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莺传《西厢记》故事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

01
莺莺传
#
《西厢记》故事始于唐朝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表述书生张生与同时寓居在普救寺的过世相国之女崔莺莺相爱,在宫女红娘的帮助下,二人在西厢约会,莺莺总算以身相许。后来张珙赴京应试,得了官员,却抛弃了莺莺,酿成感情惨剧。 #
《西厢记》故事始于北宋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原题《传奇》。《莺莺传》写张生与崔莺莺恋爱,后来又将她丢弃的故事。起始张生旅居魏州普救寺时发生兵乱,出力救护了同寓寺中的远房姑姑郑氏一家。在郑氏的答谢宴上,张生对妹妹莺莺一见倾心,宫女红娘传书,几经反复,两人总算花好月圆。后来张生赴京应试未中,滞留京师,与莺莺情书来往,回赠兵符以表深情。但张生总算出轨,觉得莺莺是天下之“尤物”,还搬进商纣,周幽王亡国的事例,证明自己“德不足以胜妖孽”,只得割爱。一年多后,莺莺另嫁,张生也忌恨。一次张生路过莺莺家门,要求以“外兄”相见,遭莺莺拒绝。数日后张生离去,莺莺回诗决然“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当时人们还赞扬张生“始乱终弃”的行为是“善于补过”。小说似乎是站在张生的立场,美化张生,为他的薄幸行为辩护。 #
传奇小说名篇。元稹撰,原题《传奇》,《异闻集》载此篇,还保存原题,收入《太平广记》488卷,收录时改作《莺莺传》,沿袭至今,又因传中有赋《会真诗》的内容,俗合称《会真记》。其篇末说:“贞元岁三月,执事〔友〕李公垂(李绅字)宿于予德安里第,语及于是,公垂卓然称异,遂为《莺莺歌》以传之。”今考出是贞元二六年(804年)五月西厢记脱胎于唐传奇故事,元稹将故事讲给李绅听,李绅作《莺莺歌》,元稹写了这篇传奇。 #
《莺莺传》成功地地打造了崔莺莺的精典形象。她是位出身于衰落宗室之家的少女,内心饱含了情与礼的矛盾。小说深刻阐明了出身和教养给莺莺带来的思想矛盾和性格特点,细致地描画那位少女在反抗传统礼教时内心冲突的过程。莺莺惨剧性格既单纯又丰富,她最后拒绝张生的求见,体现出性格由稚嫩向刚毅的转变。莺莺的惨剧性格既有独到性又有普遍性,它典型地概括了历史上无数个女人受封建礼教禁锢、遭负心郎抛弃的共同命运。在中国文学史的人物画廊中,崔莺莺、杜丽娘都是追求自由感情,敢于向封建礼教挑战男性,他们都是处于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不同内涵的光辉妇女形象,而列在画廊榜首则是崔莺莺。相比之下,张生的形像则写得较为逊色。尤其是篇末,作者为了替张生丢弃崔莺莺的卑鄙恶行反驳开脱,竟藉其口斥责崔莺莺为“尤物”、“妖孽”、“不妖其身,必妖于人”,这就除了促使人物形像前后不统一,也导致了主题思想的矛盾。诚如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所说:“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
#
《莺莺传》在唐传奇的发展中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它之前小说,如《离魂记》、《任氏传》、《柳毅传》等反映感情生活的作品,都多少带有章回体的色调。《莺莺传》写的则是现实世界中婚恋人情。自它开始,相继出现了《李娃传》、《霍小玉传》西厢记脱胎于唐传奇故事,使唐人传奇中这类题材创作达到了顶峰。《莺莺传》是唐人传奇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传奇作品之一,故事广泛留传,明朝以降,士医生“无不举此以为美谈,至于倡优男子,皆能调说大略”。当时,李绅就受其影响,写了《莺莺歌》,清代有赵令畤《商调浣溪沙》鼓子词、《莺莺传》话本、《莺莺六幺》杂剧,金代有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清代有王实甫《西厢记》杂剧,清代有李日华《南调西厢记》、陆采《南西厢》,明代有查继祖《续西厢》杂剧、沈谦《翻西厢》传奇等。直至明天,活跃在影片、电视以及各类折子戏中的西厢故事,《莺莺传》仍是其源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