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记忆】法兰克福(以下内容)——汉堡(组图)

分割线(以下内容写于2011年4月)
--------------------------------------- #
烯烯日记
#
8月1日 星期日 多云见晴 #
转眼间看了的半个月过去了,开始了第二次行程。又经过半天的赶路,从法兰克福开到了汉堡。
汉堡有个河口,是易北河,那里有个集装箱码头,很多船在那儿行驶,水面上还有无数个鸥群,一会儿飞,一会儿游,给水面上增添了许多色彩。 #
在河边有很多卖艺和扮塑像的人。卖艺的人演出的曲子是那么动听,扮塑像的人肃立不动,用这种方式来打动游客。那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啊!我给她了点钱,与她照了张相,当我要和她告别时,她用那一朵朵玫瑰花,伴随着美妙的音乐目送我离去。。。。 #
在汉堡市政厅
和行为艺术家合影 #
分割线
--------------------------------------- #
8月1日 法兰克福( am Main)—汉诺威()—汉堡()537公里
#
驾车图 #
路况 #
今天是我们第二段旅程的第一天,虽然我们的任务是至少每天500公里,但是一天赶路加游览到底能完成多少,我心里仍然没底,只好先提前一天选择500公里左右的城市订酒店,试几天再看看情况。而离法兰克福500公里的城市是汉堡,这恰好是我们这趟行程的计划游览地点。
午饭时间我们经过汉诺威,下高速想找个地方吃饭,结果正赶上星期天,这里除了麦当劳外全部关门,看来只能凑活了,汉诺威不在旅行计划之中, 不过它的美丽的教堂和火车站还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们匆匆穿过城市,于下午三点抵达汉堡。 #
汉诺威的教堂 #
雕塑喷泉
#
汉诺威火车站
#
汉堡()位于易北河岸,是德国第二大城市,仅次于柏林。在行政上,它是一个州,相当于中国的直辖市, 市中心有2个美丽的湖泊:阿尔斯特湖内外湖,都汇入易北河(伏尔塔瓦河的下游)。人口170万。其中华侨万余人。
汉堡是德国北部一座美丽的港口城市,被誉为"德国通往世界的大门"。汉堡港是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港口之一。汉堡也是一座古老的水城,市内河道纵横交错,有2000多座桥梁,是世界桥梁最多的城市之一,快速食品汉堡包(熟牛肉饼)就发源于本城,19世纪50年代传入美国,后风行世界。 #
汉堡街景 #
汉堡虽然城市规模很大,但老城并不大,其旅游精华几乎都集中在从市政厅广场到汉堡港的这段路上,我们把车停到了圣尼古拉教堂附近,徒步路线是圣尼古拉教堂—市政厅—阿尔斯特水道—汉堡港—俾斯麦纪念碑—圣米夏埃利斯教堂--圣尼古拉教堂,然后再开车游览阿尔斯特湖内外湖,这样五个小时就把汉堡的核心景点走马观花地浏览了一遍。
#
汉堡核心地图 #
圣尼古拉教堂(St.--)实际上是个遗迹,现仅保留一座哥特式尖顶钟楼,而教堂的主体建筑已毁于战火,留下的是一座废墟,据钟楼下标牌的资料介绍,从1874年到1876年它曾是世界最高建筑,现在仍是汉堡第二高建筑。钟楼上已经安装电梯,在顶部可以鸟瞰整个汉堡城区。而附近的市政厅尤为显眼。 #
只留下钟楼
#
教堂废墟 #
汉堡市政厅建于1886年,这是一幢建在4000根橡木桩子地基上的文艺复兴式的建筑。其内部装潢风格是新文艺复兴、巴洛克和古典风格汉堡市政厅共有四层,647个厅室,据说比英国的白金汉宫还要多出6间。市政厅最引人注目的是高达110米的钟楼,楼上镶嵌着镀金的德国之鹰,它是德意志统一的象征。温家宝曾说过,这里是世界最美丽的市政厅
市政厅内部有一个天井,天井中有一座喷水雕塑,在二战地毯式的轰炸中,汉堡几乎被夷为平地,唯独市政厅安然无恙,当时有一颗炸弹就掉到了这里,但没有爆炸。这让我们有幸能欣赏这件艺术珍品。
#
市政厅大堂里面的台阶上有一座拱门,这里有两个演讲位置,可以想象市长讲话的样子,我们也模拟一回市长吧。 #
市政厅门口有一个水面“小广场”,它是连接阿尔斯特湖内湖和阿尔斯特水道的长方形水域,周围都是古老的楼房,水中有很多水鸟,女儿一见天鹅就兴奋,在欧洲天鹅是最普通的水鸟了。 #
模拟一回市长
水面“小广场”
#
和天鹅在一起
#
这里也有一座船闸,它使得阿尔斯特水道的水面保持一定,水道的两边都是方正精美的建筑,建筑底层都是商店,一位卖奶酪的妇女看见我拿着相机害羞地低下了头,搞得我都不好意思起来。 #
船闸 #
卖奶酪的妇女 #
一座又一座风格各异的的桥梁横跨两岸,让人感受这“千桥之城”,房屋倒映在水中,显得非常秀丽,我们走在水边的路上,一点都感觉不到累,不知不觉已经来到汉堡港附近了。
汉堡港并不在海边,而是离入海口有近百公里的易北河上,但是这里却有海边的风采,不仅有海鸥在飞翔,而且万吨巨轮可以轻松地在这里驰骋,港口的码头几乎都在河的对岸(南岸),数十座装卸吊车在岸边一字排开,等待这些巨轮的到来。
#
远看汉堡港 #
大轮船 #
北岸的游船码头 #
而靠近市区的河的北岸,却非常像法兰克福的美因河边或是布拉格查理桥上的景象,不过规模要大很多,河边的长廊上,布满了旅游商店和娱乐设施,这里成了汉堡市民的休闲之地,每隔百米就会遇到“音乐爱好者”展现他们的手艺。从一个人的独奏,到带有音响设备的乐队,都在用心地展现自己的“手艺”。可以看出这些乐队并不完全是“卖唱”的,有些歌手还有自己的舞台和配器组合。 #
河边的长廊
#
“音乐爱好者”
#
长廊上还有不少行为艺术者,他们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只有当游人将硬币放到他们跟前的小铁盒里面时,他们才会突然动起来,拉着游客合影,并摆出各种造型。 #
“深圳怎么见不到这样的人?”女儿好奇得问道 #
“深圳那么热,他们能坚持多久?”老李调侃着。
是啊,欧洲的气候真是太适合人类生存了,这些“艺术家”如果来到深圳这种每天30多度的地方,在太阳下哪怕站上半个小时,可能都会虚脱,身上那些银箔也会脱落,哪能像在这里一边追求艺术,一边挣钱啊,看来那句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还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 #
转完汉堡港,我们来到俾斯麦纪念碑下。这位100年前叱咤风云的“铁血宰相”,身披盔甲,手握长剑,遥看西方。他还有什么未完成的心愿呢? #
俾斯麦是19世纪最卓越的政治家之一,他任普鲁士首相期间相继发动了对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的战争,逐步实现了德国统一。在普法战争之前的战争动员大会上,当时带重病出席的俾斯麦用嘶哑但却无比坚定的语气喊出了这样一句话:“我们德意志人民只会害怕上帝,而再没有其他人了。”俾斯麦是德意志帝国第一任总理,他通过立法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工人养老金、健康和医疗保险制度,或社会保险。他被后人称为“德国的建筑师和领航员”。
#
回去取车的路上,我们经过圣米夏埃利斯教堂,这个教堂一点都不起眼,甚至不如市政厅旁的建筑,倒是路上很多“迷你”小车更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德国虽然出大排量的名车,但大部分可能都卖到国外去了,自己街道上跑得却大多是眼前的这种“微型”车。 #
圣米夏埃利斯教堂 #
微型车
#
我们开车来到阿尔斯特内湖岸边,这里风景如画。湖面上倒映着市政厅的尖塔,水面上彩帆点点,天鹅无数。而在外湖边上,尖变小了,水面变大了,城市变得朦胧了,但景色仍然美不胜收。 #
阿尔斯特内湖风景 #
外湖 #
经过火车站,找到一家中餐馆,里面是自助火锅,我们终于可以大吃一顿了,今天真是很顺,评测一下行程安排,感觉一天走500公里并加上逛风景,时间还是蛮充裕的,估计明天以这种方式游览还是可行的。我将酒店定在了丹麦的哥本哈根。 #
火车站 #
中餐馆
分割线 #
--------------------------------------- #
烯烯日记
#
8月2日 星期一 中雨 #
每天都一样,半天赶路,半天玩,今天,我们去了丹麦的哥本哈根。 #
不知道为什么,刚一下车就下雨,我们先去了步行街,那里的人很多。我一想,就明白那里的东西不错,但是却没有时间挑选,只能看着街景。 #
雨越下越大,只好回到车上,我觉得老天可能是在耍我们。刚回到车上不到五分钟,雨却停了。 #
后来,我们去海边看“小美人鱼”,但“她”却被送往上海世博会了,只能看“她”的录影。
海边的景色就是好,码头上的船;在快活地游着水鸟,海鸥;横跨在海上的大桥;我们今天走过的大贝尔特海峡大桥,大约有二十—三十千米长。。。。。真实世界奇观。 #
在哥本哈根市政厅 #
在哥本哈根海港
分割线
---------------------------------------
#
8月2日 汉堡()—哥本哈根(K? ) 556公里
驾车图 #
离开汉堡,驾车北上一个多小时,我们跨过了基尔运河大桥,老李说这条运河是连接北海和波罗的海的重要航道,已经修建了100多年了,在此之前,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的船只,必须绕道丹麦和瑞典的厄勒海峡才能进入北海。
#
我们虽然是一晃而过,但这条运河宽阔的河面以及水面上的巨轮还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回来查资料得知,基尔运河自1895年开凿成功以来,一直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运河之一。目前是仅次于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的世界第三繁忙的运河。这条运河的开通使北海到波罗的海的航程缩短了756公里之多。
#
丹麦高速路路况 #
过了基尔运河不久,我们就驶进了丹麦的境内,这才算是真正地进入了北欧。北部欧洲( ) ,作为自然地理名词,泛指欧洲北部,包括阿尔卑斯山以北整个欧洲地区。而作为政治名词,是指北欧理事会国家。包括主权国5个:丹麦、瑞典、挪威、芬兰和冰岛。地区3个:法罗、格陵兰、奥兰。积极合作伙伴3个(前苏联分裂出来的国家,有时归入东欧):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我们这次的北欧之行计划去除冰岛以外所有主权国和积极伙伴。
北欧地图(主权国和地区)
#
北欧西临大西洋,东连东欧,北抵北冰洋,南望中欧,地形为台地和蚀余山地,冰蚀湖群、羊背石、蛇形丘、鼓丘交错是主要地貌特征。北欧的绝大部分属于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气温较低,夏季短促凉爽。北欧国家的人口密度在欧洲相对较低,经济水平则最高,丹麦、瑞典等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均遥居世界前列。林业、水力发电、铁矿开采、渔业、造船业和航运业,均为北欧的传统经济部门。
丹麦是北欧最南部的国家,它包括了日德兰半岛大部分以及405个岛屿,这些岛屿中最重要的是西兰岛和菲英岛,次之是洛兰岛和位于波罗的海内的博恩霍尔姆岛,另外有82个岛屿无人居住。日德兰半岛南部和德国接壤,而西兰岛与瑞典隔海相望。丹麦的很多岛屿之间都有桥梁连接,大贝尔特桥则将菲英岛与西兰岛连在了一起。而厄勒海峡大桥则连接了西兰岛的哥本哈根和瑞典的马尔默,我们明天要经过这座大桥去瑞典。 #
进入丹麦后,天空下起了小雨,气温也明显地低下来,高速公路的路况仍然很不错,只是路边很少能看到房舍,这里比德国要荒凉得多,直到我们看到大贝尔特海峡大桥的桥头,才感到有了些人气。 #
人烟稀少 #
大贝尔特海峡大桥 (Store Baelt ) 建在在丹麦西兰岛与菲英岛之间 18公里宽的大贝尔特海峡上,该桥上的悬索桥长1624米,是世界上最长的悬索桥之一。大桥为公路、铁路两用桥。从菲英岛至海峡中斯坡洛格岛为6.6公里长的西桥,1996年7月完工。从斯坡洛格岛到西兰岛是东桥,1995年夏季已开通。桥塔高254米;桥孔高度为65米,可通行任何巨轮。悬索桥使用了1.9万吨钢缆,其主钢缆直径达85公分。
#
虽然大桥由16公里长,但由于两边和中间都是岛,这里并没有水天一线的感觉,倒和行驶在广东的虎门大桥的感觉差不多,不过这里收费220丹麦克朗,相当于250人民币,费用远远高于后者。呵呵,这可以拿来作为与国外接轨的依据,不过看到丹麦的高速路不收费,我们的交通部门可能又想着“脱轨”了。
#
收费员 #
过了大贝尔特海峡大桥,就意味着我们登上了西兰岛,这时我突然意识到我们已经错过了安徒生的故乡—菲英岛上的欧登赛(), 想到他14岁就离开了家乡而到哥本哈根发展,又觉得他的出生地和生活地对我们来说并没有多大的区别。旅游中的很多取舍有时仅仅是一种心理感觉。 #
哥本哈根()是丹麦的首都和最大港口。座落于丹麦西兰岛东部,与瑞典的马尔默隔厄勒海峡相望。它既是丹麦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是北欧最大的城市和著名的古城。面积为97平方公里。人口67.2万。2008年哥本哈根被选为是“世界最适合居住的城市”,并给予“最佳设计城市”的评价。
城区有一条 “水道”,两边呈喇叭口分别面向大海,而“水道”的中心地段就是哥本哈根的中心区 ,这里集中了皇宫,步行街,新港水街和小美人鱼等一系列城市的旅游景点,不远处还有市政厅,趣伏里游乐园,火车站等游览地,应该说水道周围一公里的范围内就是哥本哈根的核心游览区域。
#
哥本哈根中心区地图
#
哥本哈根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城市的风貌既古老又现代,虽然很多建筑都是很有年代,但给人的感觉并不陈旧巴拿马运河地图,而她的宽阔的街道让人觉得其城市规划很超前,尤其是市政厅广场显得非常大气。 #
根本哈根初印象
#
市政厅建于1905年,由建筑师马丁?纽阿普设计,其建筑结合了古代丹麦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市政厅正门上方的镀金塑像是哥本哈根的奠基人,阿布萨隆大主教。正中是一座110米高的钟楼,在钟楼门的上方,有一座著名的“世界钟”。显示着全球各地时间以及各种天文时间。市政厅大厅面积1500平方米,主要用于结婚典礼和官方接待。其正门左侧,有一尊安徒生的雕像。 #
市政厅广场
市政厅广场是丹麦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中心,广场上有0公里的起点,表示所有距哥本哈根的距离都从这里开始测量。丹麦的许多重大活动也经常在这里举行。1945年5月,10万人在此聚集,庆祝丹麦从德国的占领中解放。1992年夏天,当丹麦国家足球队获得欧洲冠军时,也有数万人在此狂欢庆祝。 #
市政厅广场也是步行街的起点,据说这条步行街已经有800年的历史,虽然下着大雨,但街上仍然人流如潮,街边都是中世纪的建筑,底层都装修成了时尚的商店,兜售着各类名牌商品,我想妻子如果在这里,一定又会不走了。这里居然有两家中国餐馆,北京饭店和上海饭店,不过怎么看都觉得和周围的楼房不搭配,看来中西结合还是有些学问的。 #
步行街 #
步行街的尽头是国王广场,这里有一条小运河,水里巨大的游船穿过狭小的桥洞让人感觉不可思议,但设计就是这样“量身定做”,这种不合比例的搭配有时反而显出“另类美”的特征。
运河边就是克里斯蒂安堡,这座建于18世纪的建筑曾是克里斯蒂安六世国王的寝宫,具有洛可可式的建筑风格,现在已成为议会和政府大厦所在地。因此也称为议会大厦。它周围街道的路面都是石块铺成。可能是下雨的缘故,路上行人非常少,这里显得非常寂静和空旷。
克里斯蒂安堡 #
显得非常寂静和空旷 #
“小美人鱼”铜像 ( )是丹麦雕塑家埃德华 ? 埃里克森于1912年根据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的故事用青铜雕铸的。“ 小美人鱼 ” 是《海的女儿》中的主角。她是海王最小的女儿,15岁时,看到一位王子所乘的船触礁沉没,她救了王子并倾心于他。但是王子已与另外的女子订有婚约,而离她而去。然而,痴情的 “ 小美人鱼 ” 仍然日复一日地坐在海边的岩石上,等待王子归来。埃里克森利用了自己的妻子充当裸体模特。这尊5.3英尺高的铜像同真人一般大小,整个人鱼直到小腿都是人形,只是脚变成了鱼鳍。铜像于1913年8月23日被安置在哥本哈根港,现已成为丹麦的象征。 #
“小美人鱼”铜像照片(来自百度)
#
当我们不远万里从中国来到这里来观赏这件艺术品时,没想到“她”也不远万里去上海参加世博会去了,留在这里的仅仅是她的基座和一块大屏幕,上面正在“直播”着上海丹麦展馆的现场。我们只得在屏幕旁边留个影作为纪念。好在她附近的杰芬喷泉( )没有被搬到上海去,这让我们心理平衡了些。
旁边的游艇码头 #
杰芬喷泉建于1908年。雕像表现的是有关哥本哈根所在的西兰岛形成的神话故事,传说女神杰芬得到国王戈尔弗的许可,同意在他的地盘上(如今的瑞典)挖一块地给她。但国王只给她一天一夜的时间,挖多少算多少。杰芬把自己四个儿子变成四头牛,奋力将挖出的土地拉往海上,形成了如今的西兰岛。而瑞典失去的土地就成了维特恩湖。(我们后来经过维特恩湖,也领教了一位“富人”的故事,我会叙述到的)
#
杰芬喷泉附近还有一个小广场,广场中央的雕塑 #
趁着天没黑,我们又驱车来到厄勒海峡边,先看看厄勒海峡大桥的全景,这座桥很独特巴拿马运河地图,桥面一直延伸到水下,这说明我们明天上桥前要先经过一条海底隧道。这样建桥的理由是避免干扰飞向哥本哈根机场的飞机和为国际航运留出通行水道。这样无论多大吨位的轮船都不会因为桥梁高度不够而不能通过厄勒海峡。
斯德哥尔摩离哥本哈根有850多公里,明天还要参观马尔默和哥德堡,况且哥本哈根还有几处景点我们没有去,虽然赶路的任务重,但不能完全为了赶路而旅行,这样我把酒店定在了歌德堡附近的延雪平,那里离哥本哈根还是500公里,能保持这样的旅行节奏我们已经相当满意了。
光笔远迹,光远旅行的学习笔记