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时事新闻 > 教育 >

集美轻工业学校创办职业教育94周年培养有学识之才100年

2024-02-11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现集美轻工业学校 #

海峡网(微博)7月8日消息 据厦门晚报报道,今年是陈嘉庚先生诞辰140周年,也是陈嘉庚先生创立职业教育94周年。 集美轻工学校是集美商业学校的前身,是陈嘉庚先生创办的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我们跟随陈嘉庚先生的脚步,回顾我们走过的风风雨雨,描绘学校发展的美好春天。 #

启动

#

集美学校设立商科系培养知识型人才

#

100年前,国弱民生。 陈嘉庚秉持“教育是立国之本,兴办学校是人民天职”的理念。 南洋实业发展成功后,陈嘉庚毅然携资回乡兴办学校,报效国家。 他创办了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各类职业技术学校。 规模宏大的集美学校与厦门大学并称为“南方力量”。 #

1920年,集美学校增设商科专业。 陈嘉庚曾说过:“我们国家商业不景气的原因是土地不小,资源不丰富,人民不麻木,资本不弱而富。唯一缺少的是商人不知道商业的原理和原则。常识。” 可见,陈嘉庚创办商学院的目的是培养知识型人才,协助南洋华侨经商。 他还希望通过培养商业人才厦门集美轻工业学校,改变国家传统的商业管理方式,寻求民生问题的解决方案,建设新国家。 同时,必须实施公民教育,培养健全人格。

#

集美学校商科成立之初,只有25名学生。 第一批学生委托菲律宾教育协会代考。 学习期限为四年。 主要教授业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作业以专业知识为主。 百年来,学校从一所以商科为主的学校发展成为一所以工、农、商、贸为一体的综合性中等职业学校。 已培养毕业生3万余名,培养人才近万人,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作出积极贡献。 #

阴晴圆缺 #

学校几经更名、搬迁,招牌和校舍都丢失了。 #

回顾过去,集美轻工业学校的发展道路并不平坦。 学校多次更名。 创办时称集美学校商科系,隶属于“中学实业部”; 1924年,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商科升格为“福建私立集美学校商科”; 1927年,系改为学堂。 商务部更名为“福建省民办集美商业学校”; 抗战时期,与养殖业、农林业合并,更名为“福建省私立集美职业学校”、“福建省私立集美高级商业职业学校”; 1950年更名为“福建省私立集美商业学校”。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更名为“福建省集美财政学校”(1952-1959年)、“福建省集美轻工业学校”(1959-1960年) ,“福建集美轻工业专科学校”(1960-1962年),1965年改为“福建省轻工业学校”,1985年省人民政府批准恢复“集美轻工业学校”校名至今。

#

此外,学校也曾多次搬迁。 抗战时期,学校迁至安溪厦门集美轻工业学校,并称集美学校; 1939年,随着陈嘉庚“迁职大田”的电报,迁往闽中腹地大田县,直至抗战胜利后迁回集美办学。 1965年迁至南平市; 1974年 迁回现址厦门杏林并恢复营业。 学校在南平时,不仅远离集美家族的怀抱,而且因“文革”而停办,校舍被占,所有教学设备、图书资料全部丢失,大部分教职员工被派往闽北、闽西山区工作。 招牌丢了,教学楼丢了,队伍一片混乱。 这段历史被时任校长萨兆迁视为“浩劫”时期。 如今,90岁的校长回忆起往事,仍感到愧疚。 他觉得自己为历史、为学校的弱势校长陈嘉庚感到耻辱,不禁泪流满面。 #

发展

#

现有30多个专业,其中市级以上重点专业15个。

#

新中国成立后,集美轻工学校迎来了新的生机;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步入持续、科学发展的轨道。 1980年,教育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确定学校为第一批“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之一。 1985年,校名恢复为“集美轻工业学校”。 2000年划转省教育厅。 2008年起划归厦门市教育局局长管辖。 学校划转厦门市管辖以来,在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在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下,学校的办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

学校现有占地23.6万平方米,校园面积20.7万平方米(含规划建设)。 拥有国家示范性电子电工实训基地、中央财政支持的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和先进的制造设施。 拥有满足各专业需求的科技中心、商旅实训中心、艺术专业实训中心及实验实训基地(室)10000余平方米; 加工中心、数控铣床、数控车床、实训车、电气电子等先进设备价值超过5000万元。 现有教职工215人,其中高级讲师(副高级)68人,中级职称教师63人。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历、专业培训、骨干培训,大力完善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和专业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

学校改革传统以学校、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企业的紧密联系,逐步建立健全勤工助学、订单式培养体系; 开设30余所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和函授学院专业,其中市级以上重点专业15个,在职业教育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打破学科本位的教学体系,建立与职业能力标准相衔接的课程体系,根据生产和服务实际设计和实施教学流程,进一步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着力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技能,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就业。 #

学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2014年,在传统品牌专业的基础上,率先设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行与维护”和“物联网应用技术”两个新专业,引起了考生和家长的关注。

#

推动

#

校舍改建及扩建

#

计划开办高等职业教育 #

学校在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教育方针和精神的同时,根据形势发展需要,与厦门城市职业学院联合实施集团化办学综合改革,构筑中高职升学紧密通道。教育。 2011年以来,已有850名学生报名参加中高职(五年制专科)过渡课程。 通过试点办学体制机制改革,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找到了新的增长点。

#

2011年初,厦门市政府决定整合集美轻工学校和福建化工学校资源,实施轻工学校“整合提升”工程。 项目基本情况是:选址在集美轻工业学校,对现有校舍进行改造,征用学校北侧新地扩建校舍。 总用地面积23.6万平方米,新校舍建筑面积10.57万平方米。 项目估算总投资48314万元。 。 一期工程包括学生公寓、食堂、生活服务中心,已于2013年底开工建设; 二期工程包括教学楼和田径场,计划于今年下半年启动。 二期工程主要包括培训中心、综合楼、图书馆、体育馆等,征地正在进行中,预计2023年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建设集美轻工学校和福建化工学校将真正实现融合提升,有望成为厦门乃至海西中等职业教育的排头兵。

#

轻重学校整合完善后,拟在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上推出“五年一贯制”高等职业教育,使两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不会相互重叠。不仅得到保护,而且得到增强。 学校有能力、有实力培养更多技术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职业教育作出更大贡献。 #

责编:admin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