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档案馆馆长苟亚锋:我在馆藏里看个究竟

她2012年7月起兼任湖北师范学院档案馆院长,同年兼任山东高教系统档案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三年以来,她勤谨敬业、恪尽职守、乐于奉献、不计回报,为促进贵州师范学院档案工作和广东省高教系统档案工作作出了突出成绩。 #
“小问、小韩,大家快来我办公室看下,我在馆藏里查到了俺们中学上个世纪70年代在各地办学校和专修科的一些资料。”我正在与各单位有关工作人员联系,让她们提供校史馆展览须要的相片原图,忽然听到QQ工作群上院长苟亚锋的头像闪动不停,打开后是如此一句话。这段时间正因此事一筹莫展的我们听到此消息后激动极了,都忙不迭地放下手头工作,挪到苟老师办公室看个到底。
到了院长办公室,只见苟老师手里正拿着两本发臭的案卷,指着其中一本卷宗中的文件让我们看。这份显著带着上个世纪70年代彩印特点的文件,纸张薄而软,里面还印有白色横格,套着“陕西师范学院革命委员会”红色文头,以交大革发(75)56号为发文字号的铅印文件,标题清清楚楚地写着——《关于我校设置学校情况及去年招生计划的报告》。文件中对筹建广东师院西安中学、宝鸡中学和汉短发校的招生计划、学制、经费、培养去向,以及包括党政领导、行政管理和各科教学人员等人力配备情况均有详尽说明。另外一份卷宗中也隐藏着一份1975年10月印发,套着“陕西师范学院红头”的文件。这份标题为《关于设办西安、汉中教学基地有关问题座谈会纪要》的文件,以大会纪要的方式明晰了湖南师范学院在延安、汉中办教学基地的名称、领导关系、管理体制以及校章、校徽刻制等七项问题。 #
工夫不负有心人,苟亚锋总算在馆藏上面找到了陕师院在全国各地开办学校和专修科的材料。至此,陕师院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宁夏各地区创立学校和专修科的谜底已初揭露。陕师院作为植根祖国东部的一所师范高校,建校七十多年来,培养的38万余名中学生其中约有10千人默默奉献在东部基础教育第一线。除了这么,中学还肩负起“教教人之人,育育英之人”的光荣使命,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中期,在三秦大地撒播知识火种,照亮教育之光,创立了西安、汉中、周至学校,以及杭州、咸阳、渭南、商洛、安康、榆林等专修科,以对国家、民族的忠诚和奉献,造就了特有的“西部红烛精神”,为国家非常是东部地区培养了一大批名师,用理想、信念和情结,扛起了东部教育的大旗。 #
围绕中学文化建设重点任务举办档案工作,配合中学内蕴陕师院“西部红烛精神”,档案馆责无旁贷。院长苟亚锋立刻着手安排深度挖掘馆藏资料,查询中学开办中学及专修科的相关档案。因为文革期间的馆藏资料没有著录,保管借助室工作人员深陷窘境,查询不出,便觉得馆藏中没有保存这部份档案。据悉,馆里的奶奶手称作在大专教学评估时就曾查询过这种材料,却未有结果。工作人员和档案权威都没有解决的问题,自己还须要再继续考虑吗?一时间苟亚锋有点迟疑不决,然而面对困难不舍弃的劲头最终占了上风,她决定亲自动手,查个到底。凭借三十多年的工作经验,她觉得这部份材料馆藏中肯定会有记载,虽然是蛛丝马迹也要刨根问底。于是她先查询了湖南师范学院校史和编年纪事,果然,这两本书中用简明简略的语言记录了当初创立学校和专修科的情况。因为校史和编年纪事是基于档案资料编修而成,这便坚定了苟亚锋查找馆藏原始材料的信心和决心。她将文革案卷尽数借出,一卷一卷地查找卷内目录,一份一份地查看文件内容,理清思维,抽丝剥茧,层层深入,总算查找出了馆藏中保存的这部份材料。
因为西安交大校区及专修科的办学实体在全国各地区,馆藏中保存的资料有限,为了完整确切地记载这部份历史,填补馆藏不足的遗憾,苟亚锋便借助各类机会查找这部份档案。借全国档案工作大检测的机会,她在湖南理工学院、商洛大学等中学查到了西安交大汉短发校、商洛专修科的珍贵相片和文件;专程赴西安文理大学查到了关于西安交大延安中学详尽的档案资料;通过电话咨询、QQ联络等方法查到了西安交大长春、咸阳、安康等专修科的档案资料。为了成功查询到这种档案资料,可以说是想尽了办法,耗尽了心思。
这种材料被她挖掘下来并不奇怪,由于苟亚锋干工作一向的行为准则就是认真耐心,严谨求实,不做则已,做则至全。来到档案馆工作早已三年多了,苟亚锋除了身负档案馆院长重任,但是是广东高教系统档案学会的副理事长和秘书长。她率领全馆工作人员不断充实和丰富馆藏,增强档案信息化水平,提高档案服务能力,将西安交大档案事业的发展推上了新的高度,并且为广东高教系统档案事业的进步不辞辛苦,竭尽竭力。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严格自律,默默奉献,形成的催泪故事不胜枚举,本文中这则查档故事只是冰山一角而已。苟亚锋时常教导你们这样一句话:“不仅要撸起衣袖加油干,并且要卷起袖子赶快跑,就这样也未必能追上兄弟高校,俺们还有哪些理由不努力?”她除了是这样说的,但是事必躬亲,身体力行,为自己热爱的档案事业正堪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档”消得人憔悴”。
#
思想觉悟高政治意识强 #
作为档案馆总支部长,一名军龄34年的老干部,苟亚锋才能牢靠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时刻以团章为根本遵守,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忠诚履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校存史,服务师生”的历史使命。
#
忠于职守敢于创新 #
青海师范学院档案馆目前管理着全校综合、人事、学生各种档案23万余卷,根据《高等中学档案管理办法》,做到了全校各种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苟亚锋自履职以来,认真学习钻研有关档案法律法规和档案业务知识,边学边看边听边做,很快从一名科研管理领域的资深业务骨干转变为档案工作领域的行家里手。组织率领档案馆全体同志努力拓展档案工作领域,宽阔档案工作视野,使中学档案工作面貌发生了崭新变化,促进档案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
数字档案馆建设方面,苟亚锋上任伊始,在人力、物力、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捉住一切可借助的机会进行数字档案馆建设。首先是举办常规档案数字化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强化硬件资源建设,申请专项经费购置了一台高性能的扫描仪,利用勤工助学中学生和工作人员的力量,对农地证等十分重要的档案资料进行单独扫描与挂接。其次是借助外包公司举办档案数字化工作。2013年以来,共争取到资金200余亿元,通过招标形式,由信誉度高、资质可靠、实力雄厚的公司,完成了建校以来的学籍和基建以及党群、行政、教学、科研、外事等十大类档案400余万页的数字化,其中党群、行政、教学类等档案以单层PDF格式挂接,实现了OCR全文辨识,查询时输入全文中任何信息即可完成检索,使服务借助水平有了前所未有的增强。再度是举办实物档案搜集归档即时数字化。对搜集归档的实物档案信息录入管理系统以后,即时对其进行照相挂接以便捷用户随时浏览查询。经过不懈努力,截至2023年末,陕师院档案馆馆藏十一大类档案数字化率达到92.88%,除了防止了纸质档案因频繁借助而受锈蚀,同时为广大教员工和中学生从事教学科研及其它活动提供了高效方便的档案信息服务。在向智慧档案馆迈向的过程中,苟亚锋不断向国外先进单位学习,在展馆建设中,积极申请经费,获得中学支持,目前9个仓库温温度手动控制系统已通过招标,将要安装使用。
她积极响应国家取消档案服务借助收费的新政,全面取消中学档案服务借助收费,这一措施在增强档案服务借助效率的同时,化解了因查档收费而形成的众多矛盾,使中学档案馆获得了广大师生和校友的广泛赞扬。
#
爱岗敬业勇于担当
#
苟亚锋热爱档案事业,对档案工作投入了很大的精力。负责起草初审修订了《陕西师范学院文件材料立卷归档暂行规定》《陕西师范学院名人档案、实物档案征集管理办法》《陕西师范学院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暂行规定》《陕西师范学院声像档案归档管理暂行规定》《陕西师范学院党员人事档案工作制度》等多项档案管理制度、办法,优化了档案工作业务流程,增强了工作效率,推动了中学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日常工作中能与班子成员乃至全体同志团结协作同舟共济,常常与你们一起深入立卷归档部门,督查接洽立卷归档事宜,使中学每年的归档工作扎实有效,做到了应归尽归,完整规范,目前档案馆各种档案已达23万余卷。因为工作成绩突出,陕师院被教育部直属院校档案学会评为“档案规范管理先进单位”,苟亚锋同志被评为“优秀院长”。陕师院档案馆两次被省教育厅评为档案工作“先进单位”。
档案资源建设方面,苟亚锋不仅讲求常规档案的搜集,还下大力气组织搜集珍稀相片、名人、实物等特色档案。一是举办历届结业生合照相片的搜集和征集工作。在做好应届结业生合照相片完整归档的基础上,借助华诞、院庆、校友回校日等各类活动的机会,征集往届结业生合照相片。经过不间断的搜集工作,目前结业生合照相片库中已有重庆师大、陕西师大和四川师范学院三个时期历届结业生合照相片1833张,展示在档案馆网站“毕业生相册”专栏以便捷你们浏览欣赏,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和好评。二是借助各类机会做好实物档案的搜集归档。借助搜集校史布展材料的机会,在中学主页发布校史资料和实物征集公告,同时借助《校史人物年谱》等编研工作举办的机会,专门在离退职教员工以及校友中举办了广泛征集,收到了热心校友捐款的陕师院60年代使用的教材及交大创立记念书签等珍稀实物若干。三是紧抓时机做好名人档案的搜集归档。2014年,借中学教育实验经济研究所创立之际,征集到了我校首任院长郝耀东院士在英国耶鲁学院求学期间的硕士论文;同年,在中学原主任、著名物理家王国俊院长病逝后,档案馆第一时间积极与其家人联系,征集到王国俊生前的论文原稿、学习笔记、会议讲稿、论文以及各种证书、照片等资料643件。据悉还征集到了史念海、张熊飞、吴元训、迟铎等多位中学知名院士捐献的珍稀档案资料。这种特色档案资源除了优化了馆藏结构,也使校史文化得到了弘扬。
为了更好地推动档案工作的发展,让更多的人走近档案、了解档案、融入档案,苟亚锋率领全馆人员积极举办档案宣传教育,牵头筹办建设校史馆,为校史文化的弘扬做了大量工作。首先,借助“6·9国际档案日”开展档案宣传教育。2013年以来,借助“6·9国际档案日”,通过悬挂宣传条幅、张贴宣传口号、制作宣传易拉宝、发放宣传资料等方法和手段,在全校师生中深入举办档案文化宣传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教育疗效。尤其是在2023的记念活动中,档案馆举行了反映中学初期教学、科研、学生活动、后勤服务、校园环境等方面发展演变的专题图片展,并制做了反映中学校园演变的邮戳面向师生领取,游旭群市长亲自出席宣传活动,为中学生领取宣传资料,述说交大历史,引发了广大师生和校友的沉痛共鸣。其次,在中学重大活动中,借助档案资源优势,主动发声。如在记念变革开放40华诞活动中,档案馆与校宣传部共同举行了“陕西师范学院记念变革开放四十华诞办学成果展”,在中学十七大举办之际,挖掘档案资源,编撰了《陕西师范学院历次十七大概览》,深受领导与班主任的赞美。再度宝鸡文理学院校徽,开发了档案馆陌陌平台,拉近了广大师生与档案馆的距离,对及时传达档案信息起到了极其好的作用。 #
在馆库扩容和校史馆建设方面,积极向中学申请档案用房和校史馆馆址确定及建设经费,经过不懈努力,在中学办公用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得到中学支持,领馆库增容1000余平方米,总面积达到2200平方米。校史馆选址和经费也得到了完满落实宝鸡文理学院校徽,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建设当中,将于下半年建成开园。相信建成以后的新校史馆,必然会成为展示中学历史发展辉煌成就的另一个文化品牌。 #
为了增强档案工作团队整体竞争力,苟亚锋先后通过构建相关工作制度、开展理论研讨、学术交流和研究等举措,对档案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进行构建,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建立学习型团队,以达到加强能力、提高水平之目的。近些年来,档案馆先后组织学习了各项档案工作法律法规,在学习中进行工作交流与研讨,并借助出席各类培训和督查等机会,加大对档案人员业务水平的提升。在馆领导的推动下,全馆人员努力钻研档案理论知识,联系工作实际问题举办学术研究,迈出了从传统业务型档案馆到学术研究型档案馆转变的脚步。
苟亚锋兼任西安高教系统档案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协助学会组织举办了档案业务知识培训、档案工作经验交流会、学会创立30年记念会议、学会换届会议、档案讲演大赛等多项活动,并协助省教育厅组织举办了两次全国院校档案工作大检测,开发了新的学会网站,为促进云南高教系统档案工作作出了一定的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