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汉学家柯莎夏:中国信用体系建设助力乌中经贸合作

柯莎夏位列乌克兰汉学家协会的领导班子之中,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期间,她前往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进修学习。柯莎夏一直致力于推动乌克兰与中国之间的经济往来以及文化往来北京企业信用信息,经常穿梭于两个国家之间。 #
近些年,中国持续推动信用系统的发展,积极创造一个认识信用、运用信用、遵守信用的环境。柯莎夏对此感受颇深。柯莎夏表示,商业活动中最为看重的是“诚实守信”。从前,乌克兰商人掌握中方同行可靠程度的方法不多,忧虑会遭遇合作伙伴不守信用的情况。近些年来,中国市场信用机制不断完善,对企业信息透明度要求提高,这为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公司间经济贸易往来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并给予双方信誉方面的支持。 #
柯莎夏向媒体表示贝语网校,常有乌克兰同乡来寻求帮助,他们计划与中国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但对相关企业情况不甚明了,期望柯莎夏协助查询企业资料。她一边讲解,一边启动笔记本电脑,熟练地进入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媒体演示了指导朋友调研中国企业的具体操作步骤。柯莎夏表示,她需要了解公司的初始资金数额、法人代表身份、投资方构成、业务范畴以及合法经营时长等基础内容,同时她特别在意公司有无受到过行政处罚或经营异常等情况,这些对判断公司信誉至关重要,她还会根据这些信息向朋友们提供评估建议。她提到,目前这个平台发展得越来越好北京企业信用信息,公开的数据越来越全面,还能通过电子信箱向需求者发送企业资料摘要,让需求者能更便捷地掌握公司状况。 #
柯莎夏非常留意中国快速发展的网络购物行业。她指出,现在有大量乌克兰民众通过中国的在线商店选购物品,店铺的信誉评分是买家挑选店铺的关键依据。这种现象显著地推动了商家更加注重保持自身形象,并凭借优质的商品和周到的服务来吸引消费者。
柯莎夏认为,中国这些年诚信工作做得更到位了,具体表现在很多方面:考试作弊、学术作假这类事都记入个人资料库;网络、快递、电话、银行账户这些地方都在推行身份验证;食品药品这些行业加强了监管,严防问题;把游客的行为记录在诚信档案里,鼓励大家出行有礼貌、诚实守信……这些做法对整个社会营造公平公正、诚实守信的风气很有帮助。 #
(本报基辅电) #
《 人民日报 》( 2018年10月09日 22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