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一季度经济“开门红”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召开

徐爱东介绍,一季度,全省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813家辽宁省科技信息网,同比增长38%; 全省新获批8个高新区试点国家科技企业创新积分制度,全省达到10个,位居全国第三。 ; 新增100家优质科技企业纳入全省上市公司后备名单。 #
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 #
辽宁省实验室建设正在全面推进。 四个实验室围绕各自优势科研领域和辽宁省重点产业方向,汇集并凝结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科研项目。 包括省内外院士、“杰青”在内的500多名高水平科学家参与四个实验室的科研工作。 联合鞍钢、无轴中航等一批省内龙头企业,打造一批精准服务行业技术创新需求的应用型创新平台。
#
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 大连理工大学成功获批新建“高性能精密制造”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海洋食品加工与安全控制”领域、东北大学“过程工业综合自动化”领域”、大连理工大学“装备结构分析优化及CAE软件”、沉阳铸造研究院“高端装备铸造技术”、辽宁东亚种业公司“玉米生物育种”等工业四大实验室成功重组为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沉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与智能系统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实验室”顺利通过体系认证经中科院审核,预计近期将获批重组为国家重点实验室。
#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加快。 “大连先进电子束测试平台”已完成投资6亿元。 13000平方米实体空间主体结构施工已完成,正在进行砌筑工作; 总投资14.15亿元的“超大型深部工程灾害物理模拟设施”土建工程启动。 ,主体工程将于年底完成。
#
科研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
#
全省基础研究领域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杨学明院士团队在“分子反应动力学”领域,东北大学王国栋院士团队在“超高强钢材料设计”领域,陈平,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研究团队在“能量存储与转换”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和《》(自然)杂志上。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发的绿色液体HAN(硝酸羟胺)推进技术实现首次在轨飞行,并成功应用于天龙二号遥一运载火箭。 中科院沉阳自动化研究所攻克了“测控系统漏洞关联挖掘”等关键技术,研发了安全传感前端控制器等12类工业测控设备。 大船重工自主设计建造了全球最大的动力定位系统穿梭油轮(载重量15.5万吨)。
今年以来,省科技厅组织全省优势企业和重点科研单位征集科技攻关需求550项、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方向咨询建议690项。 积极承担国家重点科研任务,省农科院牵头承担“辽河平原棕壤防腐保墒施肥与生产能力协同提升关键技术与示范工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计划),获得国家财政资金支持。 一季度争取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近亿元。 #
科技成果转化取得新成果
#
22个省级试点基地开展试点项目171个,已完成49个,获得专利159项,解决技术难题139个,形成工艺标准或工艺包88个。 省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及装备制造、精细化工、新材料等领域专场、首届“双碳”科技创新路演(中韩)等系列活动2023年成功举办。 大连化物所“第三代甲醇制烯烃技术”以1.3亿元转让给我省,项目预计实现年产值7.5亿元。 “单壁碳纳米管制备技术高价值专利”、“高端装备结构强度优化设计技术”等多项重大科技成果在省内实施转化。 一季度,全省高校在省内转化科技成果399项,认证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106.2亿元。
加快实施人才强省战略
借助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人才引进平台,在深圳举办科技成果与人才需求展示会,召开海外人才引进专题推介会辽宁省科技信息网,发布1077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岗位需求并会见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优秀人才。 28家海外专家组织(机构)深度对接,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 辽宁、东北大学等单位4个实验室现场对接国内外高层次人才100余人。 中国第一重工集团大连核电石化有限公司等10家省内龙头企业与一批高层次人才和机构签约合作。 #
徐爱东表示,省科技厅正在积极制定和完善科技激励机制,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支持青年人才发挥带头作用等政策措施,激发科技活力以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用切实的改革举措支撑引领辽宁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