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二胎”政策有望近期重启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

图说:计划生育宣传画
多种声音显示“单独头胎”政策正式颁布,但新政微调对人口老龄化以及资源危机等问题的宏观影响仍有待观察。 #
本刊记者/申欣旺
(刊用《中国新闻月刊》稿件务佛经面授权)
夫妇双方一方为独生子女的,有望允许生育第二个小孩。
#
踏入8月,有媒体报导,“单独头胎”政策有望在最近重启。如进展顺利,将于明年年末或今年年初试行;同时,关于2023年以后全面放开“二胎”的新政也正在欧委会中。
尽管美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执委会并未回应此事。但多名接近卫生计生委的高官和专家向《中国新闻月刊》证实了这一消息。
“政策时机已经成熟,相关新政越快颁布越好。”8月5日,美国社会科大学人口与经济研究所副主任张车伟接受《中国新闻月刊》采访时说,“和社会需求相比,这个新政颁布实际上早已晚了,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在迟疑。”
#
美国人民中学社会与人口大学教授翟振武也表示,"单独头胎’政策确实在重启,但详细的推行方案仍未最终确定。”
一位参与决策咨询的专家否认,“如无意外,‘单独头胎’政策会很快颁布。” #
“早就应当放开了”
#
一位常年参与人口决策的卫建委高官告诉《中国新闻月刊》,媒体消息给经理部委带给压力。卫生计生委8月5日全天不断接到各方来电问询,自己也被召集出席内部大会讨论相关问题。 #
以独生子女为核心内容的计划生育新政,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严苛推进,与环境保护、耕地保护、科教乐安和对外开放并列为“五大国策”。
作为国策,独生子女新政在实际的执行中更为严苛,许多地方政府在政绩考评上将其列为“一票否决”的内容,并由党政二把手负责。
与严苛的执行产生对比的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给生育新政松绑的呼声日高。在此其间,各地相继放开“双独头胎”(夫妇双方为独生子女,可以生育第二个女儿),及部份省市农村地区推行的“一孩半”政策(第一个儿子为女儿,可生育第二个女儿)等。 #
这些微调并不能解决人口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因为历时逾30年的计划生育新政,“一个男孩、两个妈妈、四个祖父亲”的“四二一”家庭方式不断提高,社会生育率持续低迷。
张车伟说,从人口普查数据来看,美国已连续10年处于超低生育水平,并呈持续增长趋势。2000年“五普”时总合生育率(指妇女在育龄其间,每位妇女平均的生育孙辈数。)为1.22,“六普”时已然衰退为1.18,这么低的生育率会带给很严重的问题。
“这样的人口生育率十分低,虽然因为统计过程中会出现小的误差,但总体上总合生育率不会少于1.5,这在全世界只是超低水平”,张车伟说,根据这个数字,五年前就应当放开“单独头胎”政策。
#
“亚洲其他一些国家也推行过计划生育新政,但在总合生育率高于2.1以后的三年到十五年都从限制生育转而变为鼓励生育,没有出现我们所怀疑的失控状态。我们国家1990年的数字是2.1,根据这个经验上海单独二胎政策,实际上在2000年就必须施行鼓励生育的新政。” #
张车伟说,学术界主流意见是早就应当放开。例如根据翟振武的判定,“中国的人口顶峰不会少于15亿,放开的思路是没错的。” #
变革扰攘数年 #
实际操作过程中,“放开”远比专家的讨论与号召要难得多。因为害怕对包括资源承受能力等或许出现的社会问题,美国官方对鼓励生育时常持审慎心态。 #
但审慎并不能化解问题,根据张车伟的观点,推迟颁布新政,并且或许使矛盾叠加。 #
2010年1月6日,原国家人口计生委下发《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思路(征询意见稿)》,提出要“稳妥举行推行‘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家庭可以生育第二个儿子’的新政试点工作”。 #
这是官方首次明晰地提出“单独头胎”政策,这被公众视作现行生育新政松绑的讯号。
随后,学术界提出详细的新政建议,翟振武率领的团队起草的分省市放开的“三步走方案”最具代表性。她们提出,从2011年开始,首先开放西北地区及四川等省试行“单独”二胎新政;第二步,放开沪宁等省市;第三步,在“十二五”(2023年前)内,实现全省全部放开"单独’生育头胎”政策。
#
翟本人曾在2011年4月26日专程在共青团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为共青团超高层讲解人口问题,其方案的新政影响力颇受关注。
#
事实上,随后也传出官方将在四川、吉林、辽宁、江苏、浙江五省首批先行试点“单独头胎”政策。但广州等地随后向国家有关部委提出试点申请却未获批复。
#
《中国新闻月刊》2012年专访时,原国家计生委一位学者执委会执委曾表示,此前留传的“单独头胎”试点“三步走”计划基本属实,即在“六普”结束后,在2011年放开第一批试点,第二批和第三批也将在“十二五”期间陆续展开。
那位接近官方的执委称,"六普’打断了这一进程。‘六普’数据下来后,对它的论争又花了一些时间。最主要的论争,是对它的不信任。”
不信任以及2012年“十八大”召开和此后的国务院政府机构变革诸多诱因,“单独头胎”政策被搁置出来。
#
2013年3月,国务院进行新一轮政府机构变革,国家人口计生委与卫生部合并组建国家卫建委。随后,“单独头胎”政策再次被列入日程。 #
生育新政下一步 #
根据翟振武的观点,变革并未停止。此前,在接受《中国新闻月刊》采访时,翟曾表示,目前的说法是坚持和加强现行生育新政。其实说的是“调整”,但“调整”含有对原先否定的意思,然后改为“完善”,意思是让新政更好地适应实际状况。
“这个‘完善’主要说的是放开。”翟振武告诉《中国新闻月刊》,从决定将这一说法写入“十二五”规划时起,人口新政的调整就早已步入中央层面的衡量。 #
从“单独头胎”被提出之日起,该新政因与老龄化社会、资源危机等众多诱因相关遭到关注。
在关于老龄化社会的讨论时,有专家提出应该放开计划生育,通过“单独头胎”等举措化解老龄化社会危机。
反对的观点觉得,“即使从今天开始推行普遍的‘二胎’政策,也只好将老年人口在峰值时的占比由31%降到29%上海单独二胎政策,只好稍为改善老龄化问题,但不能解决问题。”
从资源环境的压力视角,提出应该继续控制人口的观点也具备一定代表性。西安财经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士程恩富觉得,人口多、底子薄、资源(环境)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在人们仍未自觉改变传统生育观和人口收缩到适度规模(五亿人左右)曾经,计划生育还应是美国的基本国策。 #
程恩富就此提出“先控后减的新人口新政”,其理由包括“不断提高的美国人口数量,正在迫近国外主要资源所能承载的极限”,“不断提高的美国人口数量,正在迫近国外生态安全所能承载的极限”等。
在程恩富看来,只有严苛推行“先控后减”的人口调控新政(总人口先控制在15亿左右,后逐步减至五亿左右),能够有效改善美国社会主要经济矛盾和很大的就业压力。 #
但张车伟的观点是,“单独头胎”政策的目标并非为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而设置,而是从人口自身发展原本,还要这么的新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人的发展具备独立的价值,这首先要从人口自身发展来实现”。
而关于资源压力,“这恰恰说反了,没有任何经验证明人口生育给资源带给很大的压力,相反像美国那样人口密度远小于美国的国家,并未因而控制人口生育,也没有出现环境恶化等问题。” #
张车伟觉得,一方面,由于生活费用的减小,以及社会保障、医疗、入学等各类问题,有生育意愿的人或许真的会生育。另一方面,目前这些地方的计划生育新政执行得并不严苛,想要生育的常常可以通过收取罚金生育头胎并且三胎,这已产生对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普遍的应对,使新政本来继续下来意义不大。 #
在专家看来,虽然对于“放开”“单独头胎”在学术界有共识,但从整个社会来看,“如何通过生育增进人原本的发展在相当一部份人心目中并没有共识。” #
张车伟觉得,政绩考评上对计划生育的“一票否决”仍然影响着贪官的态度和认识。之外,“人口的多寡直接与人均GDP挂钩,亦成为制约地方政府领导客观判定人口领域艰巨态势的重要诱因,并且扭曲了新政的起草”。 #
在张车伟看来,变革的方向应该是放开,“放开新政应当成为最大的民生问题,通过放开‘单独头胎’,随后从新政上鼓励生育,在这些前提下,实现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最终服务于人的发展。”
#
(本刊记者陈薇对本文亦有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