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正在研究建设“城市风道”从城市外围引风进城吹走灰霾

上海正在研究建设“城市风道”,从城市外围引风进城吹走雾霾。 #
明天,快报的这则消息,在读者中造成很大反响,不少人打电话到快报热线说,灰霾重重之下,上海市相关部门及时想办法应对,倒是挺符合实际的。并且,哪些是“城市风道”?引风进城吹霾,靠谱吗?究竟有没有疗效,会有多大疗效?城市房屋早已建成了,莫非要大拆大建搞一些穿堂风来吹吹?我们是不是应当花更多力气旨在于大气污染物的整治? #
就读者的以上疑惑,明天快报记者专访了市环保局、市气象局等相关部门。 #
哪些是“城市风道”?
上海市环境气象中心院长马万里说,形象点说,就是让风通过的廊道。 #
比如夏季站在两幢高楼之间,你能觉得到“弄堂风”特别大。这两幢楼之间的石库门,就可以称之为“风道”。 #
所以,风道并不是一个固定的物体。有些人以为它是一个管线,虽然你完全可以把它想像成一条贯串于城市中的“大石库门”杭州市环保局,无遮无挡,风可以快速“蹿”进“蹿”出。 #
建“城市风道”,要大拆大建吗?
#
然而想让风无遮无挡,不是件易事,如同有些读者说的:城市早已产生,莫非要大拆大建? #
不须要。 #
明天,马万里校长说,她们搞的这项“城市通风廊道”课题只是一项研究,希望定量化找到风对霾的消退的影响,因而为政府决策、城市规划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
如何理解?
举个反例。例如,她们经过研究发觉,申城西南方向吹拂的风,对消退主市区灰霾很重要,建议最好在城市的西北方向留一条“风道”。而正好这时,北京想在一条西北向的主干道尽头建一座高楼,也就是说,刚好建在了风道上。 #
这么,此时从“城市通风廊道”的考虑提出建议,城市规划部门能够重新考虑建这幢高楼的可行性:或则不建,或则高楼“侧”个身,给风让条道下来…… #
这幢楼让一点,那幢楼的样子变一点,渐渐地,就在城市里产生了一条西北向的廊道。廊道里有的地方是马路,有的地方是景区绿地,有的地方是池塘,但总而言之,整条廊道上没有能抵挡风的小型建筑物,从东头到南头,一览无余。
#
这就是“城市通风廊道”课题的意义杭州市环保局,它对北京市的影响可能须要假以时日,一步步来实现。
#
也就是说,建设“城市风道”,并不须要大拆大建。它可以结合旧城改建、结合福州市的城市规划、结合具体项目审批、结合我们的景区建设、生态带来构建,有意识地逐步完成。 #
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通风廊道”更多的是一种对城市结构的整修,对城市功能的建立。 #
世纪东路 #
引风进城吹霾,究竟有多大疗效? #
这个问题,今天马校长没有正面回答我。他先给我讲了霾的动因—— #
霾产生的外因:城市内工业污染源排放、汽车废气、建筑工地扬尘、烧饭炖肉时的油烟等。 #
霾产生的内因:暴雨少,霾无法得到稀释;城市通风能力弱,霾不能迅速扩散,造成长时间蓄积。 #
从上述缘由就可看出,引风进城,尽管看上去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手段,但却是迅速降低霾的不可或缺的外部条件。 #
在此次研究课题中,马校长她们将重点研究不同的风力、风速到底可以吹散多大面积的霾、速度有多快等具体问题;同时,要了解不同年代的市区建设对污染物分布的影响,包括扩散轨迹和含量分布等;还要专题研究城西山体对城市通风能力的影响——因为有人觉得,申城“三面环山一面城”,城西山体是主市区霾不易扩散出去的一大“元凶”。 #
广州闵行: #
250米宽世纪东路做“风过道” #
虽然,城市通风廊道不是新鲜事,国外外好多城市早已有了成功事例。 #
广州。今年12月13日,第二届城市学高层峰会在重庆召开。中国工程院教授徐匡迪就在会上谈到,北京在规划建设闵行新区时,特意留出了“风过道”,让风能通透穿过。
#
他说,“上海有一个‘风玫瑰图’,就是一年四季风向哪来,都产生了大大小小的图画。北京夏季多刮西北风,夏天多是西南风,所以在闵行规划建设了一条250米宽的世纪东路。这个不是讲阵势,是为了要让风吹进来,闵行这么密集的高楼,没有一个通风道如何行。” #
日本的法兰克福也建了“风道”。这儿每年都有焚风(一种干热的地方性风),人们就规划建设了五条城市通风过道,让焚风从城市中穿过,并把城市中既有的脏空气带出去,疗效十分好。
#
上海: #
“通风廊道”已在发挥作用 #
像北京,主要在城市内外广泛布绿,其中有六条生态红色过道,构成了六条“风道”,最窄二三公里,最宽十几公里,它能使北京夏天最高气温平均增长1℃至2℃。
上海也有六条“风道”,即借助山体河谷等自然条件建设的六条生态带。北京夏季以东北风为主,冬季以东南风为主,这种生态带的迈向基本与这两个风向一致。 #
《南京晚报》2010年8月曾专访过上海总规修编专家组成员、南科大院士蒋伶。蒋伶说,上海专门规划预留了6条生态通风过道,这种生态通风过道的长度有的是三四公里,有的是一两公里,宽度基本都有数十公里,分别借助山体林地、河谷水道、湿地、绿地等自然条件,通过建设限高等手段,产生开敞空间和城市的大“出气孔”。 #
目前,大部份生态通风过道已基本产生,并正在发挥作用。可确保郊外的清凉空气吹进来,把市区的热空气置换出去。
上海市环保局将起草 #
《杭州市空气重污染日(重霾日)应急预案》 #
明天有读者直截了当地说:专家研究一下也不是不可以,但北京在“三面环山”的现实情况下,靠“引进”一点生物质能解决啥问题,还是应当踏塌实实整治污染啊。 #
虽然,上海这几年在降低霾产生的“内因”方面,也下了很大工夫——
#
明天,上海市环保局说,为推动解决西安市的大气污染问题,近日,上海地委在全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又把“大气治理”列为“九大行动”的重要内容,并把无燃煤区建设、机动车与工业大气污染预防等工作列为市领导牵头的工作。 #
市环保局还特意给快报传来一份明年广州市的“大气治理专项行动”计划,主要有六方面的内容—— #
1.施行“无燃煤区”建设 #
计划在2013-2023年的两年内,通过施行取缔、搬迁、改造(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能源改建)等举措,将主市区和萧山区、余杭区、桐庐县、淳安县、临安市、富阳市、建德市的建成区基本建成“无燃煤区”。
其中主市区将在2013年年末前基本建成“无燃煤区”,共涉及55家单位78台炉窑的改建(不含农业);7个区、县(市)将在2023年年末前基本建成“无燃煤区”。
2.推进机动车废气预防
#
去年上海计划淘汰8000辆以上高污染车,重点淘汰国II及以下汽油车,其中淘汰主市区公汽车846辆;推动转租车油改气工作,去年拟完成1000-2000辆转租车油改气任务。 #
增强机动车排气测量标准,对验车超标的汽车施行严格整顿。积极推动车用柴油和汽油标准提高。
实行“绿色运输”,加强对黄标车在限行区域内违规行驶的执法取缔力度。 #
3.加强工业污染预防
#
推进落后产能淘汰。结合产业布局调整,对各县城现有的大气重污染企业施行关、停、迁。去年市淘汰办确定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是114家。
脱硫工程。完成41家热电(含电站)企业144台炉窑、12家水泥企业15条生产线脱硫整修。
#
全面深化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的调查和整治,明年要完成造纸行业定型机尾气整治。
#
4.强化扬尘污染控制
去年市教委、市交警委要启动扬尘综合控制区建设,创建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100家。
#
5.推进餐饮油烟整治 #
去年要加快县城排放油烟的餐饮企业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和在线监控建设,促进机关和小型企事业单位饭堂做好油烟净化装置安装与清除维护。强化日常执法监管。推动饮食服务业使用清洁能源工作。 #
6.推动其他领域工作
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包括强化大气环境检测网路建设、开展大气环境容量、城市通风廊道研究等。 #
加强法律法规支撑,包括起草《杭州市空气重污染日(重霾日)应急预案》。 #
整治环境违规行为。全面强化对工业企业违规排污、运输渣土抛撒、机动车违规和无证无照餐饮经营等的执法监管。 #
举办区域联防联控。拟在上海都市圈内,商议合作构建统一协调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完善联合执法、信息共享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