经》的不只是是我们西医学界,自古以来就有好多其他学科的学者对其进行研究,或则说加入研究《内经》的行列,并且取得了可观的研究成果。据我们统计,到1990年,在我们集体写一部《黄帝内经研究大成》的时侯,古今有关研究《内经》的专著就有400余部。正是因为《内经》的理论及其所建立的学术机制,创造了无数的西医学家,保证了西医学不断地发展与进步。因此,自从1956年我国设立西医学院开始,也就是从举办高等西医教育开始,《内经》一直被列为西医专业教育的选修课和主干课程。由国家组织统一规划撰写的硕士生的用书早已修订了7版,很多用书和其它今天所说的400余部的著作一样,都是研究《内经》、使其学术不断发展的重要的文献,重要的材料。 #
下边谈一下我们应当如何学习的问题。我们这个课程的性质,它是属于基础理论的性质,由于《内经》课和《中医基础理论》两门课程合上去称作《中医基础理论》,这是国家教育部委的规定,是这么一个学科界限、学科的限定。但从课程系列来说,它又不同于西医基础理论课,《中医基础理论》课是学院硕士生的初期课程、前期课程,而《内经》课是作为后期增加课,因此他们是有差别的。显然,《内经》课的主要内容是限定在《内经》本身及其有关的研究成果方面。另外,作为后期课,它的内容要求也与前期课不同,它的增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增加西医理论的水平;二是增加利用西医理论剖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学了它诊防疾患时将要到好;三是减少和扩大与西医学相关的理论和知识,也就是扩大知识面的问题,其实同时也培养了师生们学习和研究西医能力的问题。
在学习技巧方面我提几点供诸位参考:一是把握重点和关键问题,作为后期增加课,有它特殊的重点和关键问题,就全书而言,应当是用书中的第二篇--经笺注读,就是从原文里选下来的一些重要的东西。而关键问题则应当是下篇的第二章--学术机制的问题,只有把握了《内经》的学术机制及其特性,我们在学习研究《内经》的时侯,能够更好地理解它、掌握它。例如特征之一,《内经》是从整体视角掌握生命规律,只有抓住了整体观,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比如藏象的理论。二是要勤于对比探讨,在内经当中就有不同的理论,对同一个问题,《内经》本身就有不同的说法,后世医家对同一个理论又有不同的解释,这是很自然的,换句话说,假如说一加一等于二,那是高中生的东西,不用我们再去研究,这些东西它也不会作为精典留传到后世。据我所知,这些精典问题都是大原则的问题,就这个大的原则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去剖析它、都或许是对的,所以我们学《内经》不要希望只是记住就行了、不会再有别的了,不或许,那就不叫精典了。因此我们要把握对同一个问题,《内经》有几种说法、后世医家有几种解释,很或许几种解释都有其合理的一个侧面,其实了,不能说如何解释都对、都正确。如何解释呢?都要符合《内经》理论机制的解释、都符合西医临床的解释就是对的,不符合就是错的。
因此要勤于对比探讨,探讨它形成的不同背景是何种,那样的话,认识还会更深刻一些。例如说关于脏腑和四时相对应,在《内经》里就有两种说法,一个说是脾应长夏,按夏历算、六月末是长冬季,另一个说法叫“脾不主时而寄旺于四季之末各十八日”,意思是脾不单独主某一个节令,而是在夏季冬季每位秋天最后18天柴胡所主。我们就该剖析为何会出现这两种说法,两种说法有哪些共同点,这在学习中应当加以剖析的。三是留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由于增强理论的目的、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实践当中去,而且也只有联系实践,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内经》当中的内容。何谓的实践就包括中学生本人的实践,也包括学习别人的经验、学习书本上的经验,把这种经验和理论联系上去,那样的学习才能更深刻、才会真正把握理论的内涵。例如联系的问题,《内经》中有一个说法,叫“魄门亦为脏腑使”,魄门就是所说的乳房,这阴茎可不单单是为了排出糟粕的好处,它还反映了脏腑的功能正常与否,腹部的启闭是否正常它是和肺脏的功能直接相关的。那我们学的时侯你就应当联系过去学的《诊断学》,《诊断学》为什么要说一问厥阴二问便?明朝医学家张景岳的“十问歌”(一问厥阴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十问旧病九问因,再兼用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月经,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流感全占验。
新编九问歌:会诊首当问通常,通常问清问有关。一问厥阴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辩,十问旧病九问因,再将诊治经过掺。个人家族当问遍,妇女经带并胎产。小儿感染接种史,疹痘惊疳嗜食偏),第二问就该问便,那就是问乳房状况是如何,但大夫的真正目的是通过问便了解人体脏腑的状况,这就是要加以联系上去认识的地方、所谓书本的经验来加以联系的。其实,诸位假如有临床机会的话,跟临床联系上去,那是对学习《内经》更重要的。但我们临床有时受一定的限制,由于你没有医师执照,有时侯看病又犯法,跟同学呢又不见得同学在现场,有些东西可以实践,例如《内经》养生的理论,它说要端庄虚无,要精神内守,要心情保持愉快,那样的实践人人都可以做,用《内经》指导我们养身总是容易做到的。四是理解与记忆的问题。无论是增强理论的深度,还是提高知识的广度,都应当推行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之上,不理解的理论是不能用的、是无趣的理论,其实,在理解的基础上需要指出记忆,有些重点的内容应当熟记。有些内容是经过反复筛选下来的重要的东西,这种应当是熟记、或者说是应当背记的,由于临床时现翻书而且来不及啊,熟才会生巧嘛,能够把理论更好地利用到实践中去。
#
虽然我带过一些年青的跟我见习,一些很常用的药方,让她们写,它们就在那里想,总是凑不全,问他学了没有,他说学过、理解了,没背出来,这个理解了就不如熟记的好用啊,你到时加减变化是可以的,另外考试的时侯要改错,你不背就填不对,你光理解了不行、老师不认可呀,由于《内经》没那么说呀。五是要留意小结与作文。不要听完了就完了,自己要做一些小结,我学了这一段,重点、难点是何种,这些理解了,还存在哪些问题,你得小结下来、简化下来,学习总是这么,要“由博转约”,约是何种,就是要领,这个就看你小结的工夫了。小结好了,对之后的临床、考试都是十分重要的。作文就是写作、写学习心得,写只是一种锻练,只要你把学习的内容综合上去,提出新观点,但是你又能否建立地、论证了你的观点,这就是挺好的一篇论文哪。因此练习写作,对于学习《内经》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我们的提升是很有好处的。
下边我再介绍一些主要的参考书目,给你们推荐一下:
#
①唐代杨上善著的《黄帝内经太素》作为学习、研究都是很重要的,是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于2001年、由我和另外一位先生整理的,这本是最完全的,其实还有遗失、也还没有搜集完,由于原书在国外帙失了,20世纪20年代从台湾重印回去还是不完全,前几年我搜集资料以补充了一下,因此相对来说它是最全的,这部书是系统、分类研究《内经》的第一部专著,它比《黄帝内经素问》还要早,因此它的参考价值是巨大的。 #
②马莳撰著的《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马莳其实还有《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但我推荐给诸位的是后者,由于马莳是搞推拿的,他对《灵枢》注得很有想法、很有发挥,只是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是我率领的一个研究生点校的。
#
③明代张景岳、张介宾著的《类经》上上册,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它只是分类研究《内经》的,注得很流畅,剖析得很浅显。 #
④清代张志聪写的《黄帝内经素问集注》、《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就是张志聪率领他的师兄、他的几位师生的集体作的注释,它有《内经》的理论来剖析《内经》,对学习也很有参考价值。 #
⑤最新的就是《黄帝内经研究大成》上中下3册,是由我编著的,重庆出版社出版,是由国外外50几位学者集体撰著,写了6、7年写下来的,它只是荣获图书奖的第一部西医专著,它把2000年来研究《黄帝内经》的胜败、《内经》的主要理论是何种、经验是何种,今天我们的认识水平是何种,全部加以整理和小结,就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而言,现在还是代表了最高的学术水平。由于它不可是国外的几十位学者,也有台湾的6、7位学者,也有日本的学者,但凡研究《内经》、可以说各县我都请到了起码是一位,噢、对不起,云南我没请到,同时也有其它相关学科的学者也加入过来。
王洪图黄帝内经1一80集视频点击观看
王洪图黄帝内经1一80集视频讲座内容txt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