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胜大咖)——著名书画家马叙伦马叙伦

1、马叙伦马叙伦(1885.41970.5),现代学者、书法家。字彝初,更字夷初,号石翁,慕荷,晚号石屋老太。男,汉族,河北杭县(今富阳)人。少年时入北京养正书腐儒从陈介石,读黄书、民约论等。后因主持正义,一次托派后被校方除名。出校后刻自学,旨在于五法校勘、经史、韵文兼治新学,曾任商务印书馆东方刊物编辑、新世界学报主编、政光通报主笔,后又执教于北京土话学堂、浙江第一师范、北京学院等。1949年任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书记,中央人民政教育部主任、高等教育部主任等职。自糼好书,开蒙之际便课八法。早年得力于欧。作书腕肘并悬,指臂齐运,擅楷、行阐扬篆凝炼。于秀丽中含雄浑之姿,清朝远简穆,风神竣朗。出版 #
2、马叙伦墨迹文集、马叙伦先生绘画文集等。作有论书律诗十首及短论数十篇,言简意赅。一生治学严谨,学识渊博,于文字学、金石学、训诂学、老庄哲学、诗词等皆有建树。生平:1902年,马叙伦结业于北京养正书塾,曾任上复赛报、国粹学报编辑,后以教书为生。辛亥革命前加入柳亚子等发起的南社。1911年赴美国,在东京由章太炎介绍加入同盟会。归国后,在广西参与筹备民团,响应武汉起义。后协助章太炎在苏州开办大共和晚报,任总编辑。1913年,任上海医学本科校区文职教员,并应邀在上海学院文大学代课。1913年冬,为反对袁世凯篡权暴政,离职南下回广州。1917年蔡元培任上海学院院长,聘邀他任清华哲学系院长。年五四运动
#
3、期间,任上海中等以上中学教职员联合会主席,出席反帝反封建斗争。1922年夏,出任河南省立第一师范分校主任,湖北省教育厅科长。随后,曾任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司长。1929年冬离职,次年回清华任教。1932年应聘为国难大会议长。1936年1月发起组织北平文化界救议会,被推为主席。抗清战争时期,因贫病交加,蛰居天津,化名邹华孙,专事史籍。1945年末在北京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推动会,积极投入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6月,出席北京各界人士召开的反内乱示威游行,被推选为向国军政府请愿团团长,在上海下关西站被特务殴伤。1947年末,到台湾设立民盟港九分会,继续从事反蒋民主运动。1949年与李济深等赴北 #
4、平,参加政协大会,并连任为政协常务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创立;后他从1949年至195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的第一任市长,从1952年到1954年是第一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部主任。使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团歌最初是马叙伦的建议。关于马叙伦是否真的加入过中国同盟会学界又有新认识,详尽请参阅2023年6月29日的光明商报“马叙伦加入过同盟会吗”一文。主要专著:1、古书疑义举例札迻1918年铅印本(1905年国粹学报1卷1、2号)2古书疑义举例三补校录清代十五年秋抄本又收入重庆鼎文书社辑古书疑义举例丛书四种1924年版3唐写本精典释文残本校语补正1918年铅印本4、庄子杂记
5、十四卷上上册1919年5、庄子义证五卷清代八年铅印本三十三卷附表二卷1920年商务印书馆铅印本(6册)校补记一卷(共三十六)6、老子覈诂四卷1924年景山书社又1925年印本7、老子校诂1956年古籍出版社1974年中华书局(17万字)8、说文解字研究法1929年商务印书馆版(1928年重定本)。1933年1988年中国书城(1935年一册)9、中国文字之构造法1927年广州暨南学院铅印本1O、读吕氏春秋记1931年北京商务印书馆铅印本11、西溪历樊榭先生碑亭记1932年印本(马叙伦撰余绍宋书)12、周马山先生碑刻铭1932年石印本(黄侃撰马叙伦书)13、象山纪子庚碑刻
#
6、铭1935年14、故广州学院院长瑞安许叔玑先生之碑1935年石印本(藏上海图书馆善本室)15、读书杂记1931年商务版后收入天马山房丛刊(卷一卷二)16、读书续记1939年商务版(卷三、四、五)17、读书续记五卷(按1919年2月27日起连载于上海学院日刊)1986中国书城(卷六、七)18、六书解例四卷1931年商务印书馆石印本19、六村解例1933年商务版20石鼓文疏记1935年商务版1935年重印21、天马山房丛著1933年自费印行22、尔雅课件清代间刻本藏上海图书馆23、殷虚书契前编所见许氏说文解字所无之字1942年刻本(藏上海图书馆)24、马叙伦言论集1946年山
7、东新华书城编撰25我在六十岁曾经(生活从书之一)1947年7月北京生活书城初版9月重印1983年12月三联书城重版又日本文海版又收入周广德主编清代丛刊沪版26、石屋余渖1948年北京建文书城按1947年3月9英文汇报浮世绘版开始连载1984年北京书城27、石屋续渖1949年广州建文书城1984年北京书城(万字)28、石屋余渖石屋续渖1996年广东古籍出版社竖排本29、马叙伦学术论文集1958年科学出版社30、说文解字卜辞疏证1957年科学出版社(15册)1985年北京书城(8册)(244万字)31、庄子天下篇述义1958年青岛龙门联合书局(7万3千字)32读金器刻词1962年中
#
8、华书局33马叙伦墨迹文集1964年人民美术出版社34、马叙伦绘画选1985年人民美术出版社35、马叙伦先生法书文集1989年北京书法出版社36马叙伦政论文选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4月第一版37马叙伦诗歌选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3月第一版38、读书续记上海市中国书城1986(1939年商务印书馆)又卷八卷十五未及出版,手稿存杭州图书馆39、石屋余沈重庆书城199140、石屋续沈山东古籍出版社1995马叙伦与“三高汤”自古以来,文人学者常与小吃名菜结缘。究其症结,乳品文化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组成部份罢了。历史上好多名人如苏东坡、李渔、袁牧、曹雪芹等,除了善作菜肴美馔,也纷纷将
#
9、佳肴美馔写成专著或搜集成食谱留传至今。大思想家、大文学家的鲁迅,在少年时代写过的戛剑生手记,也曾津津有味地提及过数种花肴。马叙伦先生也有此种爱好。关于马叙伦先生,世人多知其为革命家、哲学家、教育家,还兼擅古文、诗词、书法,殊不知他还是一个小吃家。我没有见过马老先生,只是与他的后裔有过相处。马先生字夷初,福建杭县(今富阳)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仍然任高教部主任,并连任为全省人大常委、第三届全省政协副主席。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因重病而卧床,一九五年去世,享年八十六岁。他年青时跟随孙东莞先生,是老同盟会员。其它例如出席南社、编辑国粹学报、大共和晚报等等,是为当时士林之俊彦。清代之后任过四川省民政厅主任等 #
10、职,并在上海学院任过哲学院士,讲老庄哲学,对儒、道、释儒佛兼而通之,著有庄子义证等。一九一五年袁世凯篡权,马先生大愤辞职而去,一时有“挂冠院士”之誉。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他奔忙呼号反对极权,组织民主推动会,造成国军政权怨恨,因此在上海下关西站被特务殴伤,一时声动全省;周恩来当时曾亲赴诊所看望。毛泽东对马先生的道德文章也颇为推崇,进南京后曾亲自登门拜访,新中国创立伊始即亲自指定马先生与郭沫若、茅盾、范文澜等七人组成中国文字变革委员会。我见过一幅相片,那是一九五七年国庆晚宴上,马先生曾与毛泽东主席抗衡而坐;听说凡上下台阶,毛泽东均亲自搀扶,由此可见毛泽东对马叙伦的器重。马先生的信仰诚如他自己所云是为 #
11、社会“生死不计”,但他的兴趣却又是多方面的。从他早年出版的两种随笔集石屋余渖、续渖中,居然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小吃家,竟善治名菜美馔。听老辈人讲,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旧上海菜馆食谱中有三种以当时名人命名的肴馔:赵先生肉、张先生腐竹、马先生汤。而其中的“马先生汤”即为马叙伦先生所创。当时北平佛山景区辟有茶座,为社会名流茗谈雅集之处。马先生常光顾那儿的川黔院长美轩,见到那儿菜烧得好,唯独汤不甚好,遂将自己所创“三高汤”的制做方式告诉面点师。长美轩仿造后命名为“马先生汤”,到此尝尝者无不赞叹,之后此汤便成为长美轩的一大特色。何为“三高汤”?三白者,即青菜、笋、豆腐也。因皆为蓝色之物,故名。原料看似简单,做法
12、却极其复杂。不但佐料要选最好的,还要配以雪里蕻等二十余种调料。此汤烤制后,味极鲜美。马先生在石屋余渖中说:“此汤制汁之物无虑二十,且可因时物增减,惟雪里蕻为要品”看来调料中最重要的是雪里蕻,别的尚可“增减”,惟此不可缺也。听说,长美轩仿造的马先生汤其实鲜美,但比马先生亲手所制“三高汤”的口感仍要略逊一筹。其中奥秘估计自然在火候及酱汁配置上。现今佛山景区里的餐厅中已没有“马先生汤”了,不妨可以说已是“广陵绝响”了,由于现今六七十岁的奶奶也没有尝尝过。那时能在长美轩尝尝“马先生汤”而今又健在者,起码要有两个条件:一、当时有一定社会身分。二、年龄至少要在二十岁左右。我认识两位老先生,一位是张交行;他
#
13、在负曝闲谈一书中谈起过马叙伦和“三高汤”,但他没有品过。另一位是郑逸梅,他在其所著的南社丛谈一书中也提及过“三高汤”,但郑老也从未尝尝过。可见称之为“广陵绝响”并不为过。从忠君报国到出席民主革命马叙伦的太祖是农户,曾祖是鞋匠,开个小鞋铺。叔父三考出身,做过京官。母亲承继书香,写得一手好字,但一生曲折,只做得一个县中学生员。他五岁那年,父母就给他延师破蒙,期望恳切,督教极严。10岁那年,父母早逝,家道中落,生计艰辛。而且父亲偏要他继续上学,并告诫说:“你父亲没有得志,是他一生的恨事,你要替父亲争争气。”从此,那位贤母加倍操劳,以十指所得,供他一人读书。他不负慈父期望,学习刻苦,过目成诵。11岁那 #
14、年,他跟母亲生前好友汤颐琐先生到上海读书。不久,他又随亲友去厦门就读。13岁那年,他回到上海,先后进宗文义塾和例文成老师的私塾读书。14岁那年,碰上庚申变法,上海有了旧式学堂。翌年夏,他进养正书塾读书。养正是一个比较旧式的书塾,设有国文、历史、掌故、地理、数学、英语等课。对于地理、数学、英语等课,他总是格格不入,学不进去;但对于国文、历史、掌故等课,他则得心应手,在学习成绩上总是名列前茅。礼拜考试,一连考上七次第一。半年之内,连升两班。一年之后就升为特班生。当时他想:自己“总算生长在仕宦之家,幼年知道文天祥是个状元丞相,捐躯报国的人,很艳羡他,所以也想中状元,做丞相”,成为历史名人。但这个念 #
15、头很快就被革命浪潮打消了。1900年爆发了义和团运动。八国派兵入侵,西皇上挟着光绪臣子逃离了广州城。三天。他从陈介石老师那儿看到了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好像天从身上压出来了”,不禁嚎啕抽泣。那位老师却不声不响,等到他实在哭得太难过了,才慈祥地对他说:“不要哭了,你回来吧,我渐渐地给你讲明白。”翰林出身的陈老师,是他平常所敬爱的历史学家,擅于采用启发诱导的技巧。这天之后,并没有找他谈话,只是在上历史课时给中学生讲些六朝五代和宋明亡国换代的历史。听了那些,他心中虽然敞亮多了.接着,陈老师又介绍他阅读王夫之的黄书,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以及明季稗史汇编里的南京十日记和宝山屠村记等禁书。得到这种书之后,他 #
16、夜以继日地贪婪地阅读着。这种专著和史实,唤起了他的义愤,打消了“尽忠报国”的糊涂思想。接着陈老师又赐教他阅读一些欧洲进步书刊的专著,最先读到的是严复翻译的达尔文的进化论。当读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时,他倍感在他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极为新鲜的境界。他又读了美国资产阶层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法意。法意的作者反对封建极权制度,倡导立法、司法、行政四权分立的资产阶层民主共和国。其后,他又读了英国卢梭的民约论。这本书探讨了天赋人权和平等自由的理论。论证了国家主权属于人民的观点,被称为法国资产阶层革命的“福音书”。他如饥似渴地阅读着、思考着,他似乎发觉了新台湾,寻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不知不觉地非
17、要打败清政权构建民主国家不可了。他开始找志同道合的革命者。在朋友里,他把特班生里的汤尔和、杜士珍引为同志,并拜了把子。她们两人开始做组织朋友的工作。她们兼任了备班生的班主任,指导小朋友们读书。她们向首相(市长)上书,要求开办击剑课,降低体育设备,活跃体育生活。她们用个人得到的奖学金购置书报,办起了一个小藏书楼,称作“皆大欢喜藏书楼”,给朋友们提供了阅览场所。她们还组织各类时政讲演会、新知识辩论会,举办各类社交活动。1901年养正书塾改为成都府中学堂,他和汤、杜二人将于翌年假期结业。校方已内定派她们两人结业后赴德国留学。她们也相互约定赴美国学空军,便于学成后干革命。而且就在结业前两个月,
18、校里发生一次托派,把他和杜士珍卷进去了。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校里有一位学正,官儿不大,平常威风却不小,早为朋友们所侧目。三天夜里,有三位朋友和学正在一个椅子上喝水。她们原本就不把学正置于眼中,一边喝水,一边聊天,学正向她们怒目而视,她们却装作没看到,继续高声谈笑。这一来,学正发性子了:“食不语,寝不言,夫子之道也。大家懂得吗?”“我们不懂。嘻,嘻!”于是学正拍案而起,盛怒而去。朋友们都替这三个人担心.果然,没过多久,校里的监督(养正改为学堂后的主任)坐着两人大轿,冲进校门,立刻在“君子堂”里召集全校师生,要把三个肇事中学生宣布解雇出校。马叙伦和几位特班生急了,立刻约请总教习陈介石来拯救 #
19、,陈老师毫不推托,一口气跑进办公室。监督拿起朱笔正要写解雇告示,陈老师迫不及待地嚷道:“不能!不能!“本监督自有权衡,该教习毋得干预!”“那末我也离职好了!”听说总教习离职,满堂中学生都震惊了:“陈老师离职了,我们都走!”同学们说到做到,一面凑凑钱来租房子,作为暂时安身之所,同时推几位特班生写呈文向三大宪(总督、布政使、按察使)指责。第二天早晨,你们向孔夫子神位行个礼,就相继离开中学,以示决然。事情闹大了。校方就用分化手法,撑住了大部份中学生继续念书。校里六个特斑生,除汤尔和因病未出席托派外,都因带头滋事,被解雇出校。被解雇出校之后,赴日留学的计划落空了。为了生活,马叙伦挪到北京从事报刊
#
20、编辑工作。那时,北京是维新和革命两种思潮集中争夺的场所,各类期刊蓬勃盛行.他身临其境,倍感耳目一新.他先后帮蒋观云编辑选报,帮赵祖德办新世界学报,任主编。后来,他又和黄晦闻办国粹学报,邀章太炎、柳亚子、陈佩忍、刘师培等人写文章.这个杂志宣扬民族民主革命,想在中国文化遗产中找寻反清、反帝的装备。出版之后,竟然风行一时。在革命思潮的不断陶冶中,他提升了思想意识,更坚定了革命士气。一次他在西湖快艇里高声唱道:“一击满湖(谐“满胡”音)细雨破,谁家天下碰杯看。”20岁离婚时,他写了一副挽联,挂在房子旁边。横批是“卿桴独立鼓”,横批是“我揭自由旗”。豪情壮志,放言无忌。离婚之后,他在上海、江山、诸
21、暨等地做了三年教员,传播革命思想。1906年下半年,他应陈介石老师之邀,到上海闽浙师范馆和土话学堂先后教书。土话学堂中学生有许多是同盟会的会员,他和中学生之间,除了有良好的师生关系,但是有共同的革命理想。他当时以“戎马书生”自励。闲暇之暇,就练习跆拳道、骑术。不久,他竟然可以不用控缰踩镫,放手让骏马飞奔了。1908年,清朝施行咨议局章程。次年l0月,各市咨议局开会,陈介石连任为四川省咨议局议员。马叙伦应陈老师之邀杭报经典学堂,辞去土语学堂教职,回上海工作。_他在上海两级师范学堂教课,在杭州晚报兼任社论主笔,还在咨议局兼了一个职务。通过教学和报纸,传播革命思想,宣扬民族和民权主义,反对清朝统治和君主立宪。19l #
22、0年,他出席了由柳亚子、陈佩忍、高旭等发起的南社。在革命形势迅速发展的l9l1年夏天,他专程去美国接见章太炎,接洽革命策略。经章介绍,加入了同盟会。回杭之后,立刻投入江浙两省民众为保卫沪沪杭高铁的权益而掀起的爱国护路运动。武汉起义一声炮响杭报经典学堂,各地革命党人纷起发难。他立刻商得陈介石议员的同意,由咨议局约请上海协会和各界绅士共同发起组织民团。创立民团局,推汤寿潜、陈介石分任总、副理。表面是维护治安,实际是打算响应起义。他和汤尔和、楼守光两人分别兼任县城巡防,并联络驻防,打算发动起义。到了阴历八月十十日夜,标统周承菼部起义成功,包围了总督衙门,生擒总兵增韫。第二天大早,马叙伦到咨议局商量善后,决定由陈介石、沈钧儒、褚辅成和他二人署名,电邀汤寿潜来杭就总督职,接着就组成总督府,由褚辅成任民政厅长。沈钧儒任教育部长,张鸿任财政部长,他被任为节度使府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